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夏玉米使用控释尿素节肥增效技术研究

化肥工业 2018

摘要:为研究控施肥料在玉米作物上一次性施肥技术,在地力为中低水平的砂姜黑土上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只施磷肥和钾肥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增产幅度为19. 4%~41. 8%;2个试验点产量最高的为控释尿素全部一次性基施处理,玉米产量分别达到8 803. 5 kg/hm~2和9 137. 0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产量提高了91. 5 kg/hm~2和289. 5 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说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

关键词: 玉米 一次性施肥技术 控释肥 节肥增效 氮肥利用率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戊唑醇不同防治时间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及减少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进行了小麦花期前后不同时间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豫保1号'和2016年‘周麦18'上,齐穗期(Ⅰ-3,DAA=-1,Zadoks=59)、始花期(Ⅱ-1,DAA=0,Zadoks=61~64)、盛花末期(Ⅱ-2,DAA=1,Zadoks=69)、灌浆初期(Ⅲ-1,DAA=4,Zadoks=71)施药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都显著减少(P<0.05),以始花期或盛花末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抽穗盛期(Ⅰ-1,DAA=-6,Zadoks=55)和齐穗期(Ⅰ、Ⅰ-2,DAA=-2、-4,Zadoks=59)施药在病穗率上都没有防治效果,而在病粒率上显著减少(P<0.05);乳熟期(Ⅲ-2,DAA=10,Zadoks=73)施药在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都没有防治效果。此外,齐穗期(Ⅰ、Ⅰ-2,DAA=-2或-3、-4,Zadoks=59)防治效果不稳定。2015年‘豫保1号'不施农药对照的病穗率高(85%)的条件下,齐穗期(Ⅰ,DAA=-2,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并显著提高产量(P<0.05),2016年‘豫保1号'不施农药对照的病穗率低(14.5%)的条件下齐穗期(Ⅰ,DAA=-3,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粒率(P<0.05),但在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和产量上没有防治效果,2016年‘周麦18'上齐穗期(Ⅰ-2,DAA=-4,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和病粒率,但在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和产量上没有防治效果。药剂不同时期施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受到年份和发病情况的影响。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防治时期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野生种Sesamum alatum与栽培种Sesamum indicum核型比较分析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首次对芝麻栽培种(Sesamum indicum)国内外34份种质资源及野生种(Sesamum alatum)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特征观察以及核型分析与比较.染色体形态观察研究证实S. indicum(2n=26)染色体组中含有3对随体染色体,野生种S. alatum(2n=26)染色体组中含有1对随体染色体.在S. indicum34份种质中,核型公式多为2n=2x=26=10m+14sm+2st(例如var.豫芝11号),其中22份种质的染色体组为2A类核型,12份为3A类核型.野生种S. alatum(var.3651)核型公式为2n=2x=26=10m+12sm+4st,染色体组属于3A类核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结果表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 alatum的染色体多为中等染色体(M1和M2类型),相对长度组成公式分别为12M2+12M1+2S(var.豫芝11号)和2L+10M2+12M1+2S(var. 3651).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S. alatum染色体组不对称性高于多数芝麻栽培种种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明芝麻物种进化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核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期对小麦新品种郑麦379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郑麦379是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给该品种高产栽培提供依据,2014—2015年研究播期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150、225、300 kg/hm24个播量条件下,10月19日及之前播种对籽粒产量影响均较小.2015—2016年研究播种期对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9日及之前播种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其原因是随播种期的推迟,穗粒数增加、千粒质量变化小;播种过晚(10月24日),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降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旗叶净光合速率(Pn)、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灌浆中期(5月10日和5月17日)整体呈降低趋势,灌浆后期(5月23日和5月30日)变化较小;旗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灌浆中期(5月10日和5月17日)整体呈降低趋势,但灌浆后期(5月23日和5月30日)整体呈增加趋势.可见,由于穗粒数的自身调节效应,郑麦379适播期较长,在10月中上旬播种产量差异不明显,10月下旬播种产量显著下降.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期 郑麦379 生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2016年河南中北部地区桃蛀螟成虫的种群动态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寄主植物有100余种,除为害绝大部分果树果实外,还能为害部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鹿金秋等,2010),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桃蛀螟钻蛀玉米雌穗为害严重,已成为影响当地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王振营等,2006)。桃蛀螟幼虫钻蛀植物果实或茎秆,隐蔽为害,寄主植物广,很难准确监测一定区域内的幼虫密度。利用桃蛀螟成虫的趋光性,监测成虫发生量能客观反映各地区的实际发生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菜豆壳球孢菌株对芝麻茎秆和叶片的致病力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菜豆壳球孢在芝麻叶片和茎秆上的致病力,以及菜豆壳球孢在芝麻茎秆上产生菌核和分生孢子器的情况,明确不同芝麻种植区的菜豆壳球孢菌株的致病特性和产孢特性,为芝麻茎点枯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采自中国不同芝麻产区的8株菜豆壳球孢接种芝麻品种豫芝4号以及商水农家种,并对菜豆壳球孢在芝麻茎秆上的菌核和分生孢子器产生情况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菜豆壳球孢菌株对芝麻叶片和茎秆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异,其中2013-037、2013-006菌株在芝麻叶片和茎秆上均有较强的侵染力,其他菌株可侵染茎秆致病,在叶片上的致病力很弱。不同菌株在芝麻茎秆上产生菌核和分生孢子器的情况也不同,其中2013-006、2013-058、2014-034菌株产生菌核较多,2010-010、2010-028c菌株产生分生孢子器较多,2013-037、2010-028a菌株产生菌核和分生孢子器的量相当。8株菜豆壳球孢对芝麻叶片和茎秆的致病性及在茎秆上的产孢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芝麻 菜豆壳球孢 致病力 菌核 分生孢子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生品种组培苗嫁接及移栽技术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花生组培苗及转基因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田间长势较弱等难题,对花生嫁接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不同花生品种实生苗为砧木,4个花生品种的无菌组培苗为接穗,采用劈接法,分别采用花生的上胚轴和下胚轴为嫁接部位进行嫁接。不同品种的砧木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豫花0215作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且结实性较好;不同品种接穗成活率也存在很大差异,珍珠豆型品种嫁接成活率及结实性优于普通型品种。从田间长势和结实性来看,下胚轴是较适宜的嫁接部位,移栽田间后省去了去除砧木侧芽的工作,收获时只有接穗上结果。通过嫁接可以大大提高移栽成活率,并且田间长势较好,都能正常开花,结实性较好,个别植株出现不育。

