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蜜粉源植物对天敌昆虫的作用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成虫普遍存在通过取食蜜粉源植物补充营养的行为,这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天敌昆虫性成熟、延长其寿命、提高其生殖力或寄生率,以及搜寻寄主效率和子代雌性比率,从而显著提高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的控害能力和效果。蜜粉源植物花的结构及植物对天敌昆虫产生的嗅觉、视觉信号和花蜜花粉对天敌昆虫产生的味觉信号又显著影响天敌昆虫选择蜜粉源植物的行为和结果。但是,蜜粉源植物也可成为害虫的补充营养植物,从而提高害虫的为害能力。因此,需深入研究不同蜜粉源植物对天敌昆虫及害虫的作用,趋利避害,才可能应用蜜粉源植物成功调控天敌与害虫的益害比,实现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脉冲电场对餐厨垃圾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对餐厨垃圾预处理后接种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发酵,考察pH、挥发性有机酸(VFA)与日产气量的关系,分析PEF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50℃条件下,日产气量与pH成正比例变化趋势,与VFA呈反比例关系。经PEF(电场强度为9.0 k V·cm-1)预处理后,接种20%厌氧污泥,餐厨垃圾干物质产气量(285.1 m L·(g·TS)-1)与TS去除率(28.5%)均达到最高,高于无PEF预处理餐厨垃圾的干物质产气量(267.3 m L·(g·TS)-1)和TS去除率(26.8%)。PEF能够杀死餐厨垃圾样品中的微生物,改善接种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微生物发生种间竞争的概率,利于提高产气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负水头灌溉施肥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试验,研究了3种负水头灌溉施肥模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负水头灌溉的常规基追施肥处理(CK)、按EC值调配的常规肥料处理(T1)和山崎番茄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处理(T2)的株高、叶片数和品质均无显著差异,但T2处理的茎粗显著高于CK处理和T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果重和产量均以T2处理的最高,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可分别增产13%和11%。番茄生育期内,T2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CK和T1处理分别提高了12%和10%。综合番茄生长、产量以及氮素利用等指标,采用基于负水头的营养液管理施肥模式能有效地控制水分和肥料适时供应,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全面需求,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灌溉施肥新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ualex氮平衡指数测量仪的作物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叶绿素含量的实时、无损及快速的监测,对及时掌握作物的胁迫状况、营养水平及环境适应性,进而对农田管理进行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论证是否可以通过Dualex氮平衡指数测量仪构建通用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以期实现叶绿素含量的快速及无损监测和估算。结果表明:1)Dualex估测叶绿素质量分数(Chl-M)和单位面积的叶绿素质量(Chl-S)具有较好的精度(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7和0.88),与SPAD叶绿素仪的估算模型(R2分别为0.66和0.79)相比,模型精度更高;2)Dualex估测Chl-S的精度明显高于Dualex对Chl-M的估测精度,Dualex与Chl-M的关系需要考虑叶片厚度的影响,而Dualex与Chl-S的线性关系更加一致;3)构建的Chl-S通用模型的R2,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8,4.80 mg/dm2和8.33%,模型的精度较高,并且通用模型的数据范围为12.2~105.6 mg/dm2,较大的数据范围适用于冬小麦和玉米各关键生育期Chl-S的估算。该研究为Dualex实现冬小麦和玉米叶绿素含量监测和估算提供校准模型,为及时了解作物养分状况及作物营养诊断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叶绿素 模型 作物 Dualex SPAD 冬小麦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源对聚磷菌与聚糖菌竞争的影响
