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超声波处理薏米种子对其产量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2025

摘要:针对薏米在生产中产量偏低的问题,以薏米主产区地方品种兴仁小白壳为材料,设置不同超声波处理种子和非超声波处理种子,通过室内发芽率检测和田间测产,以探明超声波处理种子对薏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超声处理时间下,薏米种子发芽率顺序为55 s、90 s、0 s(ck)、38 s、30 s,其值分别为83.00%、80.33%、78.33%、73.00%,可见,适宜超声波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超声波处理38 s的薏米种子,在5 d内基本发芽完成,且田间产量显著高于ck,同时高于其他处理,可见适宜的超声波处理可以加快薏米种子的发芽速度和提高薏米的产量。

关键词: 薏米 超声波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肝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去分化、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肝细胞是肝脏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牛的生产、繁殖、健康和饲料转化效率均与肝脏密切相关,对牛肝细胞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肝细胞存活时间短、特异性功能活性逐渐丧失,缺少成熟的细胞系用于牛肝细胞特异性功能研究。文章系统阐述了牛肝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肝细胞的去分化机制、相关信号途径及应对肝细胞去分化的策略,分离过程肝细胞的凋亡机制,以及肝细胞的冷冻保存方法,以期建立便捷高效的肝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获得存活时间长、能稳定表达特异性活性的肝细胞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牛肝细胞 体外培养 去分化 细胞凋亡 冷冻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野生羊肚菌的挥发性物质及香气品质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可降低检测成本的羊肚菌香气品质差异性分析方法,为羊肚菌种质资源评价、驯化栽培和产品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内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M1~M10)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性定量分析其挥发性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热图(Heat Map)综合评价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的挥发性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评价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香气品质的差异性;对比ROAV≥0.001、ROAV≥0.01、ROAV≥0.1挥发性物质组合与所有物质似ROAV评价10个羊肚菌资源香气品质差异性。【结果】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贵州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得到51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杂环化合物、酯类、醛类、酮类、醇类、芳烃类、烃类、挥发萜、挥发酚、酸类、挥发醚、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挥发胺、卤代烃等15类,获得113种挥发性物质的ROAV,其中,ROAV≥0.1的关键挥发性物质有呋喃酮、1-甲基-萘、(E,E)-2,4-壬二烯醛等20种,热图获得14种ROAV差异明显的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9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100%,基本反映10份资源的全部信息;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0个羊肚菌资源归为3个类群,同一类群的资源香气相似;ROAV≥0.001、ROAV≥0.01、ROAV≥0.1挥发性物质与113种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高度一致。【结论】通过113种挥发性物质似ROAV值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对贵州野生羊肚菌香气品质进行区分和聚集;ROAV≥0.001、ROAV≥0.01、ROAV≥0.1的挥发性物质组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113种挥发性物质评价贵州羊肚菌资源的香气品质差异性,当采用ROAV≥0.1挥发性物质分析时,参与运算的物质种类最少。

关键词: 羊肚菌 香气品质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对气味活度值 热图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梨发酵优势菌种分离鉴定及其营养品质分析

粮食与油脂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从刺梨自然发酵液中分离鉴定菌种,将所得菌株应用于刺梨汁发酵中,筛选优势菌株并探究其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龙舌兰(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和嗜乙醇假丝酵母菌(Candida ethanolica)是刺梨自然发酵液优势菌株;最佳发酵工艺为以稀释刺梨糖汁质量为基准,接种量2%、料液质量比2∶1、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 d。在此条件下发酵刺梨汁总酸含量为(14.52±0.40) g/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2 849.68±124.29) U/mL、总酚含量为(715.07±10.77) mg/100g、维生素C含量为(280.55±30.55) mg/100g,抗氧化能力较强,且风味成分丰富,含有氮氧化物、芳香成分、硫化物类、醇类化合物等,感官评分最高为88.75±8.45。

关键词: 刺梨 发酵 优势菌种 分离 鉴定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菌肥对魔芋根际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的影响

农技服务 2025

摘要:微生物菌肥是一种低碳、无污染、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肥料,不仅能活化和改良土壤,还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其抗逆性,提高其产量与品质。为阐明微生物菌肥对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为魔芋栽培管理的肥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施基肥处理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后魔芋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真菌群落结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基肥处理相比,施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后,魔芋根际土壤中氮、磷、速效钾的含量均增加,其中氮含量分别增加2.23%和46.27%,磷含量分别增加9.09%和57.58%,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47%和517.25%;群落丰富度指数(Sobs、ACE、Chao)、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群落均一性指数(shannoneven)均表现为微生物菌肥>不施基肥>有机肥,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能有效提高魔芋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富度、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均一性。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样品中Saitozyma、被孢霉(Mortierella spp)的群落丰度均高于不施基肥处理,而不施基肥处理中假单胞菌(Pseudeurotium spp)和ParapHaeospHaeria的丰度高于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处理。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升魔芋根际土壤氮、磷、速效钾的含量,并对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魔芋 微生物菌肥 根际土壤 优势菌群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两系杂交香稻新组合香两优619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两优619系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香稻新组合,具有综合性状好、高产优质、熟期早等特点。根据该组合近2 a在贵州省岑巩县的制种实践,介绍其亲本特征特性,总结其在岑巩县的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香两优619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香果一年一种栽培管理技术

农技服务 2025

摘要:百香果生长迅速,当年种植即可开花结果,但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受病毒病、茎基腐病和根腐病等危害、部分品种在部分产区因耐寒性差、越冬造价设施高等难以安全越冬以及因多次开花,多次结果,导致树势衰弱,而一年一种栽培管理模式可避免百香果植株长势差,保障果实品质和产量。为百香果一年一种栽培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介绍该模式中整地、搭架、架下管理、架上管理、采收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百香果 一年一种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稻三系不育系黔糯1A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糯1A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糯稻三系不育系,具有良好的开花习性和异交特性,配合力高、可恢复性好,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黔糯优11、黔糯优88已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优1130已通过云南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糯稻 三系不育系 黔糯1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PBF3-5D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BF因子是小麦胚乳特异基因表达调控蛋白因子之一,在调控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表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小麦种质ZY96-3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PBF3-5D的CDS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PBF3-5D基因CDS序列共有909 bp,编码302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为一个非跨膜的不稳定性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共含36个磷酸位点;预测其定位于细胞核;通过系统进化树以及多重序列比对,TaPBF3-5D与来自于普通小麦中国春的PBF在亲缘性上更为接近。经荧光定量分析,TaPBF3-5D基因在根、茎、叶和籽粒中均有表达,以籽粒中表达最高,其次是叶和茎,根中表达最低。这进一步说明TaPBF3-5D基因参与调控小麦籽粒贮藏蛋白基因表达,调节籽粒发育。

关键词: ZY96-3 TaPBF3-5D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鼠伤寒沙门菌greA/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门菌作为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可导致多种食源性疾病,其中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murium,STM)是关键血清型之一,其研究与防控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greA和greB基因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运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greA和greB基因缺失株及其回补株,并对其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Caco-2细胞的黏附及侵袭能力进行检测;利用小鼠模型评估了greA和greB基因缺失对STM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突变株STM LT2ΔgreA和STM LT2ΔgreB;与野生株相比,greA和gre B基因的缺失均不影响其生长速度,但导致STM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力、侵袭力均有所下降;greA和greB缺失降低了STM对小鼠肝、脾的定殖力,并使得STM的LD50分别上升了39.81倍和2.5倍。【结论】greA和greB基因的缺失均可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沙门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转录延伸因子 greA greB 生物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