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从品种志分析吉林省八十五年来大豆育成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演变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吉林省85 a间共育成323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育成125个大豆品种;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1 549.7 kg.hm-2提升到2000年以后的2 777.8 kg.hm-2,60、70、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产量增幅分别达45.2%,5.2%、5.0%、4.5%、15.3%。育成含油量超过22%的品种45个,吉育89含油量达到24.61%;蛋白质含量超过45%品种12个,吉育101蛋白含量达47.94%;不同年代育种贡献表明,2000年以后育种进展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B技术对大豆增产效应及最适密度分析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B技术是集种子处理、施肥、掐尖于一体综合生产技术,为分析各项处理的增产作用,选择大豆品种吉育47,对S.B技术增产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B种子处理、S.B施肥、掐尖都有增产作用,S.B施肥增产达极显著水平,S.B种子处理、掐尖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大豆最高产量为S.B种子处理、S.B施肥和第二片复叶掐尖处理组合;S.B技术最佳密度为15万株.hm-2。由于掐尖后大豆植株多数形成双茎株,平均茎粗变细,抗倒能力变差,所以掐尖处理应慎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草种群各类地下芽的发生、输出与地上植株的形成、维持动态
《草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草地下芽库中各类型芽及所形成子株和母株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年返青母株是由上一年母株形成的80%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15%的根茎顶芽与根茎顶芽子株,以及5%根茎节芽和根茎节芽子株组成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是返青母株的主体。随着返青母株的生长,根茎顶芽是在5月20日早于分蘖芽和根茎节芽1个月发生,并首先呈水平生长方式远离母株,占据生态位;在6月20日水平根茎顶芽开始向地面弯曲,输出子株的同时,分蘖芽和根茎节芽开始形成,并输出子株。羊草母株以产生低比例根茎芽和高比例分蘖芽的扩展和丛生联合生长方式,以年内和年间的芽、子株、母株之间的不断循环,年复一年地维持着种群的无性繁殖机制。高降水年份可显著地增加地下芽库各类型芽数量,从而使地上子株和母株密度增加。
关键词: 羊草 芽类型 母株和子株类型 密度和比例 季节动态 种群维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现状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掌握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及优势种群情况,对于制定杂草综合治理方案,科学选用化学除草剂及其配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吉林省玉米田杂草种群数量和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田常见杂草有39种,分属16科。并根据不同生态区杂草的危害程度和优势度,确定了不同生态区主要杂草群落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