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天然橡胶乳清中麦角硫因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离子交换树脂对麦角硫因(EGT)的吸附分离性能,筛选出适合用于分离纯化天然橡胶乳清(NRS)中EGT的离子交换树脂,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比较9种不同型号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对EGT的吸附容量和解吸率,选出最优的离子交换树脂,并通过静态、动态吸附试验考察无机盐浓度、pH、上样液浓度、上样流速、洗脱液浓度、洗脱流速对树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A-2阳离子交换树脂最适合NRS中EGT的分离纯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为3.0~4.0,上样流速为2 BV/h,洗脱流速为1 BV/h,洗脱液氨水质量浓度为0.5%,提高上样液中EGT浓度更有利于树脂对EGT的吸附。验证试验表明,SA-2阳离子交换树脂是分离纯化NRS中EGT的理想介质,为工业化生产EGT奠定理论基础。


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深入研究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作用机制及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枯萎病发病严重土壤上宿根连续种植3造:组培苗第一代(第1造)、宿根第一代(第2造)和宿根第二代(第3造),调查各造枯萎病发病率,四分法采集各造土壤样本并测定土壤化学性质;采集第1造健康和发病植株、第2和第3造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样本,分别编号为S1、V、S2和S3,重复3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12个土壤样本的细菌16Sr RNA和真菌ITS区进行测序分析;采用样本复杂度(Alpha多样性指数)、主坐标(PCoA)和UPGMA聚类分析土壤样本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门和属水平上的群落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通过Spearman分析优势微生物群落与镰刀菌属的相关性。【结果】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连续种植3造根际土壤化学性质未发生明显改变,种植第3造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第1和第2造(P<0.05)。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连作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S2和S3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相近,明显与S1和V群落结构分离。S2和S3的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S1分别低88.02%和89.51%,Fungi_phy_Incertae_sedis的相对丰度分别高41.56%和82.81%,S3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较S1、S2分别低45.60%和50.47%,与留芽种植宿根蕉抗性表现增强相关。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较低。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毛霉门(Mucoromycota)、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均与镰刀菌呈负相关。【结论】宿根第3造蕉的发病率最低,其根际土壤与第1造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明显,推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构成改变是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原因。


槟榔籽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嫩果期槟榔籽为研究对象,采用 75%乙醇浸提制得槟榔籽提取物(areca nut extract,ANE),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总提取物进行萃取,依次得到嫩果期槟榔籽 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PE-ANE)、乙酸乙酯部位(EAC-ANE)、正丁醇部位(BU-ANE)、水部位(W-ANE)的萃取部分.通过体外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抑制试验测定槟榔提取物各极性部位对高血压的抑制潜力;通过酶动力学实验分析ACE抑制活性最好的极性部位对 ACE 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测定不同极性部位蛋白质、总糖及多酚的总含量,并分析其与 ACE 半抑制浓度(IC50)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 4 种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中的多酚组分进行初步定量.结果表明:嫩果期槟榔籽提取物各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ACE抑制活性,其中EAC-ANE的ACE抑制活性最好.酶动力学实验表明,EAC-ANE对 ACE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极性部位 ACE的 IC50 值与多酚、总糖及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多酚含量之间具有极强相关性(r=-0.912).在 4 个极性部位中定量了儿茶素、L-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原儿茶酸、槲皮素等多种多酚组分,且EAC-ANE中的相关多酚组分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槟榔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潜力,且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最好,多酚含量与各萃取部位的ACE抑制活性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可初步推断多酚是槟榔提取物中抑制ACE活性的重要物质.


