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世界养鱼工业的发展趋势与热点(下)
《渔业机械仪器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4 甲鱼 甲鱼—鳖有30多种,皆属于亚温带和亚热带动物。我国产的鳖有三种:华鳖,分布南方各省及台湾省;北鳖产于北方各省;圆鳖,主要产在广东、海南、云南。三种鳖外形很相似。 甲鱼养殖。公元前460年范蠡的养鱼经中就有“内鳖则鱼不复出”的记载,说明当时鱼池内就养了鳖。国外养鳖起始于日本,1890年服部仓次郎在东京开始人工养鳖,1899年静岗县建成了今天的服部中村养鳖场,但发展一直滞缓。1973年只有45吨,1975年100吨,1980年233吨,1985年413吨,1989年458吨,1990年798吨。


太平洋牡蛎单体苗种生产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本项研究采用先固着后脱基或肾上腺素(EPI)诱导方法生产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单体苗种获得成功。选用价格低廉的聚丙烯扁条包装带作为固着基,待牡蛎苗生长至0.5cm以上时,来回弯曲进行剥离,可容易获得单体牡蛎。1992年在120m ̄3水体中获得平均壳高0.5cm单体牡蛎4036.7万粒,单位水体出苗量33.64粒;使用肾上腺素诱导太平洋牡蛎眼点幼虫,最佳诱导药物浓度为20mg/L最佳处理时间为1小时,诱导眼点幼虫100万粒,不固着变态率为80%左右,获得平均壳高0.5cm单体牡蛎69万粒。在荣成市桑沟湾海区筏式笼养21亩,下海时平均壳高0.5cm,经14个月养殖,至1993年11月平均壳高10.4cm,平均个体重88g,平均亩产5吨,总产量105吨。


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的精细结构、核酸、多肽及血清学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1995
摘要:对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进行了超微结构、紫外吸收、核酸类型及多肽SDS-PAGE的研究。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对HHNBV的两分离株和MBV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用TMV作为内标定物测得病毒粒子大小为150nm×450nm,其衣壳为两个帽状物端夹13圈螺旋对称的园柱体结构。病毒在260nm处吸光系数为0.117mg/mL/OD260。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分子量大于35×106d。病毒囊膜有12种主要多肽。病毒衣壳有两种主要多肽。从寿光(HHNBV—937)和青岛(HHNBV—938)分离到的病毒种在SDS—PAGE和抗HHNBV—937单抗ELISA反应上没有显著差异。HHNBV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在抗原决定簇上存在差别。
关键词: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精细结构,核酸,多肽,血清学


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a分布的基本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本文根据1988年8月、12月、89年8月和1991年9月对长江口外附近水域(30°30′─31°50′N、124°30′E以西)进行的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结果,着重探讨长江河口羽状锋区附近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海区叶绿素3含量从长江口外向东构成低、高、最低的分布趋势,夏季形成向东或东北扩展的、清晰可辩的叶绿素a的羽状锋。在锋区内叶绿素a的含量值高,最大值可达40毫克/米 ̄3,该羽状锋的水平及垂向边界大致可以3.0毫克/米 ̄3等值线确定。在垂直分布上出现较强的叶绿素a跃层,最大梯度可达每米5毫克/米 ̄3以上。冬季叶绿素a含量比夏季成倍地降低,锋区消失,垂直分布均匀,相对高值区比夏季明显地向河口内收缩。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的周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在影响叶绿素a分布与变化的众多因子中,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种类、盐度、潮流、径流、营养盐、光照等关系密切。
关键词: 长江口,羽状锋区,叶绿素a,环境因子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生态学防治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生态学防治王鸿泰,汤伏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434000)关键词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嗜水气单胞菌,环境控制,中药ECOLOGICALCONTROLOFACUTEEPIDEMICDISEASEOFFISHESWan...


棉酚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殖机能影响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用含0.1%乙酸棉酚的饲料饲养二月龄尼罗罗非鱼稚鱼四个月,其增重和血浆睾酮水平与对照鱼无显著差异,并且同时开始发情、交配和产卵,生殖腺发育正常,仅血浆皮质醇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棉籽饼(粉)内含的棉酚浓度(0.03-0.05%)不会影响尼罗罗非鱼的性腺正常发育和生殖机能。肌肉中棉酚残留量为10.3ppm,远低于食用油的允许量(200ppm)。
关键词: 棉酚,尼罗罗非鱼,生殖机能,残毒


生物工程防治鱼类微生物病害产业化探讨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生物工程防治鱼类微生物病害产业化探讨李新辉,郑光明,赖子尼,邹国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关键词生物工程,鱼类,病害防治DISCUSSIONOFBIOENGINEERINDUSTRIALIZATIONONPREVENTI...
关键词: 生物工程,鱼类,病害防治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Ⅲ优势种的垂直分布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1988年8月丰水期及12月枯水期间,对长江口羽状锋区水域内浮游动物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研究。经对七个断面22个测站垂直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优势种乌喙尖头Feniliaarirostris主要分布于10─0米层,在A断面密度可达1700个/米 ̄3。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主要分布于30米以浅水层,于A、B两断面垂直分布现象明显。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广泛分布于台湾暖流及其所控制或影响的水域,在长江口外B断面,该种主要分布于20米以上水层中,其密集分布中心及层次与乌喙尖头及中华哲水蚤高密度聚集有关。枯水期经对四个断面15个测站的调查分析结果看,冬季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与夏季丰水期相比有很大差异,大部分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不明显。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分布于A、B断面20米以下水层中;中华哲水蚤则分布于10米以上水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