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合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合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健康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30只1日龄的麻黄肉鸡(母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mg/kg亚甲基双水杨酸杆菌肽+20 mg/kg阿维拉霉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EO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g/t植物精油+250 g/t酸化剂.试验期分为4个生长阶段:1~21日龄、22~42日龄、43~63日龄和64~84日龄,共计84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1~84日龄),EOA组肉鸡末重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1~21日龄,EOA组肉鸡末重相较于其他2组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降低(P<0.05);22~42日龄,EOA组料重比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3~63日龄,EOA组肉鸡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降低(P<0.05).2)21日龄时,EOA组肉鸡法氏囊指数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42日龄时,EOA组肉鸡法氏囊指数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升高(P<0.05).3)21和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升高(P<0.05);且42日龄时,EOA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和V/C值均显著优于抗生素组(P<0.05).4)6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胸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胸肌24 h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84日龄时,EOA组肉鸡胸肌蒸煮损失与其他2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6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腿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84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腿肌剪切力、24 h亮度值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腿肌45 min红度值和pH显著升高(P<0.05),腿肌45 min亮度值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合可以提高麻黄肉鸡生长性能,改善免疫器官指数、空肠形态和肉品质.
关键词: 麻黄肉鸡;植物精油;酸化剂;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肉品质


影响奶牛过瘤胃饲料效用的因素
《现代畜牧科技 》 2021
摘要:随着奶牛产量逐年提高,目前经瘤胃消化的饲粮已经难以满足奶牛特殊时期的营养需要,由此引发奶牛营养失衡,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过瘤胃保护饲料是当前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现简述目前过瘤胃保护饲料使用中会影响到饲料利用的几种过瘤胃保护饲料的性状,包括过瘤胃保护饲料的过瘤胃率、有效营养素生物利用率及含量,为奶牛养殖和饲料配制加工中合理使用过瘤胃保护饲料提供参考。


不同施钾量处理对玉米倒伏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玉米倒伏率、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江省玉米抗倒性栽培及钾肥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5个不同施钾量下,对玉米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方差分析,并研究玉米倒伏率与各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T2处理株高和穗长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T0处理的穗位和秃尖长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产量性状方面,T2处理的穗行数、行粒数最多,百粒重最大,产量最高,玉米倒伏率与穗位高、秃尖长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适量的钾肥可以提高玉米抗倒能力,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倒伏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根据以上5个不同施钾量处理,T2处理玉米倒伏率最低。


氮密互作对玉米品种和育18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了提高玉米品种和育187的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栽培措施的增产增收潜力,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M1为52 500株·hm-2,M2为60 000株·hm-2和M3为75 000株·hm-2;副区为施氮水平,设3种施氮量,分别N0为纯氮0kg·hm-2,N1为纯氮150kg·hm-2,N2为纯氮300kg·hm-2,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和育187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逐渐增大,空秆率和倒伏率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1水平时玉米产量最高为5 916.2kg·hm-2,N1和N2水平下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施肥水平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缩短、穗粗变细、穗行数减少、行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M1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和M2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M3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玉米低密度种植时,增加施氮量不能获得高产量;当玉米高密度种植时,施氮不足会导致玉米群体营养不良,影响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玉米产量降低;合理地调节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才能获得理想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