《化学工程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生物除磷系统的运行效率,采用A2/O工艺进行了连续实验,考察不同碳源(乙酸、丙酸、葡萄糖)对聚磷菌(PAO)和聚糖菌(GAO)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丙酸作为碳源时,胞内物质糖原和PHA的变化量最小,富集GAO最少,释磷量为38.3 mg/L,TP(总磷)去除率最高(93.8%);利用乙酸作为碳源时,富集PAO最多,释磷量最高(55.7 mg/L),TP去除率为89.1%;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时,释磷量最低(4.9 mg/L),富集GAO最多,TP去除率最低(57.5%)。PAO易利用乙酸和丙酸作为能量来源,成为优势菌种;GAO易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成为优势菌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量施肥条件下冬小麦植株氮与生物量的时空变异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作物的田间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2013-2014年的冬小麦试验为基础,设置常规推荐施氮(NM,施氮量150kg·hm-2)、不施氮(CK)、饱和施氮(BH,施氮量为NM处理的150%)、基于SPAD的变量施氮(S)、基于Dualex的变量施氮(D)、基于Multiplex的变量施氮(M)、基于光谱参数OSAVI的变量施氮(A)等8个处理,采用常规统计与地统计分析法探索植株氮素累积量与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变量施肥对植株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内植株氮素累积量与生物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起身期二者变异系数分别为31.32%和28.64%,收获期分别为16.38%和15.20%;在开花与灌浆期,8个处理间植株氮素累积量差异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拔节期与挑旗期,不同处理间生物量差异也均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其他时期,CK、BH、NM、A、D处理间二指标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地统计分析表明,试验区小麦在开花期植株氮素累积量普遍较低,其块基比为40.53%,变程为80m,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浆期与收获期空间植株氮素累积量分布较连续,块基比分别为45.84%和43.60%,变程分别为62.9和67.0m,西部累积量高于东部;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植株氮素累积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块基比分别为55.14%、57.59%和72.74%,变程分别为28.9、41.3和31.9m,南部含量高于北部;生物量在起身期、开花期、收获期空间分布图连续性强,挑旗期块基比为69.22%,变程最小,为10.4m,空间分布差异大,拔节期与灌浆期块基比分别为64.59%和72.04%,变程分别为34.5和27.3m,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试验区在起身期南部生物量大于北部,开花期、灌浆期与收获期西部生物量高于东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能量高效的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关联路由算法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不均、能量约束严格等特点,提出了一种能量高效的簇头选择方法TBCS-EA,在以剩余能量进行簇头选择的基础上根据节点拓扑位置、拓扑密度等进行加权,使距离sink较近的节点与密集区节点大概率成为簇头,提高成簇能量使用效率。针对现有成簇算法频繁进行簇头选举,算法开销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量逼近式簇头轮换机制,节点连续担任簇头并以某一目标进行能量逼近,在达到逼近目标后进行根据簇内信息指定新簇头,减少簇头选择的次数与协议开销。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TBCS-EA算法的网络生命周期约为LEACH的2.2倍,CHCS的1.5倍,从节点能量曲线看能耗均衡效果与CHCS相当,明显优于LEACH。结果显示TBCS-EA综合性能较之于现有算法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 农田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拓扑 路由协议 能耗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不同估算方法对比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的准确性,寻找小麦病害的较优反演模型,在国家精准农业示范研究基地基于野外定位调查小麦病情指数及冠层光谱数据,利用与小麦病害发生呈显著关系且有效反映植被生理生长状况的7种高光谱植被指数,尝试分别采用PLS(偏最小二乘回归)、BP神经网络和植被指数经验法三种方法建立小麦条锈病病情反演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病害严重度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R2分别为0.936,0.918,0.767。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监测小麦病情指数效果更好,为探寻不同种类植被指数对模型的贡献,尝试用代表植被绿度的NDVI,GNDVI,MSR和代表水分含量的NDWI和MSI植被指数分别作为PLS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病害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中,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比冠层水含量的变化对病情指数更为敏感,对病害有更好的解释作用。然而,两模型精度都低于七种植被指数全部参与时的预测结果,即输入变量中采用多种植被指数比用单类指数模拟准确度高。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条锈病 偏最小二乘法 神经网络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