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小黑麦在苏南农区草牧业生产上的利用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对6个小黑麦品种与大麦、黑麦、黑麦草在苏南地区的产量比较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小黑麦在该地区早春有较高的青刈产量,且干物率高(17.0%~21.7%),饲草品质优良。小黑麦NSHW11作为紫花苜蓿规模化种植的田间保护作物,具有明显的抑制杂草、增加总体生物量和提高苜蓿种植效益的作用。

关键词: 小黑麦 紫花苜蓿 鲜草产量 干物率 保护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小麦白粉病二线抗源的鉴定与改良利用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小麦推广品种白粉病抗源单一的问题,从美、英等国引进Y um a/8*Chancellor、TP 114、C I12633和M aris D ove等白粉病二线抗源,经连续多年的流行菌种诱发鉴定和生理小种接种鉴定,这些抗源抗白粉病性强而稳定,证明Pm 4a、Pm 2+Pm 6和Pm 2+M ld基因在江苏为有效抗病基因。以这些二线抗源作为抗白粉病供体,开展抗源改良和兼抗种质的创新研究,获得了宁麦资19~宁麦资32、宁麦资57~宁麦资65等一批抗性稳定、育性和农艺性状得到明显改良、育种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新种质。利用这些二线抗源或创新种质为亲本,已经选育出扬麦10号、扬麦11号、扬麦12号、扬麦13号等系列品种,并已在生产上累计推广种植280.4万hm2。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二线抗源 改良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改进江苏农业科技工作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江苏省农业科技工作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科技进步的主体发生了变化。针对新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主张政府增加投入,稳定现有基层农技队伍,改善市县农科所的工作条件;建立先进性和有用性两套评价体系,以鼓励科技人员解决江苏省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鼓励外资、民营资本等投资农业,鼓励专业大户、农民经济组织等的发展;政府收购和推广各种实用农业技术等。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科研管理 科技政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牙签接菌法对ARZ×扬麦 158衍生的F6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一群体中小麦纹枯病的抗性符合两对连锁主基因遗传模型(B 2 1),主基因间表现为加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作用,重组率为 0 178 7。在两对主基因中,效应较大的 1对加性效应为 10 10%,效应较小的 1对加性效应为 2 32%,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中等偏高,为 72 31%。提示抗纹枯病育种应重视主基因的利用。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性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仔猪大肠杆菌病K_(88)K_(99)-987P-F_(41)四价亚单位疫苗制苗株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兽医科技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仔猪大肠杆菌病K88+(+为黏附素阳性)、K99+、987P+、F41+制苗株的血凝性、传代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88+株不能凝集绵羊红细胞,但能凝集鸡、猪、豚鼠、兔红细胞,以鸡红细胞凝集价最高;K99+株不能凝集兔红细胞,但能凝集鸡、猪、豚鼠、绵羊红细胞,以绵羊红细胞凝集价最高;F41+株对这5种红细胞均能凝集,以绵羊红细胞凝集价最高;而987P+株对这5种红细胞均不能凝集。传代结果表明,K88+株使用限定代次可达22代,K99+、987P+、F41+至少可达42代。

关键词: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 黏附素 甘露糖抵抗血凝试验 传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检测两种猪源链球菌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筛选与应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subsp zooepidemius,Sez)与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type 2,Ss2)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选用Sez与Ss2的全菌(WAC)、超声波抗原(UA)、英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作为抗原,筛选最优的检测两种抗体间接ELISA方法。结果3种抗原检测60份免疫后的血清表明,Sez与Ss2的CPS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3%、96.7%,WAC为91.7%、85%,UA均为88.3%,前者与后两者差异显著(P<0.05)。检测免疫前50份血清、免疫后156份血清、60份临床采集血样表明,10%猪免疫前呈现Sez与Ss2的CPS抗体阳性;免疫后CPS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此结果与免疫保护率相一致;苏州与常州两个猪场的血清各30份,CPS抗体阳性率均在6.7%左右。结论CPS-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特异性、灵敏性,此方法在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有价值。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剂量中子刺激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生长的生化效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经55.244 mGy的低剂量中子刺激后,体内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体重增长动态。结果表明,扣蟹处理与对照(未进行低剂量中子刺激)相比,巯基(-SH含量)、谷胱甘肽含量(G-SH)、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Hyp)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自由基和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则极显著下降(P<0.01),蟹壳颜色较深;幼蟹体重亦明显增加。表明低剂量中子刺激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对培育大规格扣蟹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低剂量中子 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 生化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小麦的获得和鉴定

作物学报 2005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扬麦10号和Bobwhite,共得到了13株T0代转基因植株,2个小麦品种的转化效率分别为1.4%和1.0%。T1代植株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赤霉病具有一定抗性,小穗发病率4.76%~11.76%,低于抗病对照和感病对照。T1代植株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分离比例为2.33∶1,较低的分离比例可能与外源基因的丢失有关。

关键词: 小麦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 农杆菌 转基因 赤霉病

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疫苗的免疫原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由DNA-Star软件分析得到的具有1型菌毛抗原差异性的鸡大肠杆菌M10(O11)、GX7(O78)及YR10(O18)株,分别经营养肉汤37℃、48 h大容量培养后,提取O18菌毛制成单价1型菌毛油乳剂亚单位疫苗,制备O18全菌灭活疫苗及O11、O78、O18多价灭活疫苗。将4周龄SPF鸡分别免疫接种O18菌毛油乳剂疫苗(每雏菌毛免疫量200μg)和O18菌毛菌体灭活疫苗,均隔离饲养至7周龄,进行后胸气囊攻毒。结果表明,未免疫鸡的死亡率为66.67%~88.88%;免疫鸡用同源菌株攻毒死亡率为0;用异源菌株YR17(O2)攻击后死亡率为6.25%~41.17%。另有SPF鸡免疫O11-O78-O18多价菌毛菌体灭活油乳剂疫苗,隔离饲养至7周龄同法攻击,结果显示,免疫鸡用同源混合菌株攻击的死亡率为13.33%,未免疫攻击的死亡率为70.00%;免疫鸡用异源菌株O2攻击的死亡率为3.33%,未免疫鸡为61.53%。表明多价菌毛1型灭活疫苗不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

关键词: 鸡大肠杆菌 1型菌毛 疫苗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对棉蚜的抗性鉴定

棉花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工程植株在蚜虫发生期稳定地表现出抗蚜性状,转化一代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抗蚜基因是以单一位点整合到棉花染色体组中。经过 4 个世代的抗蚜鉴定、自交纯合和选择,获得遗传组成纯合的转基因抗蚜虫棉花新品系。对3个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品系、2个形态抗蚜品种(系)和 6 个常规品种(系)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转外源凝集素基因品系对棉蚜的抗性均达到高抗水平;川抗 77 在生育期内均中抗棉蚜,川棉109在苗蚜期和恢复期感蚜,而在伏蚜期中抗棉蚜;6 个常规品种(系)皆高感棉蚜。利用三种接蚜处理对不同类型抗蚜品种(系)进行鉴定的结果相同,繁殖行间自然传播蚜虫省略人工接蚜环节,是开展转基因棉花抗蚜性鉴定的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 棉花 转基因 外源凝集素基因 抗蚜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