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光调光合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
《生命科学 》 1995
摘要:光调光合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陈以峰,周燮(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南京210095)1导言自然条件下光合作用受到多种光环境的影响和调节,例如瞬时光强变化、昼夜光暗变化、光强日变化、光强季节变化等等。在变动光环境...


家兔被毛粗毛率中若干性状的遗传特性初探
《中国养兔杂志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用德系安哥拉兔(GA)与新西兰白兔(NZW)杂交,然后再用GA与F_1回交。在GA、NZW、F_1、F_(b1(L)),和F_(b1(S)),中分析粗毛含量、两型毛含量、粗毛直径、绒毛直径、毛囊群数、亚毛囊群数以及次级毛囊数。分析结果表明:(1)毛囊群数和次级毛囊数的比例是形成家兔被毛中粗毛含量特征的主要原因;(2)毛囊群数和绒毛直径呈现了基因的加性效应,而次级毛囊数在F1中呈现负效应(一29.44%,P<0.005);(3)“11”基因型对毛囊群数和绒毛直径有着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而“L”基因对次级毛囊数有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家兔;遗传特性;粗毛率;毛囊


适宜南京地区早春栽培的辣椒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适宜南京地区早春栽培的辣椒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刘金兵,赵华仓,丁犁平,孙洁波,钱芝龙,王述彬(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南京210014)早春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辣椒,成熟期较露地栽培提早30~40天,经济效益增数千元。现简要介绍适宜南京地区早春栽培的辣...


中草药防治奶牛不孕症及其作用机理
《江苏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奶牛不孕症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常见病。为发展乳业生产,作者根据中国医学的特点,应用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防治奶牛不孕症共2129例(头),取得明显疗效。其中“复方仙阳汤”、“促孕酊”治疗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性不孕症528例(头),有效率为95%(502/528);3个情期内配种,受胎率86.5%(436/502)。“清宫消炎混悬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1601头,其中预防231头,3个情期受胎率为93.4%(198/212),第一个情期受胎率为62.7%(133/212),疗效分别较对照组(未防治)提高7.0%和10.2%;治疗子宫内膜炎1370头,有效率为95.04%(1302/1370),治愈后发情配种受胎率为90.8%(1183/1302),而西药组治疗140头,有效率为86.4%(121/140),除治愈后淘汰9头外,发情配种112头,受胎率为80.4%(90/112),清宫消炎混悬剂的有效率及受胎率均较西药组提高8.64%和10.4%。本项研究的系列制剂已在全国11个省、市示范应用2万余例,取得了显著疗效和较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对中药制剂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亦取得一定的结果。
关键词: 中草药;奶牛;不孕症;防治


携Rht3基因小麦新矮秆系的选育与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携Rht3基因小麦新矮秆系的选育与评价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南京10014)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生产上迫切要求能适应高肥水条件、抗倒伏的高产品种,这正在进一步推动小麦矮化育种工作的发展。一、携Rht3矮秆新资源的...


利用近缘种属创造小麦抗白粉病新种质(2)八倍体小簇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导入抗病基因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试图将其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通过细胞学分析和染色体分带分析证明双二倍体小簇麦含有56条染色体,其染色体组为AABBDDVV,其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_1代减数分裂的中期I二价体数目常少于21对,单价体数目常多于7个,并出现三价体、四价体和少量五价体。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总DNA探针对小簇麦杂种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能够清楚检测出簇毛麦的染色体,双二倍体小簇麦含有14条簇毛麦染色体,94009—5—4含有V_2,V_3和V_43条簇毛麦染色体,94009-5-9含有1条簇毛麦的V_6染色体。目前已选育了优良抗病品系,经温室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表现高抗小产白粉病。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双层源库关系的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光合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双层源库关系,设计了窄密沟与平作两种土壤环境,无N、150kgN/hm2、225kgN/hm2三个N肥水平的处理,研究了光合生产、矿质营养和两者的双层源库关系。结果表明:根系发育与分布在双层源库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土壤水分环境改善可同步促进根系发育和下伸、土壤N矿化和植株N吸收。植株吸收N能力的增强,使施N吸收效率提高;但要提高施用N的产量效率,还需提高吸收N的利用效率。为此,改善地上部群体配置,对光合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双层源库关系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氮素营养;超高产栽培;源库关系;土壤环境;光合生产


平菇单核株配对生物效率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平菇属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白黄侧耳,与佛罗里达侧耳是同一可交配群体。选用该群体7个亲株的14个单核株按半轮配方式配成91个组合,其中12个为不亲和组合,总亲和率为8681%。该群体的性因子基因型达11对之多(A1B1~A11B11);栽培其中76个亲和组合及7个亲株,对其生物效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12.7915),前10名杂交种的超亲优势为15.69%~115.75%。同时对半轮配91个配对组合的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进行分析,配对组合间,gca效应与sca效应值间也存在着真实差异。单核株D1的gca=24.27,为最高,其次是O8、D4、O7、L10,说明这几个单核株在以产量为指标的杂交育种中,有良好的基因加性效应。sca效应分析显示,D4L10的sca=63.99,为最高。对同一单核株不同组合的sca值进行显著性测定,结果显示D4、L10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D1产生的优势效应居中,而O7、O8较次。本文还对平菇杂交育种过程中的配合力与配对亲和性进行了讨论。


农业分子育种──从花粉管通道向棉花导入外源基因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分子育种──从花粉管通道向棉花导入外源基因倪万潮,黄驻麒,张震林,陈松,周宝良,徐英俊,顾立美,沈新莲,钱思颖(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广义地说,遗传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系统工程,包括基因的分离与改造、基因转移,以及转基因产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