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编码荔枝乙烯受体(LcERS1)的cDNA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03 CSCD
摘要:利用RT -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编码荔枝乙烯受体的cDNA序列 ,长度为 2 ,193bp ,该序列中包含一个ORF全长 1,84 8bp ,编码 6 15个氨基酸 ,推测的分子量为 6 8kD。由该序列推定的蛋白质氨基末端存在疏水区 ,羧基端存在组氨酸激酶区和GAF区。与拟南芥的五个乙烯受体比较 ,推定的荔枝乙烯受体的激酶区有乙烯受体所具有的 5个基序 (H ,N ,G1,F ,G2 )中的H和N基序 (motif) ,分别位于第4 2 3- 4 32和 5 32 - 5 4 3氨基酸 ,其保守序列H为 :MNHEMRTPM ;N为 :LMQTILNIMGNA。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表明 ,本研究获得的荔枝乙烯受体编码序列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乙烯受体的典型特征 ,初步分析表明获得的荔枝cDNA序列包含了编码荔枝乙烯受体 ,LcERS1,的全长cDNA基因 (lcers1) ,GenBank登录号为AY311484。


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区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关系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统计资料和通过农户调查与田间试验 ,对黄淮海平原藁城市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藁城市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总体上粮食产量与化肥的投入仍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是 ,目前实际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存在极其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合理现象 ,所以增施化肥已不再是增产的主要措施 ,而合理统筹、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至关重要 ,是节能增效的重要措施。在冬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中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 ,N、P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 ,表现出显著的产量差异 ;而且增施N、P肥 ,夏玉米的增产效果比冬小麦更为明显 ;而在N、P配施的基础上 ,施K却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


SSR和AFLP分析玉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23个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利用筛选出的40对SSR引物,检测到了202个等位基因。用12对AFLP引物组,检测到了444条有多态性的带。SSR和AFLP分子标记均有很高的多态性,SSR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值达0 60,而AFLP多态性带比例是72%。两种分子标记结果将玉米种质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划分的结果也相近。研究认为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系统均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棉铃虫幼虫感染棉铃虫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昆虫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的微孢子虫Nosemasp .,它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利用透射电镜对棉铃虫幼虫感染该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该微孢子虫可侵染棉铃虫的中肠、马氏管、脂肪体、神经等组织 ;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的微绒毛脱落 ,线粒体内脊排列方向发生变化 ,线粒体整体发生变形并最终瓦解 ;内质网发生断裂 ;细胞核体积变小并变形 ,但该微孢子虫并不入侵细胞核 ;马氏管膨大 ,边缘向外突出隆起 ;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变成长条形 ,细胞界线模糊 ;在神经细胞内也发现了微孢子虫孢子 ,证明该微孢子虫也入侵寄主神经细胞。


金椒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植物名称 金椒草(Cryptocoryne costata)。2 材料类别 茎尖。3 培养条件 (1)诱导芽培养基:1/3MS+6-BA1.0 mg·L~(-1) (单位下同)+IBA 0.1+3%蔗糖;(2)增殖培养基:MS+6-BA 1.5+IBA 0.1+3%蔗糖;(3)生根培养基:1/2MS+6-BA 0.1+IBA0.5+2.5%蔗糖。上述培养基均加入5.0 g·L~(-1)倍力凝(一种微生物多糖固化剂),培养温度为18~25℃,pH 5.8,光照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10 h.d~(-1)。


冬小麦新品种衡95观26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衡95观2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利用衡84观749作母本,衡87-263作父本杂交,采用水旱交替选择法培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1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冀审麦2001001,2001年和2002年分别被评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并被列为河北省科技厅、财政厅和农发办重点推广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