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磷胁迫下高羊茅转录组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挖掘响应低磷胁迫的相关基因,探讨高羊茅抵御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用KH2PO4浓度为0.005 mmol/L的Hoagland全营养液模拟低磷胁迫处理下的高羊茅作为研究材料,应用HiSeq4000 PE-250测序平台对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获得低磷胁迫处理下高羊茅叶片中2 269个DEGs。GO富集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高羊茅中的DEGs均显著富集到叶绿体被膜、叶绿体基质、酸性磷酸酶活性、去磷酸化、蔗糖-1F果糖基转移酶活性等过程中;KEGG途径富集分析表明,高羊茅低磷胁迫处理下的DEGs显著富集的代谢途径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甘油酯类代谢、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等。转录因子鉴定结果显示高羊毛低磷胁迫处理下差异表达数量最多的转录因子主要来自C3H、NAC、C2H2、WRKY、bHLH等转录因子家族;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初步获取了高羊茅响应低磷胁迫的基因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高羊茅抗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贵州省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推动贵州省优质稻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贵州省内优质稻基地、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进行深入调研,从优质稻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优势和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贵州优质稻生产具有生态环境与种质资源优势,优质稻种植面积大、单产高,2022年优质稻种植面积45.3万hm2,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3.8%;单产7.03 t/hm2;总产318.6万t,占贵州省水稻总产的80.7%。建议充分利用贵州省自然资源和稻种资源优势,加强优质稻产业规划布局和政策支持,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升优质稻加工和储藏水平以及强化稻米品牌建设,进一步推进贵州省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贵州稻米市场竞争力。


生物降解膜在辣椒绿色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耕作与栽培 》 2025
摘要:聚乙烯地膜残留对辣椒可持续生产不利,为促进辣椒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本试验开展了不同厚度和颜色的生物降解膜在辣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生物降解膜为产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相同厚度(0.010 mm)及材质生物降解膜,黑膜比白膜作用下的辣椒植株生长、产值更为显著;相同颜色(黑色)及材质生物降解膜,厚度为0.010 mm比0.008 mm下的辣椒单株挂果数、单果重、产值较为显著;厚度为0.010 mm的黑色生物降解膜对辣椒植株增产效果最突出,增产198.88 kg/667 m2,其黑色生物降解膜降解作用较符合辣椒种植的生育周期及防草性能,使用后免回收,节约生产成本。


11个辣椒品种在遵义地区的比较试验
《农技服务 》 2025
摘要:为筛选适合遵义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抗辣椒品种,以艳椒425为对照,在遵义地区对10个辣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石辣9号、石辣122、珠丰1号产量较高,分别为2 283.19 kg/667m2、2 202.13 kg/667m2、2 342.71 kg/667m2,从产量方面考虑可在当地进行推广种植,种植石辣9号时要提前进行疫病防治。珠丰2号、尖丰1号产量较低且抗病性差,不宜大规模推广种植,但珠丰2号株高、主茎长度较高、株幅窄、果短且果宽、单果重量较大,属于较早熟品种;尖丰1号株高和主茎长度较低,果短且果宽、单果重量较大,对有以上需求的农户可根据目标选择种植,注意严格防治病毒病和炭疽病。对于要求辣椒果实厚、主茎长及株幅宽的晚熟品种可推荐种植石辣1号,注意防治疫病和炭疽病;对要求果长且果窄则可推广种植常规圆珠椒、珠丰1号,注意防治炭疽病。卓椒圆珠较常规圆珠椒在抗病性和产量均表现较优,更适于大规模推广种植。


一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L蛋白致弱突变株的拯救及其免疫效力评价
《中国兽医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防控流行的基因Ⅶ型新城疫,以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为骨架,将其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突变为La Sota株相应序列并且将其L蛋白第1159位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获救1株NDV L蛋白突变弱毒株并命名为rNDV-Fmut-LK1159R。rNDV-Fmut-LK1159R突变株在鸡胚中连续传代至第15代,突变位点能稳定遗传。rNDV-Fmut-LK1159R突变株和La Sota株分别以1×10~7EID50/羽的剂量免疫4周龄SPF鸡1次,免疫21 d后使用基因Ⅶ型NDV攻毒,攻毒剂量为1×10~5EID50/羽。结果表明,rNDV-Fmut-LK1159R突变株能显著提高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显著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对SPF鸡提供完全免疫保护,并有效阻止排毒和抑制病毒在其脏器内复制。综上所述,rNDV-Fmut-LK1159R突变株免疫原性优良,具有成为基因Ⅶ型新城疫弱毒疫苗候选株的潜力。


