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刺葡萄DFR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茉莉花愈伤组织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从刺葡萄克隆获得的DFR基因为目的基因,同时从质粒p CAMBIA1302中扩增获得Ca 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并利用双酶切法构建由Ca MV35S启动子驱动DFR基因且带有NOS终止子的表达载体,验证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 CAMBIA1302-35S-DFR-NOS植物表达载体,并将该载体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采用农杆菌注射渗透法转化烟草叶片进行瞬时表达,经鉴定,转化后的烟草叶片中能检测到GFP基因的表达。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受体茉莉花愈伤组织,经多轮抗性筛选获得了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经PCR鉴定,茉莉花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中检测到GFP、Hyg和DFR基因等的存在,初步证明目的基因DFR已成功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茉莉花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验证了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转化茉莉花愈伤组织的可行性,为今后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丰富茉莉花的花色奠定基础。
关键词: 茉莉花 DFR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愈伤组织 遗传转化


不同类型肥料对土壤养分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肥料对改良土壤及改善烤烟产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N 20%腐殖酸型生物有机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4.29%,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14.67%、21.51%;施用腐殖酸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和腐殖酸型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烤烟中部叶片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烤烟中部叶感官品质。[结论]整治烟田可通过长期施用-N 20%腐殖酸型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状况,改善烟叶品质,为腐殖酸型生物有机肥应用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烤烟 腐殖酸型生物有机肥 土壤养分 烟叶品质 感官质量


狐尾藻净化生猪养殖场沼液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狐尾藻对生猪养殖场沼液的净化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20、40、60 d 3个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狐尾藻生物量、植株养分、水体CODCr、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溶解氧及pH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沼液可以提高狐尾藻生物量和其体内氮磷钾含量,处理组相比空白组,生物量可以提高1.6~4.9倍、氮磷钾分别可以提高1.5~2.0、1.57~1.90、1.35~1.88倍;狐尾藻对沼液有一定净化能力,当水力停留时间为40 d时,狐尾藻对沼液的处理效果最好,沼液CODCr、氨氮及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5.99%、59.54%及90.06%。鉴于此,狐尾藻可作为猪场沼液净化的理想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除草剂对不同种植年限柑橘园土壤氮转化过程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除草剂施用对柑橘园土壤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0年(林地)、种植10年和30年的柑橘园土壤中分别添加除草剂草甘膦和丁草胺后,尿素态氮含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橘园土壤中尿素第1 d的水解率、氮肥硝化率、反硝化作用损失总量以及N_2O和CO_2排放量显著高于林地土壤(P<0.05)。与10年橘园土壤相比,30年橘园土壤显著增加了尿素的水解速率、氮肥硝化率和CO_2排放量(P<0.05),但二者的反硝化损失量没有显著差异。施用草甘膦和丁草胺都显著促进了林地土壤的尿素水解(P<0.05),第1 d尿素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1.20%和12.43%;但对3种土壤氮肥的硝化率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丁草胺显著降低了林地土壤的CO_2排放量(P<0.05),对两种橘园土壤的CO_2排放没有明显影响,但明显增加了两种橘园土壤的N_2O排放总量(P<0.05),分别比不施除草剂增加56.27%和85.41%;施用草甘膦对3种土壤的N_2O和CO_2排放均没有明显影响。可见,草甘膦和丁草胺的施用不会对柑橘园土壤的氮转化过程产生影响,但丁草胺显著增加了柑橘园土壤的N_2O排放。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饲料中8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畜禽业 》 2018
摘要:探索了应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谱联用技术同时检测饲料中8种抗氧化剂的定性定量方法。优化饲料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最适宜的方法提取饲料中合成抗氧化剂,利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梯度洗脱使用水和乙腈流动相运行,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质谱对检测对象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 005~0. 1mg/kg,定量限0. 01~0. 2 mg/kg;检测结果为饲料中的8种抗氧化剂显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21~0. 9992),在低、中、高三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添加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 2%~102. 8%,方法能适合检测抗氧剂的需要。
关键词: 饲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4种烟嘧磺隆多元复配除草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初级风险评估
《生态毒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4种烟嘧磺隆复配除草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影响并评估其初级风险。采用饲喂法、点滴法和玻璃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8%烟嘧·氯吡嘧磺隆、16%烟嘧·硝磺·氯吡嘧磺隆、36%烟嘧·莠去津和22%烟嘧·氯吡·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分别采用危害商值和安全系数进行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述4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经口毒性48 h-LD_(50)(半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分别为68.03、1.60×10~2、1.40×10~2和>100μg a.i.·蜂-1,接触毒性48 h-LD_(50)分别为18.53、53.01、89.98和>100μg a.i.·蜂-1,危害商值均小于50,对意大利蜜蜂均为低毒且低风险。4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24 h-LR50(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分别为1.88×10~(-4)、5.46×10~(-4)、2.12×10~(-3)和1.68×10~(-3)mg a.i.·cm~(-2),安全系数分别为0.16、0.23、0.59和0.51,其中8%烟嘧·氯吡嘧磺隆和16%烟嘧·硝磺·氯吡嘧磺隆对玉米螟赤眼蜂为高风险性,36%烟嘧·莠去津和22%烟嘧·氯吡·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为中等风险性。因此,这4种复配制剂对蜜蜂成年工蜂的风险性较低,但对赤眼蜂的风险性较高,所以在喷洒防除期间应与赤眼蜂释放期错开。
关键词: 烟嘧磺隆 意大利蜜蜂 玉米螟赤眼蜂 急性毒性 风险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