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长期不同轮作模式对黄壤区稻田土壤碳氮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其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种植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进行了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中,选取水稻单作(RM)、水稻-小麦轮作(RWR)、水稻-油菜轮作(RRR)、水稻-绿肥轮作(RGR)四种种植模式,采集 0~20 cm和 20~40 cm土壤样本,测定有机碳、全氮、活性有机碳氮组分、碳氮转化酶活性,探究作物栽培模式与土壤碳氮养分及碳氮转化酶相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各轮作处理 0~20 cm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E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较RM处理分别提高 22.7%~43.1%、8.3%~77.1%、38.9%~110.7%、31.4%~48.1%.TOC和EOC以RGR处理增幅最高,MBC以RWR处理增幅最高,DOC以RRR处理增幅最高.轮作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全氮及活性氮含量,其中RGR处理全氮、可溶性总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较RM处理分别提高了 31.8%、94.8%、24.9%、51.3%(P<0.05).轮作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碳氮转化酶活性,并降低了BG相对酶活性(RBG)和NAG相对酶活性(RNAG),其中RWR处理蔗糖酶(SUC)、过氧化氢酶(CAT)、β-1,4-葡萄糖苷酶(BG)、脲酶(URE)、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分别较RM处理提高 46.3%、45.2%、38.0%、30.9%、16.5%(P<0.05).20~40 cm土层,轮作处理也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碳氮养分含量及碳氮转化酶活性,以RGR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养分含量与SUC、CAT、UR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NAG活性、RBG、RNAG则呈显著负相关,MBC是影响土壤酶活性最重要的土壤养分因子.[结论]通过合理轮作搭配豆科类绿肥及残茬含量高的作物可提高土壤碳氮养分含量、活性及酶活性,在本研究4个轮作模式中以水稻-小麦和水稻-绿肥轮作对土壤碳氮养分的提升效果最佳.

关键词: 稻田 轮作 有机碳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酒用小麦有机肥施用技术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25

摘要:为了探究酿酒原料小麦本地化供应的可行性,开展不同肥力条件、不同施肥量以及不同施肥方式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试验设置下小麦的群体、产量等性状变化差异,筛选出能够满足有机小麦生产需要、成本适宜,最佳的有机肥施肥方式与施用量。不同地块及施肥水平的研究表明,高等肥力地块产量明显高于中等肥力地块、低等肥力地块,低等肥力地块产量最低。高等肥力地块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中等、低等肥力地块最佳施肥量为300 kg/667 m2;不同施肥方式研究表明,播种期施颗粒有机肥100 kg/667 m2、拔节期追施相当肥效的液体有机肥,该处理下产量最高,为149.42 kg/667 m2,可判定为同等施肥量下(200 kg/667 m2)最佳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施肥量 施肥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业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的立体匹配网络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农机自动驾驶环境感知在行驶边缘病态区域存在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检测和多尺度代价体的立体匹配网络。首先,在特征提取阶段设计边缘分支网络和视差分支网络,利用边缘分支网络有效提取细小物体的几何轮廓信息,并将轮廓作为结构信息嵌入到视差分支网络中;其次,在构建匹配代价阶段设计一种多尺度代价体,不同代价体之间相互约束能够提高匹配像素与候选像素的相关性,同时融合多个代价体能够捕获更多的全局上下文信息进行正则化;最后,在Scene Flow、KITTI 2015以及Middlebury v. 3立体数据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EdgeStereo算法相比,提出的网络模型在Scene Flow、KITTI 2015以及Middlebury v. 3数据集的视差精度分别提高45.8%、14.8%和41.2%,为农业自动驾驶环境感知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农业自动驾驶 立体匹配 边缘检测 多尺度代价体 视差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龄期益蝽对粘虫各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

环境昆虫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益蝽对粘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益蝽若虫对粘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将益蝽按龄期进行24 h饥饿处理,以1头/罐置于塑料罐中,分别投喂不同数量和不同龄期的粘虫,统计不同龄期益蝽捕食粘虫的数量,使用圆盘方程拟合益蝽对粘虫的捕食功能曲线。结果显示,益蝽若虫对粘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其3龄、4龄、5龄若虫均能捕食粘虫3龄、4龄、5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益蝽3龄若虫对粘虫3龄、4龄、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50头、29.90头、4.5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06、0.200、1.042;处理时间分别为0.041 h、0.033 h、0.224 h。益蝽4龄若虫对粘虫3龄、4龄、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47头、15.60头、17.6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67、0.466、0.281;处理时间分别为0.030 h、0.064 h、0.057 h。益蝽5龄若虫对粘虫3龄、4龄、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7.80头、17.20头、8.5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557、0.327、0.286;处理时间分别为0.036 h、0.058 h、0.117 h。可知,益蝽对3~4龄粘虫有较好的控害潜能,对3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对5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