关键词: 花生 组培苗 嫁接 移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中子辐射诱变K326突变体库的创建及初步分析

烟草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快中子辐射对烟草性状的诱变效果,明确该诱变方法在创制烤烟突变体库中的可行性,采用快中子辐射诱变的方式,研究了5~20 GY范围内不同剂量的快中子辐射对K326种子发芽率、发芽后幼苗生长及成苗率的影响,并对诱变后的M1代的大田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快中子辐射能有效诱变烟草,可获得类型丰富的突变体,是一种可行的创建突变体库的方法。(2)适宜于烟草K326种子的快中子辐射剂量是10~15 GY。(3)快中子辐射诱发的突变体农艺性状变异类型丰富,所得到的突变体群体,既可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也可作为种质资源直接用于烟草遗传育种。因此,快中子辐射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快速创建烟草突变体库的方法。

关键词: 快中子 诱变 突变体库 烟草 K326 性状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ga-miRNA155介导新城疫病毒感染机制

中国兽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对全球养禽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而现阶段主要依赖疫苗接种的方法对防控新城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已经有多个研究证明宿主miRNA对病毒具有调节作用。根据新城疫病毒NA-1感染鸡细胞HD11 microRNA(miRNA)表达谱分析,选取表达量显著上调的miRNA155作为研究对象,研究miRNA155在介导新城疫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新城疫病毒感染后miRNA155表达量明显上调,但是miRNA155表达量的改变无法影响新城疫病毒的感染。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宿主miRNA gga-miRNA15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系金银花质量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品系金银花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同产地5个不同品系金银花药材成分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5个品系金银花成分间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与总黄酮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833、0.690和0.636;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与木犀草素,芦丁和木犀草素与总黄酮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81、-0.688、-0.476和-0.595。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中豫金2号(YJE)金银花评分较高,其次为豫封3号(YFS)金银花,评分中排序最低的为由山东引种的北花1号(BHYH)金银花。[结论]通过对5个品系金银花药材内在成分进行评价,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指导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及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银花 内在成分 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