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对我省谷子品质改良的思考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分析了山西省谷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小米食用品质改良中存在的不足:谷子生产中早熟区缺乏优质品种,中晚熟区和夏播区优质品种单一,种植时间长,退化严重,对谷子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在谷子育种研究中,食用品质基础研究薄弱,品质改良手段滞后,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对谷子品种的要求。提出了以RVA分析为主的小米食用品质改良的设想:利用RVA分析筛选优质品种资源,开展食用品质的遗传研究,以优×优、优×高产品种进行组配,对其后代材料在田间进行产量性状的选择,在室内采用RVA分析进行食用品质指标测试,室内外相结合,选育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


在小麦育种中利用偃麦草抗病特性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为利用中间偃麦草的抗性基因改良普通小麦的抗病性,以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为桥梁亲本,与小麦杂交、回交,通过异源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操纵,将偃麦草的抗条锈病基因转移给普通小麦,育成一批抗病性和农艺性状均已稳定的小偃麦易位系,并采用染色体分带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对它们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准确鉴定。抗病性的异地评价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它们高抗我国小麦条锈病优势小种和新的流行小种。此外,还就防止或至少延缓抗病性丧失的有效途径、染色体小片段异源易位的诱导方法和外源基因的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小片段易位 核型分析 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


miRNAs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RNAs是microRNAs的简称,是长度约19~25 nt的单链核苷酸片段,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miRNAs可以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miRNAs介导调控的靶基因很多都是转录因子。近来发现和鉴定的许多植物miRNA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该文概述了miRNAs的特征、作用机制、参与miRNAs途径的蛋白质、miRNAs途径的突变体、miRNAs介导的植物生长发育调控以及miRNAs与siRNAs途径交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杠柳根皮乙醇提取液对蔬菜害虫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4 CSCD
摘要: 采用95%乙醇对杠柳(PeriplocasepiumBunge)根皮进行热提取,以叶片浸渍法和点滴法测定了提取液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结果显示,杠柳乙醇提取液稀释100倍处理对小菜蛾3龄和4龄幼虫24h后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3%和96.3%;100倍液浸叶饲喂处理对小菜蛾2龄幼虫72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80%,对小菜蛾3龄幼虫24h和48h后的生长抑制率为100%。杠柳乙醇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作用方式包括拒食作用、胃毒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此外,乙醇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还有一定的触杀和内吸效应,并对小菜蛾成虫产卵有明显的忌避活性,但对小菜蛾卵没有杀伤作用。


乌拉尔图小麦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是四倍体小麦和普通小麦A基因组的供体,它在普通小麦的发育和进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物种的发现、形态特征和在分类学上的位置,然后从遗传多样性、它与小麦属内其它种的关系、构建基因组文库和1Ay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乌拉尔图小麦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为了加快普通小麦遗传学、发育和进化、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建议今后应重点从挖掘优异基因、构建遗传图谱及分离探针和微卫星引物等方面对乌拉尔图小麦作进一步的研究。


甘薯高产优质大面积综合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山西省襄汾县甘薯生产上长期存在的品种单一老化、抗病性差、产量低、不适于淀粉深加工等问题 ,从引进新品种入手 ,试验推广甘薯脱毒、地膜覆盖、倒“7”字型扦插、科学提蔓、化学调控、配方施肥等 9项技术 ,使 4 6 6 6 .7hm2 甘薯单产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旱地玉米秋施肥技术研究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旱地玉米秋施肥可有效地蓄积丰富的秋水供春用,改善土壤墒情,为玉米种子的萌动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秋施肥后,玉米苗全、苗壮,单位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增加。秋施肥较传统施肥水分利用率提高0.5%~3.8%,增加玉米产量432.0~1003.5kg/hm2,增加纯收入348.6~935.3元/hm2。


芽孢杆菌BC98-Ⅰ抗真菌物质的初步分离及特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C98-Ⅰ是一株分离自沤肥浸渍液的蜡状芽孢杆菌,对蔬菜、瓜类、花卉枯萎病具良好的防治效果。它分泌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的粗提物对黄瓜、西瓜、青椒枯萎茵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当浓度为10mg/mL时,抑茵圈直径分别达到20.33、20.22和22.77mm。该粗提物对高温高压、紫外光和蛋白酶均不敏感。同时,它在中性偏碱(pH8~9)的条件下活性最高;在极性溶剂如水、甲醇、乙醇中溶解度大,抑菌活性高。粗提液经 Sephadex G100层析后,得到了两个洗脱峰,活性物质存在于第一峰中。抑茵机制试验表明:它可造成孢子萌发率降低、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分支加剧并产生大量泡囊。


茸毛偃麦草醇溶蛋白位点向小麦中的导入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茸毛偃毛草基因向小麦中的导入情况,采用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技术对新创制的小麦-茸毛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E-3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源自茸毛偃麦草的部分醇溶蛋白特征带在双二倍体中得到表达。利用不含1RS/1BL染色体的四川小麦品种对小麦与茸毛偃麦草的杂种F1进行连续回交,并结合染色体逐代观察,现已获得一批变异类型丰富的种质材料Y176,对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部分株系,如Y176-12等进行的蛋白电泳分析,发现了茸毛偃麦草的特异醇溶蛋白带的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