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棉花品系Y18在草甘膦胁迫下的epsps基因表达分析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是植物或微生物体内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所必需的一个关键酶,但其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的强烈抑制。通过对草甘膦胁迫下的棉花品系Y18进行研究发现:棉花品系Y18具有两个不同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1和epsps2,并且两个基因的编码区与其他植物的epsp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草甘膦胁迫作用下,棉花的epsps1基因中表达较为稳定,epsps2基因表达量却提高了1.85~2.3倍,初步认为epsps基因的表达量提高是生物在受到胁迫作用时的一种应激反应。

关键词: Epsps 草甘瞵 应激反应机理

空间环境诱发作物突变的筛选技术及其应用

核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作物经过空间诱变后的突变分析鉴定技术及其应用。分析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技术、细胞学鉴定技术、物理学鉴定技术、同工酶鉴定技术、生理指标鉴定技术、分子标记鉴定技术以及其他一些鉴定技术,同时综述了各种鉴定技术在水稻、玉米、小麦、番茄、辣椒、油菜等作物上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空间诱变 作物育种 筛选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研究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开展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首要任务。简要阐述了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的途径、方法及玉米窄基因群体的改良、引入玉米综合群体的改良、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互导、抗病玉米自交系选育等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自交系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施肥对白浆土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土壤测试、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明确了三江平原桦川县创业乡丰年村白浆土养分供应状况和水稻平衡施肥效果。结果显示,该土壤98.4%缺氮,76.6%缺磷,97.7%缺钾,72.7%缺锌,35.9%缺硼。与最佳处理(OPT)相比,不施氮肥减产26.2%,不施磷肥减产12.1%,不施钾肥减产10.3%,不施锌肥减产24.2%,不施肥(CK)减产39.9%。与OPT处理相比,不施氮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和CK的经济效益分别降低3936、1774、1527、4070、886和5643元/hm2。平衡施肥(OPT)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增产20.3%,经济效益增加3283元/hm2,粗蛋白含量增加0.13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降低0.84个百分点,胶稠度增加1.7 mm,对改善稻米品质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白浆土 水稻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及除草剂解毒剂的诱导作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一个同工酶家族,由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组成,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昆虫、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巯基偶联,增加其疏水性使其易于穿越细胞膜,分解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GSTs可受多种因素的诱导,对一些有毒物质,包括农药、除草剂、致癌物和诱变剂等起到解毒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典型底物,描述了除草剂和解毒剂对GSTs酶的诱导表达特性。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典型底物 除草剂 解毒剂 诱导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半干旱地区糜子生产及无公害种植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糜子 抗旱 耐瘠 种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JAZ蛋白介导的茉莉酸信号传递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胁迫时,体内会合成茉莉酸类物质,启动自身的防御反应。茉莉酸途径的抑制因子JAZ(Jasmonate ZIM-domain)蛋白近期被确认,该文对JAZ蛋白在茉莉酸信号传递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茉莉酸类物质 JAZ(Jasmonate ZIM-domain) 信号传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薤白高产栽培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通过对薤白试验区的观察记载,总结出薤白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其中培土是夺取薤白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

关键词: 薤白 栽培 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穗发芽及光周期的分子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及穗发芽抗性水平,利用Ppd-D1及Vp1B3标记对95个推广品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68个品种扩增出了与抗穗发芽相关的569 bp特异条带,占供试品种总数的71.6%;有27个品种扩增出与感穗发芽相关的652 bp特异条带,占供试品种总数的28.4%,说明在黑龙江省加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十分必要。有70个品种(占总数的73.7%)扩增出了与光周期敏感性相关的414 bp特异带;有25个品种(占总数的26.3%)扩增出了与光周期不敏感相关的288 bp特异带,这些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光周期 功能标记

寒地粳稻粒长在DH群体中遗传变异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粒长不同的10个亲本,采用F1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寒地水稻6个组合的DH(Doubled Haploid,DH)群体。应用Choo等提出的模型及公式,分析了这6个DH群体粒长的分布,测算了粒长遗传力、超亲率,检测了粒长的基因对数及基因互作方式。试验粒长的遗传变异分为两大类型,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和无主效基因互作。3个组合粒长的遗传属于多个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存在主效基因间的互作,为互补作用。粒长在DH群体的遗传力为0.40,超高亲率很低;控制粒长的基因对数为5.7~72.2对,平均20.1对。寒地水稻长粒种质创新相对较难,在H2代要加强其选择强度。

关键词: 寒地 粳稻 粒长 DH群体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