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下的贵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贵州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给贵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基于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机理,以贵州虾子辣椒、仁怀茅台酒、湄潭茶叶、罗甸蔬菜为典型案例,结合贵州现有农业产业集群成长经历及诱导该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将农业产业集群分为5种发展路径:市场引导型、品牌驱动型、科技推动型、企业带动型和外资嵌入型。指出:贵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在认识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必须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化经营为前提,要重视品牌建设、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协助创新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大力种子特性与萌发研究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牛大力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在培养箱中,采用不同萌发床、不同浓度梯度GA、不同浓度中性单盐、不同浓度梯度外源SNP处理,对不同颜色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色、深棕色、浅棕色牛大力种子含水量差异不大,黑色牛大力种子千粒重最大,达163.1 g,与浅棕色和深棕色种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牛大力种子随着颜色变深,种子活力逐渐降低.布床处理下牛大力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势最高,分别为96.56% 和76.41%;不同浓度梯度GA处理下,3种颜色牛大力种子的萌发率均有所升高;中性单盐处理下牛大力种子萌发率与萌发势均随着中性单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外源SNP处理下,3种颜色牛大力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势均比盐对照组的高.研究表明,牛大力种子最佳萌发床是布床,促进牛大力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的GA浓度为50 mmol·L-1,中性单盐和外源SNP处理对牛大力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产白及中糖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及Bletilla striata中的糖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黔产白及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methyl-3-phenylpropyl-β-D-glucopyranoside(1)、1-(4-β-Dglucopyranosyl oxybenzyl) 4-ethyl (2R)-2-isobutylmalate(2)、3′,5-dimethoxy-bibenzyl-3-O-β-D-glucopyranoside(3)、syringaresinol mono-β-D-glucoside (4)、 4-O-(6′-O-glucosyl-p-coumaroyl)-4-hydroxybenzylalcohol (5)、(4-hydroxyphenyl)methyl-β-Dglucopyranoside(6)、4-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7)、benzyl-β-D-glucopyranoside(8)、phenyl-β-D-glucopyranoside(9)、4-[(acetyloxy) methyl] 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0)、batatasin III-3-O-glucoside(11)、天麻素(12)、4-(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2R)-2-isobutylmalate(13).结论化合物1是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3为首次从白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白及 糖苷类 1-methyl-3-phenylpropyl-β-D-glucopyranoside 4-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天麻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纤维素酶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外源纤维素酶(EFE)添加到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中对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并找出适宜添加水平.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纤维素酶添加水平(0、0.4、0.8、1.6、3.2 g·kg-1 DM),分别测定底物发酵的第7、14、35、49、70天的概略养分、可溶性碳水化物(WSC)、发酵参数和4种酶活力.结果表明,1)纵向看,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底物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4种酶活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乙酸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2)横向看,随着EFE添加量的提高,发酵一定时间后,DM、NDF、ADF和WSC含量以及pH值、氨态氮含量、羧基肽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乙酸含量、纤维素酶活力、和木聚糖活力呈上升趋势(P<0.05),发酵第35天后趋于稳定,0.8和1.6 g·kg-1 EFE添加组表现出较低的pH值、NDF含量和ADF含量(P<0.05),以及较高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P<0.05);由此,本试验发现,添加EFE可促进FTMR中纤维类物质的降解、有机酸的积累和自身纤维类物质的酶活力,抑制羧基肽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减少蛋白质的损失,且存在添加剂量效应,适宜添加量为0.8~1.6 g·kg-1 D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苯磺隆定向转育甘蓝型油菜抗除草剂恢复系18Z82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选育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pol CMS)恢复系,以pol CMS恢复系2255C为母本与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油菜M342杂交,使用苯磺隆筛选F_2单株及F_(2∶3)株系,结合F_2除草剂抗性单株与pol CMS不育系的测交鉴定,成功筛选到聚合了纯合的除草剂抗性基因和pol CMS恢复基因的株系,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出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pol CMS恢复系18Z82,用18Z82配制的11个组合中有2个组合产量显著高于油研50、有1个组合产量与油研50基本持平,表明18Z82可以用来配制高产抗草剂pol CMS"三系"组合。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磺酰脲类除草剂 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 苯磺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古茶树研究历程综述
《广东茶业 》 2019
摘要:贵州作为茶树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自1939年建所以来,对贵州古茶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贵州古茶树资源调查与鉴定、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等做了大量工作,并在茶树起源、茶树分子育种等领域取得一定的创新性突破。本文对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古茶树研究的历史脉络及重要科研成果进行梳理,呈现贵州古茶树研究现状的基本概貌,为科技史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