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协同寄生蜂寄生寄主的因素及其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已被广泛应用,现阶段对寄生蜂与寄主的作用关系在我国也迅速开展起来。为了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作用,对影响寄生蜂寄生的几种因素及其对寄主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吉亚3号亚麻新品种的选育
《吉林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吉亚3号出苗势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前期生长旺盛;原茎产量、出麻率、产麻量均较高,是高纤、高产、抗旱品种。本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原茎平均产量6 231.67 kg/hm 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1.66%;长麻平均产量1 253.34 kg/hm 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9.57%;长麻率20.14%,比对照双亚5号提高1.33个百分点;种子平均产量689.28 kg/hm 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5.48%,纤维强度26.8 kg。


CryIA(a)-pta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粳稻及二化螟抗性评估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向作物中转多价抗虫基因是增强作物抗虫性、拓宽抗虫谱、延长抗虫时限的有效措施。从粳稻品种吉粳81、吉粳88和通887的成熟胚诱导出愈伤组织,以愈伤组织作为转化的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CryIA(a)和半夏凝集素(Pinelliaternataagglutinin,PTA)基因。表达双价抗虫基因的载体p3300-bt-pta的bt和pta分别由Ubiquitin启动子和CaMV35S启动子驱动,宿主菌株为EHA105。用除草剂草丁膦(PPT)筛选得到转基因植株25株。以bt基因和pta基因两端序列为引物在一个反应体系同时做2个基因的PCR检测,检测到bt、pta基因的2条带,Bar基因的PCR检测也显阳性。转化株对PPT除草剂抗性鉴定呈抗性,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水稻二化螟接虫鉴定结果表明,23株转基因植株抗虫性比对照明显提高,2株表现感虫。
关键词: 粳稻 CryIA(a)基因 pta基因 bar基因 转化 抗虫性 二化螟


水稻无公害低成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Ⅲ.自然农法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对8个不同类型品种在自然农法和常规栽培环境条件下水稻生育期间生长速度、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变化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连续3年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生态平衡和养分平衡。②自然农法栽培水稻前期生长较常规栽培晚1周左右,后期发育旺盛。③自然农法栽培生育期间140 d以内品种产量潜力较大,增产幅度在3%~5%;而生育期在140 d以上的品种结实率偏低,子粒饱满度差,较常规栽培减产约3%~11%。④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自然农法栽培品质均有明显提高,食味得到改善。


东北地区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探讨
《吉林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分析了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概述了国内外大豆产量潜力研究,探讨了大豆超级种的育种目标以及超级种培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