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种时密度和品种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光敏型高丹草为试验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及品种对其营养成分及产量的影响。在陇东旱塬麦收后以6.75(45P)、9.75万株/hm2(65P)和12.75万株/hm2(85P)复种海牛、BJM和大卡3个品种。结果表明:品种对各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质(CP)与总可消化营养物(TDN)产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CP含量和产量以BJM最高;种植密度对CP、可溶性糖(SS)、酸性洗涤纤维(ADF)及TDN含量、RFV和TDN产量影响均极显著(P<0.01),CP和TDN产量以85P最高;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各营养成分含量和RFV影响均极显著(P<0.01),对CP产量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以养分产量为主要考虑因素,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麦收后夏播复种光敏型高丹草的生产模式中,以BJM 12.75万株/hm2种植为最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效应子及其与小麦条锈菌致病性的关系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病原菌和寄主植物竞争进化过程中分泌称为效应子(Effectors)的复杂的分子,其逃避或抑制寄主的免疫反应,干扰寄主的各种生理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病原菌寄生适合度、定殖能力和传播能力。利用基因组序列和转录组测序数据预测小麦条锈菌中含有两千多个候选效应子,但由于小麦条锈菌缺乏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目前对其效应子功能的研究进展缓慢。在介绍效应子分类及其特征基础上,结合可运用于小麦条锈菌效应子功能研究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阐释小麦条锈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取得的进展,关注效应子靶定的寄主亚细胞成分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这些进展有利于深入认识小麦条锈菌效应子的生物学功能,并为深入探讨小麦条锈菌的致病机制,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14市州“十二五”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市州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为各市州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运用增长速率方程法(Solow余值法),对"十二五"时期甘肃14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各市州间差异显著,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低投入、低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型2个市、"适度投入、适度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型5个市、"高投入、高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限"型5个市、"投入有限、消耗有限、科技进步贡献率低"2个市,表明提高市州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结论]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及水平,以及发展市州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是甘肃省市州未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GE双标图的甘肃春小麦区试品系稳产性和试点代表性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甘肃春小麦区试品系的适应性、稳产性及试点代表性,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品种的区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7-2014年甘肃省春小麦区域试验40个品系在7个试点的试验数据,采用GGE双标图法分析参试品种(系)的适应性、稳产性及试点的代表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及相关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环境及品系与环境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均大于品系,分别是品系效应的3.71倍和3.12倍;品系7095属于适应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的品系;在7个试点中,黄羊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最好。产量及9个相关农艺性状与5个环境因子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环境间的差异是造成甘肃春小麦区试试验参试品种(系)产量差异最主要的因子。筛选出了在甘肃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的春小麦品种(系)以及具有代表性和良好鉴别力的区试点。
关键词: GGE双标图 春小麦 品系适应性 品种稳产性 试点代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WOT分析的甘肃水肥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 》 2018
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农业部推荐的农业技术推广一号技术,具有节水、节肥、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对解决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和水肥资源高效应用,提升农民收入空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甘肃省水肥一体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本论述基于SWOT分析方法,深入剖析甘肃省水肥一体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威胁因素(threats)等四个方面的条件,并根据各条件组合关系,提出加强政策宣传认识、健全水肥一体化政策性补助机制与体系、构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标准化应用体系、构建全产业链整体服务方案等产业战略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C~(6+)离子束辐照糜子诱变突变群体的构建与SSR分析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物理诱变糜子突变体库,采用50、100、150、200和250 Gy剂量碳离子束(~(12)C~(6+))辐照陇糜7号和晋黍9号种子,结合混合系谱法和系统聚类分别构建2个含52和79个株系的M5寡表型突变群体。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诱变M1出苗率随剂量增大明显降低,陇糜7号M1半致死剂量为150 Gy,晋黍9号M1半致死剂量为100 Gy,且100、150 Gy诱变下M4变异最多。不同诱变剂量下M5、M6表型稳定且株高、产量性状、成株色及粒色均表现出明显遗传差异。从2个M6群体中分别选择9和11个代表性株系,利用多态性SSR引物进行分子验证,与亲本相比,6对SSR引物在陇糜7号的9个株系中位点变异基因型数为1~2,在晋黍9号的11个株系中位点变异基因型数为1~4,突变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碳(12C6+)离子 物理诱变 突变体 谱系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叶片表皮气孔与霜霉病的抗性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采用室内离体接种结合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研究了8个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高妻、夏黑、醉人香及矢富罗莎对霜霉病表现抗病(R),奥古斯特、红地球及贵妃玫瑰对霜霉病表现感病(S),瑞比尔表现高感(HS)。对8个葡萄品种的叶片表皮气孔观察表明,不同品种叶片气孔大小、密度不同。气孔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奥古斯特、矢富罗莎、夏黑、贵妃玫瑰、高妻、醉人香、红地球、瑞必尔。气孔的开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醉人香、高妻、贵妃玫瑰、红地球、夏黑、奥古斯特、瑞必尔、矢富罗莎。各品种叶片气孔的密度及大小与霜霉病的抗性未表现出一定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镰孢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草地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快速检测方法,以荧光染料SYBR Green I为指示剂,以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的ITS序列为目的 DNA片段,应用LAMP设计软件设计4条引物,优化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LAMP反应液颜色变化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同时进行田间发病组织检测和土壤燕麦镰孢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LAMP反应体系,最佳反应温度为65℃,反应程序为65℃下1h,80℃下20min。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燕麦镰孢菌LAMP检测均呈黄绿色(阳性),对照和其他病原菌均呈橘色(阴性)。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LAMP反应液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达到10pg·μL-1,每克土壤中检测的灵敏度为40个燕麦镰孢菌孢子。对采自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和临潭县的20份疑似病害样本提取的DNA进行检测,其中13份为阳性,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青稞发病组织中的燕麦镰孢菌。本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能为燕麦镰孢菌的检测及其青稞茎基腐病的诊断提供一种新技术。
关键词: 青稞 茎基腐病 燕麦镰孢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14市州"十二五"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市州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为各市州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运用增长速率方程法(Solow余值法),对"十二五"时期甘肃14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各市州间差异显著,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低投入、低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型2个市、"适度投入、适度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型5个市、"高投入、高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限"型5个市、"投入有限、消耗有限、科技进步贡献率低"2个市,表明提高市州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结论]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及水平,以及发展市州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是甘肃省市州未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