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认识
《农业科技管理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认识张平,康笃锟,蒋建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210014)农业科研单位是以农业科研为中心,融科研、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交流于一体的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科研体制改革,为振兴农业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


晚播早熟小麦品种——徐州23号
《农林科学实验 》 1994
摘要:徐州23号原名徐州8785,是徐州农科所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春性小麦品种。 1990~1991年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公斤,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公斤,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3.9公斤,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6%。熟期比徐州21号早4~5天,比翼84—5418早


麦田湿害防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世界农业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麦田湿害防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孙元敏,郭绍铮麦田湿害发生在许多国家,造成麦田湿害的原因很多,沿海一带或河流下游,地下水位高,因雨水多,雨水分布不匀;连续灌溉后地下水位抬高等都可能产生了积涝和盐渍化。一、受渍小麦的生长与生理变化据Tro...


改进大豆良种繁育体系 提高大豆繁育技术
《大豆通报 》 1994
摘要:改进大豆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大豆繁育技术顾和平(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灌云县大豆原种场是我省现有两个大豆原种场之一,拥有试验地450亩。其主要任务是繁殖大豆良种,研究与良种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为淮北地区及周围相同生态区域提供大豆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促...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
《杂交水稻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针对杂交稻营养生长优势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的栽培。采用超稀播、育壮秧、以蘖代苗、适当稀植并采取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栽培途径是我国稻作栽培的新发展。杂交稻高产群体的研究不但确定了适宜的群体指标,更注重建成高光效群体和冠层结构。杂交稻栽培还注重引用新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栽培技术应以“三高”农业为取向,加强省工、节本、改善品质的栽培研究以及产量预测和对两系杂交稻栽培适应性的研究。
关键词: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利弊分析
《大豆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作物模拟模型与气候变化情景耦合的方法,评价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豆、产量和灌溉量的影响;还结合若干成功的农业气候指标和计算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未来夏播大豆种植北界的地理位移,以及水分条件和大豆品质方面的变化等。对CO2浓度增加的直接生理影响也进行了考虑。
关键词: 气候变化;大豆生产;作物模拟模型


山羊抗新城疫病毒高免血清的研制和应用
《中国畜禽传染病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健康山羊用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经3次攻击(总剂最为11~14ml)后,可获得HI为1:2(11)~1:2(12)的高免血清,该血清在紧急预防和治疗中可获得良好效果:对发病早期(初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之前)的感染鸡.保护率达92%;对症状较明显的病鸡的治愈率为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