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知网农业科技类期刊网络首发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编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中国知网于2017年对自身的优先数字出版进行了优化升级,以"网络首发"代替原先的优先数字出版.本文分析了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的现状,对其撤销论文的特征及撤回原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自身在农业科技期刊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防止网络首发版本与纸质印刷版本之间存在较大出入,提高网络首发论文的严谨性和学术界认可度.


融媒体背景下食用菌相关期刊公众号运营现状及《食用菌学报》公众号建设的探索
《编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术期刊重要的新媒体融合方式之一.本文调查了食用菌相关期刊公众号运营情况,探索《食用菌学报》微信公众号的构建和运营方向,以期更好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动食用菌行业研究成果的传播,为食用菌行业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与社会共治
《财经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网络餐饮为消费者就餐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潜藏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系统分析了消费偏好对消费者经历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事件概率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不同监管主体的调节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网络餐饮存在“柠檬市场”困境,便捷偏好、价格偏好对消费者经历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政府监管、平台监管和媒体监督下,网络餐饮的“柠檬市场”困境被缓解。此外,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信息渠道也能削弱消费偏好对消费者经历食品安全事件概率的影响。文章认为,完善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需要在社会共治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主导型治理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协同型治理转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编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数据抓取、专家访谈等调研方法,紧跟国家对"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农业科技期刊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为导向正确性、舆论导向与社会责任、出版管理与内部治理、规模与效果4个一级指标及若干个相应的二级(12个)、三级指标(25个),以期通过农业科技期刊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升农业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发挥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社会效益的正向作用,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科学舆论话语权与社会影响力.


欧美猪周期比较研究及其应对措施启示
《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缓解猪周期生猪生产和猪价过度波动对实现稳产保供、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中国、美国、德国猪周期的特点、影响因素及调控政策,研究发现:美国和德国猪肉价格周期呈现延长且趋同的特点,德国波动幅度较小,美国低于我国但其波幅仍然较大;美国生猪产业体系高度垂直整合,基于猪周期的生产/销售合同的普及减缓猪价波动对生产的影响.德国呈现适度规模、营销体系多样化和区域化分工的特点,对外贸易成为调节猪周期的主要因素;金融信贷、环境保护项目、生猪价格/收入保险等中长期调控政策发挥了稳定生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收储、贸易干预等市场调控政策防止猪价过度下跌.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根据猪周期特点建立猪肉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利益共享机制,我国应加强中小规模户融资和风险防控体系保障以促进中小规模养殖户转型升级,基于供需形势变动实施产业和市场调控政策,结合冻猪肉储备和猪肉进口监测等市场短期调控,防止猪价周期性过度波动,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猪生产周期 生猪价格周期 猪肉产业链 短期市场调控


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的中国化-兼论上海市郊农民百年奋斗历程与新征程
《中国农村经济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问题和切入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农民奋斗的百年历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实践中发现中国农民隐藏着极大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革命性,如何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组织和引导农民寻找符合国情的、解放自己和创造美满生活的道路,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农民革命。中国农业合作化是党领导下由农民选择集体所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模式,农民是中国农业合作社化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中国农业与工业同行发展,走的是从"以农促工"到"以工促农"、再到工业大规模反哺农业的道路,中国农民既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的理论在中国农村大地落地、开花、结果,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和乡土味,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最宝贵的经验和传统,在现代农业与农村建设的新征程中必须继承与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