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的含量
《分析测试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或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偏磷酸提取水果或蔬菜样品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提取液中的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可直接进行检测,脱氢抗坏血酸在磷酸钠溶液中(p H 7.0~7.2)用L-半胱氨酸还原成L-抗坏血酸,之后测定以L-抗坏血酸表达总维生素C含量,脱氢抗坏血酸含量由总维生素C含量减去L-抗坏血酸含量获得。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3.5)为流动相,在245 nm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50 mg/L的浓度范围内L-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42.0,19.4μg/kg,脱氢抗坏血酸的检出限为262μg/kg。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标水平下,3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82.8%~111.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L-抗坏血酸 D-异抗坏血酸 脱氢抗坏血酸 水果 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糙皮侧耳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在0、2.5和5℃恒温贮藏和0℃温度波动贮藏对比试验,通过对失重率、呼吸强度、色泽(L~*值和b~*值)、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及感官评定研究了温度对糙皮侧耳子实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温度波动会对糙皮侧耳子实体品质造成明显的影响,5℃恒温贮藏的糙皮侧耳品质最差,0℃是最适宜糙皮侧耳子实体贮藏的温度,但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波动显著影响糙皮侧耳子实体品质,会使子实体的失重率、呼吸强度、b~*值和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评定值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制种单粒播种技术及相关配套措施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制种应用单粒播种技术比大田种植应用此技术更为省种省工,增产增收增效。玉米制种应用单利点播技术主要要求是更高质量的亲本,纯度要保证在99.9%以上,发芽率保证在95%以上,亲本种子活力高,特别是做母本的自交系不仅要求活力高还要均匀一致,做到同源来、同年产、同地块出的、同等质量的一批种子;亲本种子加工质量及处理要求更加精细,对不同形状及大小的自交系采用不同的风选、筛选、比重选、粒型选等手段进行精加工;严格实行针对不同自交系、不同地块的特性特点使用专制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制度,做到有的放矢;制种地要求严格,地块平整,土质结构一致,茬口一致,地力均匀,整地细致、无坷垃、无暗墒,排灌条件一致;栽培管理制度及播种工具的统一与一致。总之,在玉米制种生产中推广运用此项技术的效果,除与以上几项注意的技术措施有关外,还与种子生产公司的负责人或老总认知度与推广组织的推动力有密切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钙运输基因ECA和钙响应基因CAS在缺钙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干烧心抗性显著不同的两个大白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Ca2+运输基因ECA和Ca2+响应基因CAS在缺钙处理过程的表达变化。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大白菜共有7个ECA基因和4个CAS基因;缺钙处理后,2个材料中的ECA基因都上调表达,但在抗病材料中的上调更为显著;CAS基因在缺钙处理后的表达也有显著改变,但各个CAS基因的表达模式表现较大差异。表明大白菜ECA和CAS基因的表达受钙胁迫影响,并可能与大白菜苗期干烧心病的发生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林间草地放养对北京油鸡屠宰性能及肉、蛋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林间种草放养北京油鸡对其屠宰性能及肉、蛋品质的影响,在5年生的板栗园建立菊苣和紫花苜蓿(1∶1)混播人工草地,并划区轮换放养北京油鸡,测定其屠宰性能、胸肌和腿肌的营养成分及蛋品质。结果显示,与清耕放养(林下光板地)比较,混播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的北京油鸡屠宰性能均提高,其中腿肌质量、胸肌质量、腹脂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2.25%、15.33%、108.71%,腿肌率、胸肌率、腹脂率分别提高19.23%、12.00%、100.00%;腿肌粗灰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3.42%、20.89%,胸肌钙含量显著增加29.99%,而胸肌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69%、33.02%;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14.58%。在减少15%精料日补饲量的情况下,放养至8~17周龄和18~25周龄时,与清耕放养比较,混播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组料重比分别显著下降17.65%、15.94%。可见,林间种草放养北京油鸡能够提高屠宰性能和肉、蛋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关键词: 混播草地 放养 北京油鸡 屠宰性能 营养成分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纤维素酶对重复利用基质栽培礼品西瓜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应用重复利用第3茬的草炭基质栽培礼品西瓜,分别以纤维素酶的不同使用剂量和1个空白对照设5个处理,研究添加纤维素酶对基质重复利用后栽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纤维素酶制剂,西瓜成熟期基质的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气水比均显著高于CK;细菌数量最高由苗期的57.35×105/g增加到成熟期的475.52×105/g,增加了7.29倍;真菌数量由苗期的91.76×102/g增加到成熟期的261.02×102/g,增加了1.84倍;西瓜成熟期放线菌数量最多为481.56×104/g,是CK的1.70倍;同一时期重复利用基质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显著降低;另外,在西瓜植株的生长情况及产量和含糖量方面均优于CK.可见重复利用基质添加纤维素酶制剂有效改善了基质物理性状,明显促进了基质中微生物的积累和繁殖,增强了有益酶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了礼品西瓜的健康生长及产量的提高.