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草甸盐土新高粱2号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甜高粱在盐碱地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在伊犁河谷盐碱地开展新高粱2号密度试验、灌水次数试验、施肥试验、铺膜试验和去除分蘖试验等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栽培组合措施是:(1)株距14cm,行距60 cm;(2)施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3)饲用灌6次水;能源用灌5次水;(4)铺膜栽培;(5)饲用留蘖;能源用去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枣棉间作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枣棉间作下棉花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品质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机制,确定枣棉间作的合理施氮量,为果棉间套作立体种植模式的合理氮肥运筹,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南疆的主栽棉花品种"中棉所49"为材料,研究了4个氮素水平(N 0、150、450和750 kg/hm2)下棉花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棉花干物质累积存在显著差异,氮素缺乏或过量均影响其干物质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累积量,使产量降低。施氮量对棉花品质也有显著影响,合理的氮肥用量不但能提高棉花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从而提高产量,而且可使其有较好的整齐度,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因此,在枣棉间作条件下,施氮量为N 450 kg/hm2时棉花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增产效果显著,品质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亚河灌平原区农田盐碱土的改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借鉴和应用中亚国家盐碱土改良理论、技术、方法,完善新疆盐碱土改良的理论技术体系。【方法】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楚和平原农业资源的考察,应用DPS9.5,Excell2003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含有碳酸氢钠的地下水反复作用楚和平原农田土壤,导致土壤耕层进行频繁的盐渍化过程,是盐碱化加重的成因;采用甜菜轮作和灌排结合的优化推荐施肥体系是楚和平原农田盐碱土改良的创新举措;楚和平原盐碱土经过改良后,土壤质地以含碳的砂质粘土为主,土壤肥力高,腐殖质和适宜耕作的盐分含量均为2.65%,其含量随着土层深度递减,土壤中被吸附的钠离子复合体呈弱碱性,改良效果明显。【结论】借鉴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平原盐碱土改良措施,新疆盐碱土改良应以水肥为中心,改良和培肥相结合,轮作模式和排盐相结合的生态改良模式为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渗灌条件下施肥对核桃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肥对核桃花芽分化、果实横纵径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成龄核桃的施肥量和追肥次数。【方法】在根渗灌条件下通过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追肥次数的试验,研究施肥对核桃结果、果实体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增加基肥施用量有利于核桃花芽分化,增加追肥量可以提高核桃结果数量和坐果率。增加施肥量尤其是追肥量可以有效增加核桃果径、果实体积。增加施肥量可以有效提高核桃产量,尤其是加大追肥量更有利于提高核桃产量。【结论】增加施肥量和基肥施用量均有利于提高核桃花芽分化,增加施肥量和追肥量均可提高核桃结果数量、坐果率和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季节动态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季节变化及各类群对水文理化指标的响应。【方法】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监测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10号泉水体可培养细菌菌落数目;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分析法,分析可培养细菌类群组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泉水水文理化指标对可培养细菌类群的影响。【结果】调查期内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可培养细菌菌落数目总体较少,其中与其它季节相比秋季菌落数目相对较多;水体可培养菌株序列分析表明,考克氏菌属、沙雷氏菌属、嗜血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性球菌属、芽孢杆菌属、肉食杆菌属和金黄杆菌属较丰富;典范相关分析(CCA)显示,水体可培养细菌类群与He、CH4、HS-、流量成正相关,并受多种水文理化指标共同作用。【结论】从季节变化看,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基本变化趋势是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可培养细菌类群可对部分水文理化指标的变化产生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高山被孢霉的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碳氮源利用试验,优选出合适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膏。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中麦芽糖、温度和pH值3个因素的取值范围,根据Box-Benhe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子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各因子对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的影响,建立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最佳菌丝生长条件为麦芽糖含量2.46%、温度31℃、pH值7.0。在此条件下高山被孢霉的菌丝生长速率达到0.480 cm/d,比优化前提高了24.7%。【结论】生长条件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高山被孢霉的菌丝增长速率,为更好地利用高山被孢霉菌丝的生长促进有机质废弃物降解过程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5—2012年新疆南疆棉区棉花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优势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杂交棉在高密度植棉模式下主要经济性状优势,为新疆南疆棉区棉花杂交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5—2012年南疆中早熟杂交棉和常规陆地棉区域试验品系和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多年多点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在高密度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杂交棉参试组合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急速下降的过程。杂交棉参加区试组合在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变幅较大。陆陆杂交棉组合平均皮棉产量略高于常规陆地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等品质指标略低于常规陆地棉,但均不显著。陆陆杂交棉审定品种在单株结铃、单铃重方面显著高于常规陆地棉,但每公顷铃数较常规陆地棉低3.0万个,平均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陆海杂交种在单株铃数、纤维品质、抗病性等总体优于陆陆杂交种和常规棉,但在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平均分别低于常规陆地棉27.0%、11.3%、7.0%。在目前高密度植棉模式下,参试杂交棉组合较常规陆地棉生产优势并不明显,继续开展高密度强优势杂交棉育种及种植模式研究非常必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方复混肥对复播制干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不同配方复混肥对复播制干辣椒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并比较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以期为生产复播制干辣椒配方肥提供参考和指导农户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穴盘机制育苗,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投入不同配方氮磷钾养分情况下,比较9种不同处理配方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9个处理中,处理1无论是在作物对养分的利用率方面,还是提高产量、品质方面效果都是最好的,但是成本比任何一个处理都高,和处理2、处理4、处理8比较各种指标没有明显差异,而处理2在提高产量方面虽不及处理1,但氮磷钾配合合理,稳定性好,产量品质方面表现也突出。【结论】合理配合氮磷钾的施入,可以促进制干辣椒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氮肥用量为15 kg/667 m~2,三料磷肥15 kg/667 m~2,钾肥5 kg/667 m~2可获得最佳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低阶煤微生物产甲烷特征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低阶煤微生物产甲烷特征。【方法】采用厌氧培养方法分析和比较新疆不同地区煤样、煤种样品以及外源菌系对微生物产甲烷的影响。【结果】新疆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较丰富,哈密地区长焰煤产气量最高,为10.62 mL/g,其次吐鲁番与乌苏煤样产甲烷含量相差较小,分别为4.38和3.00 mL/g,伊犁地区最低,为0.79 mL/g;并且对于同一煤矿区的泥样和煤样,添加外源菌系的煤样比未添加的产甲烷量高。【结论】新疆低阶煤不同煤种、各地区煤炭微生物产甲烷含量不同;外源菌系的选择对微生物产甲烷有较大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