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质还田及栽培方式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探讨
《西北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作物产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最好的综合指标,而作物产量与土壤胶体原土复合量间呈明显的相关性(r=0.7032**,t=4.53>t0.01=2.83。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还田与土壤有机质增值呈明显正相关,土壤培肥后实际复合量增值(%)与土壤有机质增率(%)密切相关(r=0.8964**,t=7.84>t0.01=2.95),其产量水平的变迁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增减动态相一致。绿肥、麦秸还田和粮草轮作、绿麦间套等栽培,有利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的提高,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酶活性,是保护土壤生境,涵养水源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和土壤酶活性也是衡量农业措施及地力的指标。


青藏高原冷凉地区芥兰温棚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芥兰茎粗大,主要食用部位是嫩茎叶,芬兰喜温暖气候,要求湿润的土壤和较高的肥力,在青藏高原的温棚内3~8月均可播种。芥兰分枝多,可多次采收,亩产1500kg左右。青藏高原冷凉地区露天种植,茎秆粗老,影响品质。芥兰不易连作。现将其温棚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芥菜型多室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的种间远缘杂交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通过对芥菜型多室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 以下简写为芥×甘或甘×芥 的结实性、交配性以及不同甘蓝型油菜对交配性的影响等研究发现:芥、甘正反交形成的饱满种子数较少,其形成种子的能力弱,但是芥×甘与甘×芥杂交相比,芥×甘形成饱满种子的能力较强,受精能力以及杂种胚胎的发育能力也强,在授粉后的子房发育上二者无显著差异.所以,芥菜型多室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创建新资源时宜采用芥×甘杂交方式;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与芥菜型多室油菜正反交的结角率、受精指数、结籽指数和可交配指数均不相同,但可交配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因此,筛选可交配性强的甘蓝型基因型应着眼于可交配指数高的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根据本试验结果,芥菜型多室油菜与甘蓝型油菜93-221-1杂交形成的杂种胚具有较强的可发育性.


“三北”地区国外灌木树种引进
《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3
摘要:1998—2002年共引进国外灌木种批76个、58种,其中41个种在青海天然分布区之外,为首次引进新属、新种或新品种。将引进种批经催芽处理后,分别按引进年度进行春播或秋播。共有54个种批出苗,占总引进种批的78.9%。分别在湟水流域的西宁和黄河流域的循化两地建立定植圃。西宁定植苗木41种,正常开花结实的有8种;生长正常无干梢的有8种;干梢较严重,但第二年萌发出新枝的有7种;不能越冬已被淘汰的有3种。循化定植苗木37种,正常开花结实的有9种;生长正常无干梢的有11种;干梢较严重,但第二年萌发出新枝的有4种。在初步选择的适应青海东部的树种中,可用于退耕还林、荒山治理的生态型树种有6种,可用于庭院及四旁绿化的园林型树种有12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