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拉瑞尔Larrea tridentata光合特性对CO_2摩尔分数和干旱的响应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拉瑞尔L.tridentata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CO2摩尔分数升高和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势在-0.884 5 MPa以上,L.tridentata的光合器没有任何损害,抵御干旱的能力很强;适当的增加CO2摩尔分数有利于提高光饱和点、光量子利用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且CO2摩尔分数升高的正效应要大于土壤水分胁迫的负效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CO2摩尔分数的增加,提高了L.tridentata的抗旱能力;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和CO2摩尔分数的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CO2饱和点和羧化速率都有增大趋势,叶片对高摩尔分数CO2利用效率提高;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随着CO2摩尔分数的升高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着CO2摩尔分数的升高而升高;既能饱和叶片的RubisCO,又不至于造成气孔大量关闭的CO2摩尔分数在700~800μmol.mol-1左右,说明目前的CO2摩尔分数还不足以饱和拉瑞尔的RubisCO酶。未来CO2摩尔分数升高,将对拉瑞尔的光合作用有所促进,并可能提高拉瑞尔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Larrea tridentata 水分胁迫 光合特性 CO2摩尔分数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水分利用效率 拉瑞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面覆盖和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和降水利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南省西部丘陵旱耕地上,研究了保水剂(0、45、60kg.hm-2)、秸秆覆盖(3000和6000kg.hm-2)和地膜覆盖(<0.005mm)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土壤水分和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均能促进冬小麦生长,改善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提高冬小麦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特别是保水剂与秸秆覆盖、保水剂与地膜覆盖相结合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相比,不同措施使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提高0.1%~6.5%,拔节期前地膜覆盖处理保墒效果最佳,拔节期后保水剂处理保墒效果较佳,扬花期和灌浆期墒情最差.不同措施使冬小麦产量比对照提高2.6%~20.1%,并以秸秆覆盖+保水剂处理最佳,增产14.2%~20.1%;其次为地膜+保水剂处理,平均增产11.9%.不同措施降水利用效率存在相同趋势,比对照提高0.4~3.2kg.mm-1.hm-2.表明地面覆盖和保水剂的应用改善了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和养分状况,提高了降水利用率,从而促进了冬小麦分蘖,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

关键词: 冬小麦产量 保水剂 地面覆盖 土壤水分 降水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arrea tridentata叶片解剖结构与保水特性的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L.tridentata叶片在解剖学方面适应干旱的特征以及叶片的保水特性,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L.tridentata叶片的解剖结构,同时测定叶片保水曲线。结果显示:L.tridentata叶片厚233.6μm,表皮细胞大,具有较厚的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上表皮外壁与角质层总厚度为23.7μm;栅栏组织发达,在叶片中占55%,细胞细长,排列紧密。从叶片保水曲线上看,L.tridentata叶片从失水到基本恒重的时间为120 h左右,显示其叶片抗脱水能力强。

关键词: Larrea tridentata 叶片 解剖结构 抗旱性 叶片保水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

棉花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和毒素在致病中的作用及微菌核形成机制,全面分析了基因组学途径、RNA干涉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等真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在大丽轮枝菌致病分子机理研究上的进展。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致病机理 基因组学途径 RNA干涉 农杆菌介导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稻生产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水稻育种进展和生产发展历程,指出尽管水稻育种数十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水稻生产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亟待认真研究解决。在剖析农业资源紧缺、突破性品种缺乏、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等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水稻生产提出了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促进机械化发展等对策建议,并指明了中国水稻生产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中国水稻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水稻 生产现状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抗原表位多肽P22的免疫原性及生物学功能鉴定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IBDV VP2蛋白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肽P22的免疫原性及生物学功能,作者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方法合成多肽P22,经纯化后用SMCC法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细胞穿膜肽(PNT)进行偶联,得到免疫抗原P22-BSA和检测抗原P22-PNT;用P22-BSA免疫BALB/c小鼠3只,经3次免疫后得到多抗血清3份。应用ELISA检测了抗P22抗体的特异性,并通过抗P22多肽抗体作为特异性抗体检测了P22多肽结合CEF细胞的特性。结果经鉴定3份多抗血清均与P22多肽特异性反应,效价均达到1∶105,且能特异性检测P22多肽与CEF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本试验成功制备了P22免疫原,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较好的鼠源抗P22多抗血清,并证明P22多肽与CEF细胞能够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研究多肽疫苗的设计或试纸条的研制及表位单抗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关键词: IBDV VP2蛋白 P22多肽 抗原表位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花培8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7-2008、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和Shukla变异系数法对花培8号小麦的丰产稳产性与其他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培8号2 a的高稳系数分别为0.955 6和0.958 6,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05%和4.05%,在同组区试品种中均较小。说明花培8号是一个稳产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

关键词: 小麦 花培8号 丰产稳产性 高稳系数 变异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倍体的产生途径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诱导单倍体产生的花药培养、远缘杂交、诱导系、着丝粒介导等途径,及其在加速育种进程、构建DH群体、非同源染色体配对研究、转基因供体、突变体研究及基因组测序中的作用。

关键词: 单倍体 花药培养 远缘杂交 诱导系 着丝粒介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DNA-SRAP标记在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上的应用初探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对玉米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分子诊断的可行性,以大面积推广的玉米(Zea mays)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用cDNA-SRAP标记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幼苗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对其中的一些差异表达片段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通过Real-time PCR鉴定了克隆的差异表达片段的真实性。结果表明:不同的SRAP标记引物对扩增效率不同,玉米基因表达受到氮素水平的严格调控,cDNA-SRAP标记的方法与Real-time PCR检测到的基因表达情况基本一致,基因差异表达片段N1、N9、N20、N30可作为玉米缺氮的分子诊断的候选靶标。因此cDNA-SRAP标记可以用来研究植物营养状况的分子诊断。

关键词: 玉米 氮素营养 cDNA-SRAP 分子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洒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郑麦366千粒重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品种郑麦36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生长后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千粒重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喷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小麦千粒重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其千粒重分别比喷洒1次的处理高6.1%、4.4%、2.5%和0.8%;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8.2%、12.1%、9.4%和7.9%,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面喷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影响小麦湿面筋和干面筋含量,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小麦湿面筋含量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1.9、1.7和1.3个百分点,只有喷洒3次禾果利的处理比对照减少0.3个百分点;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小麦干面筋含量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0.3、1.6、1.6和0.7个百分点。但过度喷施杀菌剂对郑麦366的加工品质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其中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面团稳定时间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减少4min、5min、1min和3min;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的处理面团稳定时间比喷施1次(扬花期)的处理分别减少3min、3min和2min,只有喷洒3次禾果利的处理与喷洒1次的处理相同。

关键词: 小麦 磷酸二氢钾 杀菌剂 千粒重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