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年两熟夏黑葡萄日光温室温度变化与果实品质差异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日光温室内夏黑葡萄第一熟和第二熟两个时期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两茬果的果实产量和品质差异性.[结果]夏黑葡萄整个生育期内,第二熟温室内温度整体上要高于第一熟,而且第二熟整个生育期内温度日均值在10℃以上;第一熟与第二熟温室内温度日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第一熟在果实快速膨大期之前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幅度大,而第二熟在果实快速膨大期之后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昼夜温差值在开花期和果实转色期差值最明显,在开花期,第一熟温室内昼夜温差均值比第二熟昼夜温差均值高58.1%.在果实转色期,第二熟温室内昼夜温差均值相较于第一熟昼夜温差均值高46.3%;第一熟果实单粒重、单穗重、单产均高于第二熟,但商品果率较第二熟低5个百分点.[结论]温室内日均温变化和昼夜温差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但各生育期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第二熟时温室内温度对果实生长和品质形成的适宜性要好于第一熟,商品果率高.但受树体营养、光照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第一熟果在产量上较好.


新疆小海子垦区媒介蜱及其携带梨形虫种类鉴定
《动物医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疆小海子垦区及周边地区媒介蜱及所携带梨形虫种类,2020年5月~7月通过形态学采集到524枚硬蜱;用梨形虫18S rRNA特异性引物对硬蜱样本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18S rRN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硬蜱包括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ricum)293只、亚洲璃眼蜱(H.asiaticum)100只、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79只、麻点璃眼蜱(H.rufipes)47只、血红扇头蜱(R.sanguineus)5只.PCR检测发现硬蜱梨形虫总感染率为13.17%,并确定媒介蜱为小亚璃眼蜱和图兰扇头蜱,其中小亚璃眼蜱携带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隐藏巴贝斯虫(Babesia occultans),图兰扇头蜱携带绵羊泰勒虫(T.ovis),且环形泰勒虫为优势种.
关键词: 媒介蜱;梨形虫;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浓度叶面肥处理对设施冬枣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拱棚栽培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对冬枣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区试验,供试品种为拱棚栽培冬枣.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双吉儿-GGR"处理浓度0.01、0.005、0.0025 g/L,清水喷施为对照,对冬枣进行不同浓度叶面肥喷施处理.[结果](1)叶面肥喷施较低浓度均能使冬枣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低于对照;高浓度处理下冬枣叶片Pn显著高于对照,Tr显著降低,Gs和Ci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冬枣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随着处理浓度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冬枣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着叶面肥浓度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3)叶面肥处理后提高了枣果的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增加了还原糖、总糖、蔗糖含量,而VC含量均有降低,0.005 g/L浓度处理下总酸含量相比于对照增加.[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叶面肥可以增强冬枣光合作用,并改善冬枣果实品质;0.005 g/L浓度叶面肥效果最好.
关键词: 冬枣;叶面肥;光合特性;品质


畜禽养殖粪污中典型致病菌的三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生物技术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精准、快速检测畜禽养殖粪污中典型致病微生物,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肠炎沙门氏菌3种常见致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其特异性引物与探针、优化反应系统,建立起快速、稳定的多重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反应体系.通过检测不同菌株验证该体系的特异性,并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致病菌的检出限,开发出多重微滴数字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扩增,ddPCR体系内未出现交叉反应,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绝对定量检测低限为0.68 copies/μL;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绝对定量检测低限为0.79 copies/μL;检测大肠埃希氏菌的绝对定量检测低限为1.02 copies/μL.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实现对畜禽养殖粪污中3种典型致病菌的高效率、高精度的检测.
关键词: 养殖粪污 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重微滴式数字PCR


棉花种质综合性状鉴定及资源利用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种质性状分布及变异特点,筛选出核心资源,选育出符合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的品种.[方法]以保存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方法,分析6个表型生育性状、6个经济学性状、5个纤维品质性状及田间黄萎病变异及分布.[结果]供试陆地棉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育期在116~125 d适宜范围的占51.8%;60.0 cm以上较高株型的材料较少,占比17.9%;始果节高度在20.0 cm以上占比39.9%,可满足新疆机采棉采收需求;铃重以5.0~5.4 g居多,占总数39.4%;衣分整体较高,超过40%的占68.7%;产量差异大,籽棉以4501~5250 kg/hm2较多,占总数28.0%,皮棉2400 kg/hm2以上高产种质占20.0%.发病高峰平均校正病指22.9,病指10.0以下的有73份,10.0~20.0的有125份;纤维长度30.0 mm以上占36.7%,马克隆值3.7~4.2(A级)占比33.6%,比强度30.0 cN/tex以上占比69.2%,其中超过32.0 cN/tex有104个,占总数26.3%.生育性状变异程度,空果枝数>始果节高>株高>果枝数>始果节位>生育期;经济性状变异程度,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籽指>衣分;纤维品质变异程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变异很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21%、1.87%;各种质间黄萎病变异系数高,可选抗病种质利用.[结论]鉴定出红叶材料1份、鸡脚叶材料3份、无酚材料2份及高比强等特异资源.筛选出新陆早82号、新陆早61号、鲁K638等16份品质与产量等性状匹配的、不同地域来源的优异种质.
关键词: 棉花;种质;性状;变异;鉴定