关键词: 益蝽 粘虫 捕食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西梅品种在贵阳地区的引种初报

耕作与栽培 2025

摘要:以2020年从辽宁省引进的5个西梅品种‘理查德早生’‘法兰西’‘红西梅’‘女神’‘蓝蜜’进行露地栽培试验,对5个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及经济学性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物候期观察显示,5个西梅品种在贵阳地区的萌芽期均在3月上旬,初花期和盛花期在3月中下旬,落花期集中在4月上旬,果实着色期在6月下旬至7月,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下旬,落叶期在12月上中旬,其中‘法兰西’成熟最早,‘女神’最晚。植物学特性方面,西梅品种的冠幅和枝梢生长量差异不大,‘法兰西’‘红西梅’‘理查德早生’和‘女神’生长势强,‘蓝蜜’中庸。‘蓝蜜’成花量最多,‘女神’最少,生长势强的品种成花难,成枝力强,早果性差。经济学性状分析表明,‘蓝蜜’的株产量最高,产量达765.05 kg/667 m2,产值15 301元/667 m2,其次是‘理查德早生’。‘女神’单果质量最高,单株产量较低,‘法兰西’‘红西梅’和‘女神’难以形成经济产量。在内在品质方面,‘法兰西’的果实内在品质最佳,其次是‘蓝蜜’。‘红西梅’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女神’总酸含量最高,‘法兰西’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蓝蜜’的糖酸比和固酸比最高。综合表明,‘红西梅’‘女神’‘法兰西’均不适合引种,‘理查德早生’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三年生‘蓝蜜’单果质量为45.97 g,株产量达13.91 kg,产量达765.05 kg/667 m2,产量较高,适应较好,可在贵阳及气候相近地区栽培。

关键词: 西梅 引种 贵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宜机化建园与低产低效桃园改造技术

落叶果树 2025

摘要:针对贵州桃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品种老化、栽植规划不合理、管理困难、桃园郁闭、低产低效等问题,总结了贵州桃宜机化新技术与低产低效桃园改造技术。对6°~15°的缓坡地采用5~7 m的宽行距起垄栽植两主枝Y形树形;6°~25°的坡地采用梯田栽植,“√”形树形;对低产低效桃园根据效益大小确定间伐,品种改接、刨除重栽方式,并在栽植坑内混合有机肥+生物菌肥+表土栽植,解决重茬桃园障碍问题。

关键词: 宜机化 建园 低产低效园 改造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油茶良种在贵州低热河谷区引种表现评价

中国油脂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油茶系列良种在贵州低热河谷区的引种栽培适应性,基于果实、种子、产量及油脂品质等性状指标对云油茶3号、云油茶4号、云油茶9号、云油茶13号和云油茶14号5个良种在贵州低热河谷区的栽培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5个云油茶品种果实性状中,单果质量最大的是云油茶14号,果实均匀度最好的为云油茶9号,果皮厚度最小的是云油茶13号,果形最圆的为云油茶9号和云油茶13号,鲜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最大的均为云油茶13号;5个云油茶品种种子性状中,单籽质量最大的是云油茶9号,种子均匀度最好的为云油茶3号,干籽出仁率、种子含水率和种仁脂肪含量最高的分别是云油茶13号、云油茶9号和云油茶4号;5个云油茶品种产量和油脂品质性状中,云油茶3号的3年平均结果量最高,为3.59 kg/株,云油茶13号的果油率最高,5个云油茶品种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90%以上,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分别是云油茶9号、云油茶14号和云油茶4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云油茶果实、种子、产量性状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云油茶品种的引种表现综合评价高低排序为云油茶13号、云油茶4号、云油茶3号、云油茶14号和云油茶9号。综上,可优先推荐云油茶13号、云油茶4号和云油茶3号在贵州低热河谷区进行推广种植,以丰富贵州低热河谷区油茶品种结构。

关键词: 油茶 引种 产量 品质 适应性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农粱草1号牧草高产栽培及加工利用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5

摘要:川农粱草1号是通过高粱与拟高粱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多年生牧草新品种,通过地下茎实现多年生,种植1次可连续使用3年以上,具有产量高、易管理、品质优、适口性好、利用方便等优点,是饲养牛和羊的优质高产牧草。从选地整地、施肥、适时种植、种植方式、田间管理、青饲、青贮和留茬保种方面总结了川农粱草1号栽培及加工利用技术,以期为川农粱草1号在贵州省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牧草 川农粱草1号 栽培技术 加工利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糯谷子品种(系)适应性评价

耕作与栽培 2025

摘要:为评价糯谷子新品种(系)在遵义地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为新品种(系)推广提供参考。以GZ01、GZ02、黔谷1号(ck)等7个糯谷子品种(系)为材料,在正安县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系产量均高于对照,不同品种(系)间差异显著,其中GZ06、GZ04、GZ02的产量排名前三;参试品种(系)生育期为119~137 d,其中GZ05生育期最长,GZ02最短;不同品种(系)穗长在29.6~42.2 cm之间,其中GZ05穗长最长,对照穗长最短;参试品种(系)均有较好的抗性,未发生病害。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GZ04、GZ06和GZ02的加权关联度值依次最高,表明GZ04、GZ06、GZ0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适应性强,可在遵义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糯谷子 品种(系)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仁怀高粱-马铃薯一年三熟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农技服务 2025

摘要:为酒用高粱种植地区高粱轮作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探索并总结出高粱间作春马铃薯-轮作秋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能实现一年三熟,一地三产出,经济效益高,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为高粱间作马铃薯一年三熟制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要点、田间水肥与病虫害管理等方面介绍高粱-马铃薯一年三熟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关键词: 高粱 马铃薯 套作 轮作 一年三熟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