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本世纪以来黑龙江农业经济发展及结构变化和全国占比分析
《黑龙江粮食 》 2022
摘要:一、20年间全国GDP和黑龙江省GDP变化2020年,全国名义GDP比2010年增加146.5%。2020年,黑龙江省名义GDP比2010年增加64.9%。20年间,黑龙江省GDP年均名义增速为全国增速的66.45%;年均增速低于全国增速的4.12个百分点。二、20年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GDP变化20年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GDP实现了每10年翻一番,占全省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占比13.15%,增加至2020年的25.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标杆农田"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思路研究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2
摘要:在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农业技术的推广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后续工作的持续进行积累了丰富经验."标杆农田"是先进农业技术和生产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从"标杆农田"在各省份的推广现状、"标杆农田"的优势,以及建设"标杆农田"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推广;标杆农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丸粒化种子直播方法研究
《农机科技推广 》 2022
摘要: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吴忠民 梁孝丽水稻直播是一种轻简栽培方式,省去了育秧、移秧、插秧等工序,具有显著的省工、省力等特点,有利于水稻规模化种植。根据播种时土地的水分情况,水稻直播可分为水直播、湿润直播和旱直播3种类型,将水稻籽粒直接播撒于稻田泥土中。种子丸粒化技术优势明显,但现阶段主要应用于小颗粒的种子,如油菜、棉花、烟草、芝麻等。但是如何将丸粒化种子应用于水稻直播尚在探索阶段,是一个新的研究内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新品种龙甜9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龙甜9号是以T2005-12-3为母本、T2006-25-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薄皮甜瓜新品种。植株长势健壮,叶片大,单株可结瓜5~7个;早熟,抗病,品质优良。黑龙江省春季露地栽培果实发育期27 d左右,全生育期85 d。果实短椭圆形,黄白皮,尾有绿晕,果实转色快;果肉白色,果肉厚度1.8 cm,质地沙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70%,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5%。平均单瓜质量0.48 kg,生长速度快,采收期比较集中;667 m~2产量2500 kg左右,耐贮运性好;适于全国各地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合系640的创新与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中早熟区域多抗高配合力玉米品种选育,本文主要介绍了合系640的材料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应用情况及选育体会.合系640与合系628杂交组配选育成了玉米杂交种合玉25.合玉25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万hm2,具有早熟、抗病、高产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窄基因小群体;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合系64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超强适应性大豆黑科56号选育及遗传组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科56号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黑河33号为母本、黑河3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105~110 d,需≥10℃活动有效积温2030~2100℃。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9.6~75.0 cm,有分枝,白花,尖叶,灰色茸毛,荚镰刀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6.5~19.0 g。5年品质平均:蛋白质含量38.80%~43.05%,脂肪含量18.18%~19.69%。经过两级审定机构抗病鉴定,灰斑病为2级,抗(R),病毒病为3级,中抗(MR)。适合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下限及第六积温带上限种植。通过遗传系谱分析,黑科56号细胞质基因来源于克山白眉,通过育种第3轮到育种12轮共经历了9个传递过程,细胞质遗传物质通过克山白眉→紫花四号→丰收1号→黑河54→黑河4号→黑交7710→黑河9号→黑河18→黑河33号→黑科56号完成100%遗传传递。黑科56号细胞核遗传追溯到14份祖先亲本,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其核基因来自2份国外优异种质,7份东北地区的骨干地方品种,4份地方育成品系,1份野生大豆。祖先亲本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北92-28(25.00%)、十胜长叶(15.63%)、黑交83-1345(12.5%)、尤比列(7.81%)、黑河51(L)(6.25%)、蓑衣岭(4.69%)、克山白眉(4.30%)、克山四粒荚(3.91%)、四粒黄(3.71%)、金元(3.71%)、黑河野生豆3-A(3.13%)、黑交75-861(3.13%)、黑龙江41(3.13%)、长叶1号(3.13%),广泛的遗传基础为黑科56号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超强广适奠定遗传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与基因挖掘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大豆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诱变育种能够创造许多优异变异资源,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可以作为种质材料,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构建的突变体库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可为特定性状的研究提供遗传材料。本文介绍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生长特性、品质和抗性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诱变突变体库进行大豆生长特性、品质性状改良和抗性相关基因挖掘的研究进展,介绍诱变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发掘目的基因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今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在基因挖掘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能更好地运用诱变育种技术推动大豆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玉米CM8101定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生物技术进展 》 2022
摘要:转基因抗虫玉米CM8101是经人工改造合成的转Bt抗虫基因Cry1Ab-Ma转基因玉米新品系,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更优良的抗虫性,目前已进入生产性试验阶段,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依据CM8101的5'端旁侧序列信息,设计并筛选出最佳引物探针组合,通过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转基因抗虫玉米CM8101的两种特异性定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普通PCR检测方法检出限达0.1%,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出限达0.05%.这两种定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今后准确高效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CM8101及其产品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CM8101转化体;定性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