雷州山羊与努比亚山羊杂交对F1代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旨在探讨雷州山羊与努比亚山羊杂交对F1 代生长性能的影响,随机挑选初生雷州山羊与努比亚山羊杂交F1 代 40 只(公母各半),以等量同期雷州山羊纯繁F1 代为对照,记录各羔羊 0~8 月龄的体重与体尺性状,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 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各月龄羔羊体重进行拟合与分析,同时对8月龄公、母羔的体重与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与雷州山羊纯繁相比,雷努杂交F1 代公、母羔初生至 6 月龄体重增重均提高(P<0.05),其中公、母羔初生重分别提高 32.84%和19.61%(P<0.05),8 月龄公、母羔体重分别提高 28.46%(P<0.05)和 12.27%(P>0.05).3 种生长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各羔羊的早期生长发育,拟合度均达0.969以上,其中Von Bertalanffy模型效果最好.雷努杂交公、母羔的体重和各体尺性状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相关程度由大至小为:胸围(X3)>体高(X1)>体长(X2),各体尺性状间也存在正相关(P<0.05).此外,胸围和体高对雷努杂交公、母羔体重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较大,由此建立公羔体重与体尺性状间最优回归方程为Y公=0.246X1+0.232X3-3.286,母羔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母=0.241X1+0.245X3-3.665.


木豆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豆为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食饲兼用作物,南方低温会导致木豆的减产,开展木豆的耐寒性研究可为耐寒木豆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为探究不同耐寒性木豆的蛋白表达差异特性,本试验以耐低温的缅甸木豆(MD)和低温敏感型的琼中木豆(QZ)种质为材料,4℃低温胁迫96 h后,进行蛋白组测序和DIA分析,结果表明:MD和QZ材料中差异表达蛋白(DEPs)分别为56个和57个;GO分析发现DEPs主要涉及催化活性、结合、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等,MD中显著富集在氧化还原酶活性、应激反应、信号转导等功能,QZ中显著富集在水解酶活性、水解O-糖基化合物和蓝光光感受体活性等;KEGG分析显示,DEPs涉及代谢通路、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等途径,在MD中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加工过程和RNA聚合酶途径,而在QZ中显著富集在氨基糖和核糖代谢、植物昼夜节律和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大部分DEPs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中。蛋白组学分析表明,过氧化物酶是参与提高木豆耐寒能力的关键蛋白,氧化还原酶活性、应激反应、信号转导、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加工过程等生物学途径参与木豆响应低温胁迫过程。


油莎豆液泡膜内在蛋白基因CeTIP1;1的克隆与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液泡膜内在蛋白(TIP)是一类定位在液泡上具有高效水分转运活性的水通道蛋白,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油莎豆起源于非洲和地中海沿岸,是迄今唯一已知在块茎中高水平积累油脂的新型草本油料作物。研究基于油莎豆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一个块茎高水平表达的TI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鉴定。序列分析显示,CeTIP1;1包含2个内含子,编码区长75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含有一个水通道蛋白特有的MIP结构域,分子量为25.75 kDa、等电点为6.01、不稳定系数为24.90、总平均疏水指数为0.831、脂肪族指数为107.77,属于稳定的酸性疏水型蛋白。进化分析显示,CeTIP1;1与水稻的OsTIP1;1聚在一起,序列相似性高达92.83%,支持其归为TIP1亚类。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eTIP1;1定位在烟草叶片的液泡膜。表达分析显示,CeTIP1;1组成型表达,其在分析的所有组织中均高水平表达;在块茎的发育过程中,基因呈现先升后降的近钟形趋势。这些结果为深入解析油莎豆块茎的水分平衡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油莎豆 块茎 水通道蛋白 亚细胞定位 液泡 表达模式


木薯MeCML42互作蛋白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Manihot esclenta Crantz)具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等优良的种植特点,是全世界10亿多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CMLs(calmodulin-like proteins)是一种植物类钙调蛋白,是存在于细胞内的钙感受器,与其他钙调素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生理过程,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木薯MeCML42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为了研究该基因参与的干旱胁迫响应通路,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MeCML42的互作蛋白。首先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GBKT7-MeCML42诱饵载体,通过自激活检测证明MeCML42蛋白无自激活活性。毒性检测实验证明,MeCML42蛋白对酵母菌没有毒性,不影响酵母正常生长。通过酵母双杂交进行cDNA文库筛选,获得7个候选互作蛋白。通过酵母双杂回转实验验证了MeCML42与硫氧还蛋白MeCDSP32存在互作关系。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发现,MeCML42与MeCDSP32均受干旱诱导表达,且在胁迫48 h的表达量最高,此结果说明MeCML42蛋白与MeCDSP32蛋白协同参与了木薯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研究结果为MeCML42参与木薯响应干旱胁迫通路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 木薯 MeCML42 酵母双杂交 Me CDSP32