由结果可知,30g/m3的纤维素酶添加量为最适宜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达鸡补体因子C3d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中国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制鸡体内补体因子C3d抗体的检测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鸡肝脏组织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出1 002bp的鸡补体因子C3d基因全长,然后将其克隆到杆状病毒载体pFB-LIC-Bse中获得重组质粒pFB-C3d。将pFB-C3d转化到带有杆状病毒基因组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rBacmid-C3d。再将该重组杆粒转染到昆虫细胞sf9中,通过病毒拯救技术构建携带C3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能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出大小约为35 000的C3d-his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显示,经C3d-M2-GST融合蛋白免疫的鸡血清能够与杆状病毒表达的C3d结合,说明本研究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可以用来检测C3d作为分子佐剂及其融合蛋白免疫鸡后产生针对C3d自身的抗体,为今后建立体内C3d水平监测的指示系统奠定基础。
关键词: 补体因子C3d 重组杆状病毒 pFB-LIC-Bse 蛋白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形状因子和分割点定位的粘连害虫图像分割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个害虫的分割是进行害虫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前提。针对害虫识别过程中出现的粘连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因子和分割点定位的害虫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形状因子对图像中的每个区域进行粘连判定,然后对判定为粘连的区域进行逐层轮廓剥离和局部分割点的确定,接着根据局部分割点在原区域中搜索边界轮廓的两个分离点,最后连接局部分割点与分离点线段进行害虫分割。通过实验室人工随机散落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和田间粘虫板诱捕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2种场景采集图像,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与分水岭分割算法进行对比,采用分割率、分割错误率和分割有效性3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针对实验室环境下采集的2组桃蛀螟害虫图像,该文方法平均错误率为7%,约为分水岭分割方法的1/2,平均分割有效率为92.65%,比分水岭算法提高了5.7个百分点;在2组田间梨小食心虫图像分割中,该文方法平均错误率为2.24%,平均分割有效率为97.8%,分别比分水岭方法降低了4.29个百分点和提高了3.95个百分点,说明该文方法在分割准确性和有效性方面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分割性能,应用于害虫多目标分割与自动识别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别精度。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分水岭 算法 轮廓剥离 形状因子 粘连害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虫嗪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
《环境化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振荡平衡法、土壤薄层层析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噻虫嗪在砂土、粉砂壤土和砂姜黑土等3种不同理化性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探讨了农药的吸附与淋溶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及剂型对农药淋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噻虫嗪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分别为砂土1.25、粉砂壤土2.95、砂姜黑土5.10,其大小顺序与Koc值一致.黏粒含量是影响噻虫嗪在土壤中吸附性的最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为次要因素.土壤薄层层析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均表明噻虫嗪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速率顺序为砂土>粉砂壤土>砂姜黑土,且油悬浮剂、水悬浮剂淋溶量较高,水分散粒剂次之,颗粒剂最低.噻虫嗪存在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黏粒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环境下使用时,其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鲁木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中国环境监测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乌鲁木齐地区不同功能区采集28个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对其来源进行分析,采用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 P)对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显示,土壤中∑16 PAHs含量为331~15 799μg/kg,其平均值为(5 018±4 896)μg/kg(n=28),以3环、4环为主。∑16PAHs的浓度呈现出交通区>工业区>公园区>农业区>居民商业区的变化趋势;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表明,乌鲁木齐表层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及贡献分别为煤的燃烧(51.19%),汽油车燃烧(19.02%),柴油车燃烧(18.35%),机动车石油的泄漏(11.42%);53%的采样点TEQBa P值超过荷兰土壤标准目标参考值,主要集中在交通区和工业区。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表层土壤 源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 生态风险评价 乌鲁木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