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源区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与措施
《青海草业 》 2000
摘要:长江源区的土地沙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曲麻莱和治多两县境内的通天河阶地及楚玛尔河滩地 ,在玉树、称多县和塘古拉山乡也有分布。在青藏公路的五道粱至二道沟以东的河滩地区 ,有大片流动沙丘分布。在沱沱河口以东有连片的流动沙丘分布 ,其余地区为不连片的零星流动沙丘和沙漠化土地分布 ,长江源区共有沙漠化土地面积 1 9475 .32k 。土地沙漠化的迅速扩展 ,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 ,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本区高海拔寒冷的严酷自然条件 ,依科技为先导 ,建立科技示范工程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恢复植被与防治沙漠化土地相结合 ,即采取封育保护或建立生态保护区 ,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结合补播、治沙造林 ,运用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技术措施 ,建立新的生态系统 ,改善生态环境 ,恢复和重建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互助北山林区林牧矛盾解决途径
《青海草业 》 2000
摘要:通过生物量平衡分析 ,认为林区大量的秋季落叶 ,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 ,对秋季落叶进行收集、贮备和加工 ,可以为林区发展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 ,从而缓解林牧矛盾。


贵南县黄沙头流动沙地综合治理技术与经验总结
《青海农林科技 》 2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国治沙重点县贵南黄沙头示范区近三年来治理技术和经验的总结分析 ,提出了在高寒、干旱无灌溉条件下流动沙地治理技术的措施与模式 ,并就流沙治理后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高寒风沙区旱作农田防治荒漠化的综合防护体系
《林业科技管理 》 2000
摘要:一、风沙区旱作农田概述 1.地理位置:风沙区旱作农田多位于内陆盆地河谷高中高阶地或山前冲(洪)积平原,处于湖盆周边山地和河漫滩之间。它无河漫滩及低阶地灌溉之便,又无高山区丰裕降水之利。由于我国内陆盆地都处于西南信风带,一般风力强劲,加之河湖相沉积的地质条件,多为含沙量丰富的土壤。它有别于黄土丘陵山地的旱作农田,两者由于所处自然气候条件及空间布局的不同,山地旱作农田以水蚀为主,而滩地一风沙区旱作农田以风蚀为


青海省防治荒漠化成就与展望
《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0
摘要:青海省现有荒漠化土地 1447.5万 hm2 ,且以每年 13.3万 hm2 的速度发展 ,是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40年来 ,青海省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给予充分重视 ,建立起沙珠玉、香日德、诺木洪、格尔木等一批绿洲 ,近 10年来 ,随着治沙工程项目的实施 ,加快了治理速度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是 ,荒漠化总体趋势是在扩大。为更有效地防治荒漠化 ,本文提出了以防为主、防与治结合等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高海拔水浇地春小麦丰产栽培措施
《青海科技 》 2000
摘要:根据对高海拔水浇地春小麦低产田产量限制因素〔1,2〕的调查 ,通过对耕作制度、施肥量、施肥方法、选用良种和灌溉方式等对提高单产的作用分析 ,确定了丰产群体增产措施 ,将该地区春小麦单产由 375 0kg/hm2 提高到 5 2 5 0kg/hm2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