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啶菌噁唑(SYP-Z048)在番茄幼苗中的内吸传导特性
《农药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啶菌噁唑(SYP-Z048)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传导特性及其在植物根部的吸收方式,于番茄幼苗根部或叶部施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了啶菌噁唑在根、茎、叶中的积累量;向含啶菌噁唑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羰基氰-间-氯苯腙、葡萄糖或色氨酸,以及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番茄幼苗根部对啶菌噁唑的吸收量及地上部分药剂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0、100和200 mg/L啶菌噁唑处理番茄幼苗根部2 h后,在根部和茎部检测到目标药剂的含量分别为78.8、208.0、283.7μg/(g FW)和<0.2、6.9、10.3μg/(g FW);16 h后,100 mg/L以上浓度处理组药剂可到达植株叶部;于中部叶片施加≥500 mg/mL的啶菌噁唑后72~124 h内,虽然在茎中未检测到药剂,但在根和上、下部叶片中均可检测到,表明药剂可在叶间传导转运至整个植株。不同浓度的羰基氰-间-氯苯腙、葡萄糖和色氨酸,以及低温条件和pH值等因子对番茄幼苗根部吸收药剂量和地上部分药剂积累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啶菌噁唑在番茄植株体内具有明显的向顶传导性及一定的向基传导性,同时其内吸传导过程以被动吸收占主导。
关键词: 啶菌噁唑(SYP-Z048) 高效液相色谱 内吸传导 被动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倒伏的雷达极化特征及其遥感监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探索了雷达遥感大面积监测小麦倒伏状况的潜力。利用覆盖整个小麦生育期的5景时间序列Radarsat-2全极化影像数据,对比分析了倒伏小麦与正常小麦在不同时间、不同极化的雷达后向散射动态响应规律,发现雷达极化特征对小麦倒伏十分敏感,基于此提出利用雷达极化指数监测小麦倒伏的方法。并利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上库力农场春小麦抽穗灌浆期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辨识和监测小麦倒伏。为大面积监测小麦倒伏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雷达 极化 遥感 小麦 倒伏 灾害 极化指数 多时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竹PeSCL6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CL6基因是植物保持茎端分生组织未分生状态所必需的关键基因之一。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中获得一个SCL6同源基因,命名为PeSCL6。该基因全长1 894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60 bp,3'端非编码区211 bp,编码区1 623 bp,共编码54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eSCL6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LHRI、VHIID、LHRII、PFYRE和SAW 5个保守区,属于GRAS家族蛋白;该蛋白与水稻、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的SCL6有较高的一致性(70%以上)。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PeSCL6基因为组成型表达,且在叶片中的表达丰度最高;而在即将开花之前和处于盛花期的竹株叶片中PeSCL6表达丰度明显降低,分别为幼龄竹株叶片的1%和14%。PeSCL6基因表达的变化,意味着它可能参与毛竹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差异性的分类器集成:有效性分析及优化集成
《自动化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差异性是分类器集成具有高泛化能力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对差异性度量、有效性及分类器优化集成都没有统一的分析和处理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一方面从差异性度量方法、差异性度量有效性分析和相应的分类器优化集成技术三个角度,全面总结与分析了基于差异性的分类器集成.同时,本文还通过向量空间模型形象地论证了差异性度量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本文针对多种典型的基于差异性的分类器集成技术(Bagging,boosting GA-based,quadratic programming(QP)、semi-definite programming(SDP)、regularized selective ensemble(RSE))在UCI数据库和USPS数据库上进行了对比实验与性能分析,并对如何选择差异性度量方法和具体的优化集成技术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物联网情景感知计算技术应用探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物联网为农业生产科研提供大量传感数据,情景感知计算是解决感知信息有效利用并实现农业综合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目前针对农业物联网的情景感知计算尚未形成清晰地理论技术体系。根据当前主要的需求目标,分析该领域内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概述了当前农业物联网情景感知计算技术体系内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业物联网情景感知计算理论技术研究及相关应用软件工具开发提供现实依据和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大兴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和空间分析方法,从产业布局和区位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区域产业布局及距城市、村镇和道路距离等区位因素使其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部和南部区域内部重点镇高于一般镇的等级梯度分异格局。