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赤峰地区蛋鸡疾病流行特点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赤峰地区蛋鸡饲养量的增加,饲养密度的加大,环境污染加剧,养殖场(户)相关措施不到位,致使蛋鸡疾病发生频繁和复杂,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收集、整理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养鸡技术服务部在赤峰市各门诊连续4年接收的病例和巡回服务调查资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结果及跟踪、反馈的材料,经统计分


绵羊羊水、胎儿肾脏组织中表达Oct-4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分子学特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建立从绵羊羊水、胎儿肾脏组织中分离培养表达Oct-4细胞的新方法,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初步探索二者在分子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联系及差异。采用0.01%胰酶培养液,从同一只受孕中期绵羊的羊水和胎儿肾脏组织中各分离1株细胞。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从绵羊羊水、胎儿肾脏组织中分离的细胞均表达胚胎干细胞相关标志基因Oct-4、胚胎生殖细胞标志基因SSEA-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细胞凋亡基因Bax及抑制细胞凋亡基因Bcl-2,不表达MHC-Ⅰ、Nanog及TERT,因此,将羊水中表达Oct-4的细胞暂命名为羊水来源多潜能干细胞(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AFSC),胎儿肾脏组织中表达Oct-4的细胞暂命名为肾脏组织干细胞(renal tissue stem cells,RTSC)。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Oct-4、Bax及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绵羊羊水中表达Oct-4的细胞(AFSC)和胎儿肾脏组织中表达Oct-4的细胞(RTSC)体外悬浮培养7d均能形成类胚体。试验成功建立了从绵羊羊水、胎儿肾脏组织中分离培养表达Oct-4细胞的新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初步显示绵羊羊水中表达Oct-4的细胞和胎儿肾脏组织中表达Oct-4的细胞具有相同的起源,并在体内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
关键词: 绵羊 0.01%胰酶培养液 羊水 胎儿肾脏组织 Oct-4 细胞 类胚体


苜蓿轮作玉米后不同种植年限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苜蓿轮作玉米后不同种植年限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以金山27为试材,紫花苜蓿地为前茬,连续4年采用同一高产栽培方案种植玉米,吐丝期开始,每10 d 1次,测定不同层位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苜蓿轮作玉米后,玉米产量随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与种植玉米第一年相比,第二、三、四年产量分别下降了9.7%,13.6%和19.1%。苜蓿轮作玉米后,不同种植年限玉米吐丝后叶片衰老速率随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生育进程差异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玉米种植年限增加而下降,吐丝后20 d到叶丝后40 d差异达显著水平,尤以穗位叶为甚。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叶片SOD和POD活性随玉米种植年限的递增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限间SOD、POD活性随生育进程差异逐渐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玉米叶片MDA含量随玉米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且随生育进程差异增大,穗位叶最为明显。苜蓿轮作玉米后,随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玉米产量下降,生育后期叶片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叶片衰老速率增大,尤以穗位叶为甚。


大明绿系选后代遗传多样性与高产特征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内蒙古中东部地区61份绿豆品种大明绿系选后代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及通径分析,明确了后代品系遗传类型及高产群体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大明绿后代品系间性状差异显著,单株荚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1.61%,其次为单株粒重28.05%,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为单株荚数2.02,每荚粒数2.01,百粒重1.89,单株粒重1.96。后代品系主要有6种类型,各性状对单株粒重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节数>株高。高产类型品系主要特征指标为单株粒重超过15 g,单株荚数超过30荚,每荚粒数8~10粒,株高48~60 cm,节数9~10节,百粒重可根据不同需求制定标准。


‘河套’蜜瓜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及软化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常温贮藏条件下,为明确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和果实软化特性。以达到采收成熟的‘河套’蜜瓜果实为试材,对不同贮藏时期果实进行各项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蜜瓜果实中活性氧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O2-·产生速率在贮藏后期显著增加,H2O2则表现出双峰段的变化趋势;(2)在贮藏期间,S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POD、CAT、APX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三者先后达到活性峰值,维持一段时间高活性水平后开始下降;(3)贮藏初期,LOX和PG活性均极低,分别在贮藏5天和4天后二者活性迅速升高达到最大值,之后LOX活性迅速下降,PG活性则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直至贮藏结束。‘河套’蜜瓜果实贮藏期间,过量积累的活性氧加剧了果实的衰老,同时PG和LOX共同参与了果实的软化。


6株酵母菌产营养活性物质能力的比较分析
《动物营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为后期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研制筛选出高活性酵母菌株。试验测定了6株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Cadida atilis)BY、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BR、热带假丝酵母B2、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R、酿酒酵母YC和酿酒酵母BC]产营养活性物质(β-葡聚糖、甘露聚糖、有机酸、氨基酸和多肽)的能力,并使用DPS 14.10软件运用Topsis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BR产β-葡聚糖、甘露聚糖能力最强,其细胞壁中β-葡聚糖、甘露聚糖含量分别为80.2、60.5 mg/g;产朊假丝酵母BY产有机酸能力最强,其培养液中总有机酸含量为344.46μg/mL;酿酒酵母BC产多肽能力最强,其培养液中多肽含量为14.08 mg/dL。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BR,其产β-葡聚糖、甘露聚糖、丁二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能力均最强,其细胞壁中β-葡聚糖、甘露聚糖含量分别为80.2、60.5 mg/g,培养液中总有机酸、总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312.11μg/mL、4.705 mg/g。通过6株酵母菌产营养活性物质能力综合比较分析得出最优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BR。


12个玉米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玉米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蒙群1、蒙群2、蒙群3、蒙群4、蒙A群、蒙B群、蒙C群共7个自有群体和中综5号、中综7号2个国内合成的群体以及3个加拿大引进群体C群1、C群2、C群3为供试材料研究产量相关性状的密度效应。试验设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2个处理,分别为75 000、150 000株/hm2;玉米群体为副区,共12个处理。通过增密效应分析得出,在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产量性状中,行粒数和穗长适宜作为耐密的选择指标,蒙群2、蒙群4、蒙A群、蒙B群4个群体的耐密性优于其他8个群体;在抗性性状中,倒伏率和空秆率是衡量耐密性的重要指标,蒙A群、蒙群1、蒙群4、C群1、中综7号群体的耐密性优于其余7个群体。综合产量与抗性指标,蒙A群、蒙群4适宜增密种植,蒙群1、蒙B群、蒙C群、中综7号群体可适当增密,C群2、C群3、蒙群3、蒙群2、C群1、中综5号群体不适于增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