硫酸化修饰对椰子吸器多糖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硫酸化修饰对椰子吸器多糖(Coconut Haustorium Polysaccharide,CHP)结构功能的影响,以椰子吸器为原料,提取多糖后分别用含有不同比例的氯磺酸-吡啶(v/v,mL/mL:1/2、1/3和1/4)的硫酸化试剂制备3种硫酸化椰子吸器多糖(SCHP-2、SCHP-3、SCHP-4),并对其基本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硫酸化试剂都能对CHP进行分子修饰(红外光谱中1100~1250 cm-1和820 cm-1附近分别有S=O和C-O-S的特征峰),且氯磺酸/吡啶为1:2时的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最高,达0.75。三种SCHP的总糖、糖醛酸含量和分子量大小较CHP都有所降低,单糖摩尔含量也有所改变,热稳定性略微减弱(多糖降解温度分别由CHP的211.17℃和282.01℃降低到SCHP的194.86~207.70℃和233.35~262.46℃)。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SCHP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都低于CHP,且DS越大,活性降低程度越明显;而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而言,增加DS却可以提高其活性,8 mg/mL时,SCHP-2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54.82%)和亚铁离子的螯合率(15.59%)显著(P<0.05)高于CHP(33.67%和8.86%)。研究结果可为椰子吸器多糖的改性修饰和功能化应用提供支撑。
关键词: 椰子吸器多糖 硫酸化 取代度 抗氧化活性 结构特性


木薯MeMinD的互作蛋白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nD 参与质体分裂的精细调控,在质体形态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 MeMinD 蛋白参与了木薯质体的分裂,然而与MeMinD蛋白协同调控木薯质体分裂的相关蛋白尚未明确.本研究构建了pGBKT7-MeMinD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共获得MeMinD蛋白的 8 个候选互作蛋白,点对点验证后发现烟酸磷酸核糖转移酶2(MeNAPRT2)与 MeMinD 存在互作关系.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 MeMinD 参与调控木薯质体分裂的相关机制提供新的信息.
关键词: 木薯 MeMinD MeNAPRT2 酵母双杂交 质体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海南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种-沼生金纽扣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及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全球正面临着外来入侵持续上升的压力,因此深入了解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及其可能分布范围对于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了海南入侵植物新纪录种—沼生金纽扣,并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沼生金纽扣在中国的主要潜在适生区域,运用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沼生金纽扣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表明:沼生金纽扣在中国有较大的分布空间和入侵潜力,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其中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台湾,低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重庆、贵州、湖南和浙江。到2070年,沼生金纽扣在中国的适生区总体呈减少趋势,总体适生面积由当前的20.64%减少到11.98%,其中低适生区减少5.38%,中、高适生区减少3.28%,主要表现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浙江的低度适生区面积明显缩小,中、高度适生区仍然主要集中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ROC曲线分析法得出平均面积AUC值为0.98,标准差为0.004,表明预测结果可靠。刀切法分析显示,影响沼生金纽扣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的4个关键环境变量分别是Bio13(最湿月降水量)、Bio16(最湿季节降水量)、Bio2(月平均昼夜温差)和Bio11(最冷季节平均温度),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7.6%、22.5%、11.1%和8.0%,说明降水量和温差对沼生金纽扣的分布影响较大;而对沼生金纽扣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影响最小的4个关键环境变量分别是Sq2(土壤营养保持能力)、Sq6(土壤毒性)、Bio9(最干季节平均温度)和Sq5(土壤含盐量)。沼生金纽扣在华南地区潜在适生区分布面积较大,需要加强防范和监测,防止蔓延危害。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沼生金纽扣 潜在适生区 MaxEnt ArcG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