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鱼骨)精子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B(自然科学版) 》 2006
摘要:选取健康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亲鱼进行人工采精,以扫描电镜观察了其精子超微结构,同时研究了温度、PH和盐度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测定了2龄和5龄的花(鱼骨)精液浓度.结果表明,精子活力的适宜温度为19~23 ℃,温度为23 ℃时精子寿命最长,为522.7 S;适宜PH为7~8,PH为8时精子寿命最长,为535 S;适宜盐度为1‰~7‰,盐度7‰时精子寿命最长,为304.3 S;2龄野生(鱼骨)的精液浓度大于5龄的,为1.6*1010 IND·ML-1.
关键词: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 精子 生物学特性


长江口渔场鱼类组成和多样性
《海洋渔业 》 2006
摘要:利用2000年在长江口渔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对该渔场的鱼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鱼类73种,隶属于11目,40科,62属。季度出现频数F=1~4的鱼类种数分别为38、9、12、14种。所有出现种类的适温性以暖温性和暖水性基本相当,在所出现的海洋性种类、河口性(低盐性)种类、河海洄游性种类三种生态类型中,以海洋性种类占绝对优势,河海洄游性种类相对较少。根据优势度曲线可以看出夏季优势种最突出,秋季优势种最不明显。通过相似性指数的分析表明,季节间的相似性以春季和冬季较为相似,夏季和秋季差异较大。各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D、H'、J以春季和冬季较接近,夏季和秋季相差较大,并且四个季节中以秋季较高。在4个季节的调查中,各站鱼类多样性指数相差较大,可能是因为出现频率小且数量少的偶见种相对较多


紫外辐射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海洋水产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国内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可靠的绿色环保技术,在各类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紫外消毒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影响紫外线消毒效率的各种因素,并着重概述了该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红鳍东方鲀6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及基因位点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平淀粉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法,对2龄野生红鳍东方鲀的肌肉、肝脏、肾脏、心脏、眼、鳃6种组织中的苹果酸酶(ME),乳酸脱氢酶(L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葡萄糖脱氢酶(GLCDH),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酯酶(EST)共6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上6种同工酶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LDH在除肝脏外的5种组织中活性很强,GLCDH只在肝脏中表达,鳃组织中的GLCDH和肌肉组织中的EST表达活性都很弱。6种同工酶共检测到12个基因位点,其中ME和PGM有两个基因位点编码,EST有5个基因位点编码。本试验还检测到Ldh-1、Est-1、Est-2、Est-3和Est-4共5个基因位点具有多态现象(P0·99),多态位点比例为41·67%,在12个基因位点共观察到17个等位基因表达,平均每个位点表达的等位基因数为1·417个。同时在红鳍东方鲀眼组织中发现,AB3型和B4型LDH间有一条酶带弱表达。


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受精卵和无节幼体的影响及其杀菌效果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HMB(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消毒,其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的浓度为≤16×10-6μl/L;用PHMB对中国对虾无节幼体消毒,对变态率无显著影响(P<0.05)的浓度为≤4×10-6μl/L;并且其药效保持时间较长。杀菌实验证明,PHMB能够杀灭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根据本试验的结果,使用(2~3)×10-6μl/L的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东海浮游糠虾种类特征和多样性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1997~2000年对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糠虾类种类特征、多样性以及种类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调查水域共鉴定浮游糠虾类18种,秋季最多,有14种,夏季9种,春季7种,冬季仅4种;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pelagicus)等11个种是东海的常见种,东方原糠虾(Hypererythropsspinifera)是次常见种,其余则是稀有种;糠虾类物种的季节更替十分明显,特别是从秋季到冬季;盐度是影响东海糠虾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冬、夏季,糠虾类分布主要受沿岸河流和长江径流的影响,物种数与盐度呈负相关,秋季物种数与表层温度呈负相关,与底层盐度呈正相关.东海糠虾种类组成季节特征和地区特征的形成主要与长江径流势力消长有关.东海各海区糠虾类多样性指数(H′)值大多数较低,与其主要优势种的聚集性有关.


中沙群岛春季珊瑚礁鱼类资源组成的初步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年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中沙群岛珊瑚礁水域进行了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两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5620钓、底层刺网16120m,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80~600钓、底层刺网600~1200m。捕获鱼类105种,渔获量1067尾2645.76kg,其中延绳钓34种计134尾2294.32kg,底层刺网共86种计933尾351.44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延绳钓为2.38尾.(100钓)-1、40.82kg.(100钓)-1,底层刺网为57.88尾.(1km)-1、21.80kg.(1km)-1。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鱼参科鱼类和大眼鲷等。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净化养殖废水投放密度的初步研究
《南方水产 》 2006
摘要:将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l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分成0,10,20,25,30,35 g·L~(-1)等6个密度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其24 h 之内对对虾养殖场排水沟废水营养盐 NH_4~+,NO_2~-,NO_3~-,PO_4~(3-)的吸收降解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各密度组对 NH_4~+和 PO_4~(3-)都有明显的降解效果(P<0.05)。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密度组为30 g·L~(-1)对 NH_4~+和 PO_4~(3-)的相对降解率分别为69.69%和9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