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无损识别普通、高油、超高油玉米籽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5粒普通玉米、72粒高油玉米和73粒超高油玉米共计220粒玉米籽粒样品为实验材料,通过玉米籽粒的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信息提取技术建立了不同油分含量的玉米籽粒样品的BPANN识别模型。为考察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连续10次随机划分样品集,每次在各类别玉米籽粒中随机选取4/5作为建模集,剩余1/5作为预测集,选择光谱信息的第2~15个主成分作为网络输入,样品以3个类别值-1,0,1作为目标输出,10次建模的学习识别率均达到100%。以所建BPANN模型对预测集样品进行分类识别,普通玉米、高油玉米和超高油玉米籽粒平均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9.33%,97.88%和91.43%,总体正确识别率平均达到9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玉米籽粒识别模型可对不同油分含量的玉米籽粒进行快速、无损识别,对于玉米籽粒的选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还探讨了选择主成分建模对不同油分含量的玉米籽粒种类识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具有方差贡献率99%以上的光谱第一主成分参与建模,对模型预测效果有负影响,说明不同主成分包含的区分普通、高油与超高油玉米籽粒的分类信息不同,因此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样品分类识别模型时选择不同主成分建模是有必要的。


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及播种行距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提高自然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及其播种行距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集雨产流带覆盖面积与种植带面积比例为1:1.5和1:1的种植方式平均产量均较对照(露地种植)显著增产,1:1.5、1:1和露地种植的播种行距分别以11.3cm、15cm和15cm具有较好的增产效应;1:1.5和1:1种植方式在拔节期的个体生物学性状株高、单株分蘖和单株绿叶数优于露地栽培;1:1.5、1:1和露地栽培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9.8kg·mm-1·hm-2、17.4kg·mm-1·hm-2、14.3kg·mm-1·hm-2。该项研究同时明确了不同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在各生育时段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特征。
关键词: 小麦 田间微集雨 种植方式 播种行距 水分利用效率


微卫星标记与边鸡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对140羽边鸡进行遗传结构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边鸡12周龄、14周龄体重与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38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34。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显示,MCW 0206、MCW 0014、ADL0278、MCW 0067、MCW 0123、MCW 0330和MCW 0069对12周龄体重和14周龄体重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MCW 0014基因型为201/201的个体12周龄和14周龄体重的最小二乘均值都显著高于基因型为187/187、195/195的个体(P<0.05);MCW 0067基因型为187/187的个体14周龄体重的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为183/183、181/181的个体(P<0.05)。结果表明,标记MCW 0014的基因型201/201有望作为12周龄和14周龄体重的辅助标记,标记MCW 0067基因型187/187有望作为14周龄体重的辅助标记。


破解大面积旱地玉米增产难题是山西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玉米生产在山西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多年来山西省玉米单产一直徘徊在5 250 kg/hm2的较低水平,尤其大面积旱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产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密为核心的各种技术集成配套"的观点,通过全省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创新集成了不同生态类型区的高产模式,初步建立起了玉米抗旱高产技术体系,并在各玉米产区布点示范,取得了较大面积旱地玉米公顷产量超15 000 kg的高产记录,该技术成果对实现山西省玉米丰产增粮计划、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高粱红条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高粱红条病是一种重要的高粱病毒病,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高粱为害较重。高粱红条病在不同地区间、不同品种间和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之间发病率都有差异。介绍了我国高粱红条病的病原、病症、侵染循环、流行条件等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新型条带喷灌机设计思路及总体设计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针对原有圆形喷灌系统受风影响大、喷洒不均匀、成本高和使用不方便且一直得不到推广的问题,进行了条带喷灌机总体构思思路和设计思路的深入研究,并且进行了总体设计。新型条带喷灌机总体思路是利用农户现有的机械,如农用车动力、喷农药柱塞泵和输水软管,设计一套采用叶轮条带旋洒的新型喷头,沿着植物行间实施田间隔行喷洒的、可移动的新型条带喷灌机。它造价低、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容易在缺水山区和丘陵区等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小农户中推广使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项重要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喷头系统 隔行喷洒 总体设计 条带喷灌机 喷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