(2)设施农用地、园地和设施耕地等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农用地比例很大,集中分布在村镇和道路附近,生产便利性和成本是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各类土地破碎化严重,集聚度和规模化程度低,亟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重构村庄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和农用地多功能性的优势,优化农业产业间及其与非农用地间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鱼种质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鲟鱼是一类古老的大型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和人类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鲟鱼自身具有的性成熟时间长、幼体成活率低等特点,使世界范围内的鲟鱼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人工养殖鲟鱼已是鲟鱼制品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种质来源不清及大量杂交鲟的存在导致种质混乱情况比较严重,目前国内外均未有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鲟鱼种质鉴定体系。总结了目前进行鲟鱼种质鉴定的一些常用方法,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为确立一套稳定可靠的鲟鱼种质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氮素运转原理和GRA-PLS算法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及时、有效地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能够为优质小麦品种的收购和加工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信息。本研究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规律出发,研究冬小麦籽粒蛋白质遥感预测的可行性及在区域与年际间的扩展性,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进行大面积蛋白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2—2013年4个冬小麦品种×4个氮肥梯度的试验数据和地面高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基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机理,通过分析籽粒氮素累积量的两个主要来源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重点抓住开花前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再运转这一主要来源,而灌浆期根际的氮素直接吸收则通过其与前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通过相关农学参数模型的耦合,同时加入温度影响因子对籽粒氮素运转的影响,初步阐明了利用开花期小麦叶片氮含量可以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应用机理;然后选择与叶片氮含量相关的植被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偏最小二乘算法(GRA-PLS)选择与叶片氮含量关联度较高的植被指数并进行小麦叶片氮含量的估算,通过与氮素运转模型的耦合构建了基于氮素运转原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模型;最后利用2009—2010年的品种×播期×肥料试验和2012—2013年的其他品种氮肥处理试验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GRA方法对叶片氮含量和植被指数间的关联度进行计算,选择关联度较大的前5个植被指数进行叶片氮含量建模,其植被指数分别为mND705、NDVIcanste、Readone、DCNI和NDCI;(2)通过PLS方法构建的叶片氮含量模型,建模结果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59和0.257%,验证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0.726和0.063%,利用GRA-PLS方法估算叶片氮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构建的蛋白质预测模型,建模结果和验证结果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和RMSE分别为0.713、1.30%和0.609、1.19%,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可靠性。【结论】基于氮素运转规律构建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模型,可以作为应用开花期遥感信息来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机理性解释,初步实现了本研究区域和年际间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籽粒蛋白质含量 氮素运转 灰色关联分析 偏最小二乘 植被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多光谱卫星传感器数据的冬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大范围监测小麦白粉病病害情况的可行性,以Landsat5TM波段响应函数为基础,将地面实测冠层高光谱数据模拟为TM多光谱数据,从而分析卫星传感器多光谱波段对病害的响应情况,并构建多光谱指数(PMSI)估测白粉病严重度。在此基础上,采用2010年星-地配套数据对PMSI估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MSI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程度,获得较理想的病情严重度反演精度(r2=0.475,RMSE=0.129)。因此采用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在小麦大面积种植区域进行病害监测具有应用潜力。
关键词: 白粉病 Landsat5 TM 波段响应函数 植被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小波变换与偏最小二乘耦合模型估测北方潮土有机质含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北京市通州、顺义两区52个潮土样品高光谱数据,利用离散小波多尺度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分析。首先将光谱按六种尺度进行分解,然后将各尺度分解数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敏感波段,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光谱反射率经小波变换后,在参与建模的特征波段中,近红外波段居多,即近红外波段估测有机质含量的贡献高于可见光波段;低频信息对有机质含量的估测能力优于高频信息;高频信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测精度随光谱分辨率降低而降低;与常用光谱变换算法相比,小波变换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光谱对有机质含量的估测能力,其低频信息与高频信息构建的最优模型预测精度均较高,低频信息的R2=0.722,RMSE=0.221,高频信息的R2=0.670,RMSE=0.25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