布鲁氏菌LPS合成相关重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per基因的克隆表达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作为布鲁氏菌(Brucella)重要毒力因子,在布鲁氏菌感染宿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布鲁氏菌LPS合成相关重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选择布鲁氏菌LPS O侧链关键基因per进行克隆表达,挖掘布鲁氏菌LPS功能及应用潜力。结果显示,布鲁氏菌LPS合成相关30个重要蛋白主要为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的亲水性蛋白,均具有较强反应原性和甲基化及磷酸化修饰位点;其中18个蛋白(18/30)可发生糖基化修饰,4个蛋白(4/30)可发生乙酰化修饰;亚细胞定位显示,绝大多数蛋白在细胞质中发挥功能,少数在细胞周质及细胞内膜上发挥功能;除Wbpw蛋白外,布鲁氏菌LPS合成相关重要蛋白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构建了pET28a-per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在上清液中表达45.7 kDa蛋白,Western Blot验证该蛋白反应原性较强。本研究为布鲁氏菌LPS功能的后续研究及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蟠桃专用包装盒在模拟运输中减振功能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蟠桃专用包装盒及其套件,分析其在运输中的使用效果。【方法】以新疆蟠桃为试材,采用模拟运输振动方式,测定果实的损伤指数、失重率、硬度、呼吸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分析蟠桃专用包装盒防止蟠桃振动和跌落损伤的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和普通包装盒,专用包装盒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蟠桃果实表面损伤率(10.53%)、维持果实硬度(5.0 kg/cm~2),还可以降低失重率(16.93%)、呼吸强度(72.08 mgCO~2/kg·h)和乙烯释放速率速率(2.7μl/kg·h),减少丙二醛(MDA)的积累(1.21 mmol/g),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11.78 U/g),增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25.73 U/g),延缓果实的衰老。【结论】蟠桃专用包装盒具有显著减少果实损伤和延缓衰老的效果,更利于蟠桃运输后贮藏品质的保持。


氮磷配施对灰枣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灰枣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红枣产业施肥管理提供相关理论指导.[方法]以2020年阿拉尔市十三团七连4年生灰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10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光合荧光的影响差异.[结果]与对照N0P0(不施氮磷肥)处理相比,各肥料处理下灰枣叶片Fm、Fo、qP、Fv/Fm、Y(11)、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有所增加,最高增加了 50%,且胞间CO2浓度和蒸发速率也明显降低;N1P3(N施用202.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与N2P3(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处理更有利于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N1P3(N施用202.5 kg/hm2,P2O2 施用 540 kg/hm2)、N2 P2(N 施用 405 kg/hm2,P2O2施用 375 kg/hm2)与 N2 P3(N 施用 405 kg/hm2,P2 O2施用540 kg/hm2)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灰枣叶片的蒸腾速率;N1P2(N施用202.5 kg/hm2,P2O2施用375 kg/hm2)和N2P2(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375 kg/hm2)处理在降低胞间CO2浓度方面表现较优.[结论]N2 P3(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处理组合下有利于提高红枣叶片光合速率.


无定形态小分子糖对枣粉水分吸附及玻璃化转变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定形态小分子糖的玻璃化转变是导致枣粉吸湿结块,进而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明确不同小分子糖组成及含量对枣粉吸湿的贡献程度及玻璃化转变的影响,首先构建去糖枣片基质固态模拟体系(JSS),再经不同比例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溶液渗透后干燥制粉,分析不同小分子糖含量对JSS体系水分吸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粉体基本流动能(BFE)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糖的比例显著影响JSS的水分吸附、Tg与BFE,其中,果糖与Tg呈极显著负相关,与BFE呈极显著正相关。aw=0.9时,果糖占比降低25.64%,粉体水分吸附量降低21.68%。3种小分子糖降低枣粉体系Tg的能力排序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占比降低25.64%,粉体Tg升高23.80%,BFE下降21.18%,粉体流动性显著提升。此外,通过降低枣粉中小分子糖总量也可有效降低枣粉体系的水分吸附量,增加Tg与提升流动性。综上,通过降低枣粉基质中果糖所占比例或降低枣粉中小分子糖总量均可实现对枣粉基质吸湿特性的有效调控,可为改善枣粉吸湿结块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水杨酸对库尔勒香梨黑头病抑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对库尔勒香梨黑头病抑菌及贮藏效果好的水杨酸最佳处理浓度,通过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有伤接种梨果实,用无菌水做对照,在室温(25℃)和冷库温度(2℃)条件下对接种后的梨果实进行贮藏,对库尔勒香梨活体损伤接种黑头病致病菌和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进行试验,室温(25℃)贮藏28 d,冷库贮藏49 d.每隔7 d观察和测定果实的发病情况、病斑直径、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丙二醛.结果显示,冷库环境下较室温有助于库尔勒香梨的贮藏,0.7 g/L的水杨酸对梨果黑头病抑菌效果及贮藏品质保鲜效果优于0.5和0.9 g/L,降低了香梨的病斑直径、抑制了梨果的呼吸强度、较好的保持了香梨的硬度、可滴定酸、VC、丙二醛含量,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0.9 g/L的水杨酸对梨果果皮还造成了损伤.冷库环境结合0.7 g/L的水杨酸对梨果黑头病抑菌效果及贮藏品质保鲜效果最好,可作为梨果贮藏保鲜、抑制库尔勒香梨黑头病进一步整果实验.
关键词: 水杨酸;库尔勒香梨;黑头病;抑菌;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