辣椒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为研究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对200份辣椒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考察的性状变异系数大;性状之间相关性紧密,大多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考察性状与产量相关性从高到低为单果重、株高、果肉厚、果横径、茎粗、单株果数、果长、第一节间距;单株果数、单果重、果横径、果肉厚、果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显著,单株果数通过果横径、果肉厚、单果重对单株产量产生负效应;果长通过果横径、果肉厚、单果重对产量产生负效应;果横径通过单株果数对产量产生的负效应较大,通过单果重产生的正效应较大;果肉厚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而通过单株果数和果肉厚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单果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通过单株果数对产量产生的负效应较大,而通过果横径对产量产生较大的正效应。所考察的辣椒性状之间相互关系复杂,单株果数、单果重、果横径、果肉厚、果长直接调控产量,在育种中可着重考虑单株果数。在后续研究中应扩大性状考察范围,以更深入研究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SPSSPRO 产量


镉对牛肝成纤维细胞MT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镉对牛肝成纤维细胞MT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0.625,1.25,2.5,5,10μmol/L)镉处理牛肝成纤维细胞24 h和48 h,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处理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牛肝成纤维细胞的损伤逐渐加剧。处理24 h,与对照(未用镉处理的牛肝成纤维细胞)相比,1.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2.5,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1.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6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8 h,与对照相比,0.625,1.25,2.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24 h,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镉处理的细胞凋亡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8 h, 2.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提高(P<0.01),0.625,1.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24 h,与对照相比,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极显著提高(P<0.01),0.625,1.25,2.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极显著降低(P<0.01),0.625,1.2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8 h,与对照相比,0.6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极显著提高(P<0.01),1.25,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0.6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显著提高(P<0.0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极显著降低(P<0.01),1.25,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镉可导致牛肝成纤维细胞损伤,促进细胞中MT基因的表达,长时间(48 h)镉暴露会促进细胞凋亡,但长时间高浓度(2.5μmol/L以上)镉暴露会使MT基因表达量降低,同时高浓度镉会促进G1期细胞增殖,抑制S+G2期细胞增殖。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及偏分离标记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蓝型紫叶油菜‘10-Zi006’为父本、绿叶油菜‘10-4438’为母本杂交,以‘10-4438’回交构建BC1作图群体并基于简化测序构建连锁遗传图谱。利用DArT-Seq技术对BC1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共获得3 404个SNP标记和5 968个in silico DArT标记,筛选高质量SNP标记构建框架遗传图谱,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标记位置顺序”的方法,逐步添加包含偏分离标记在内的其他SNP标记及in silico DArTs标记,利用MSTmap在线分析软件,最终构建了一张包含9 212个多态性标记、1 614个标记位点、覆盖3 616.38 cM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平均遗传距离2.24 c M,包含21个连锁群,覆盖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在构图的9 212个多态性标记中,偏分离标记(P<0.05)共计767个,占总标记数的8.33%,偏分离标记在染色体上表现为成簇分布且形成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A2、A1、C4、C6染色体上,其中A2染色体340个多态性标记全部为偏分离标记,占总偏分离标记的44.33%。本研究为甘蓝型油菜叶片花青素含量等性状的遗传解析及改良打下了基础。


'苟当3号'水稻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苟当3号’水稻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以‘苟当3号’水稻DNA为材料,使用Nova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组装、注释、图谱构建、密码子偏好分析、SSR位点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1)‘苟当3号’水稻叶绿体基因组总长134 551 bp,由一个大单拷贝区(80 604 bp),一个小单拷贝区(12 343 bp),以及两个反向互补区(20 802 bp)组成。(2)在‘苟当3号’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36个基因,其中90个蛋白编码基因、38个t 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在检测出的136个基因里有21个基因含有内含子,内含子长度最长的是trn K-UUU,为2 488 bp,而内含子长度最短的是rpl16,为125 bp。(3)‘苟当3号’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亮氨酸,最低的是半胱氨酸,且密码子偏好A/T碱基结尾。(4)共检测到17个长重复序列和128个简单重复序列,有81.25%的简单重复序列是由A/T组成,表明大多数简单重序列位点具有A/T碱基偏好性。(5)‘苟当3号’与其他21个稻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苟当3号’与粳稻的亲缘关系更近,其次籼稻与粳稻在进化树中处于不同的分支。该研究获得了‘苟当3号’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信息,为‘苟当3号’的系统进化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