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平邑甜茶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作为砧木,被广泛应用于苹果生产。为进一步提高平邑甜茶的离体快繁效率,以平邑甜茶春季幼嫩新梢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组培苗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建立平邑甜茶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平邑甜茶新梢带芽茎段用75%酒精处理30 s+2%次氯酸钠溶液处理12 min的消毒效果较好,成活率达81.1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IBA,增殖系数为7.0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15 mg/L NAA,该处理下的生根率为75.55%,平均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为3.23条、3.57 cm;生根后的组培苗在蛭石∶珍珠岩∶营养土质量比为1∶1∶1基质中的移栽成活率为90%。该离体快繁体系,为周年培育平邑甜茶砧木苗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平邑甜茶 离体快繁 外植体消毒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的室内毒力,为精准防控魔芋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魔芋茎腐病病原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F.solani对 75%肟菌·戊唑醇(WG)和 400 g/L氟硅唑(EC)等 1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F.solani对果糖和硝酸钾利用率较高,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 0.931 cm/d和 0.914 cm/d;适合用OA或PDA作为基础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 0.879 cm/d和 0.817 cm/d.F.solani最适pH为 8,其菌丝生长速率为 0.821 cm/d.病原菌丝在≥65℃温度下处理 10 min后无生长活性.75%肟菌·戊唑醇(WG)和 400 g/L氟硅唑(EC)对 F.solani毒力较高,EC50 分别为 0.890 0 μg/mL和1.002 5 μg/mL.[结论]F.solani利用率最高的碳源是果糖,氮源是硝酸钾,适合在OA或PDA中培养及弱碱性环境中生存,菌丝致死温度为65℃.肟菌·戊唑醇和氟硅唑对魔芋茎腐病防效较高.
关键词: 魔芋 魔芋茎腐病 腐皮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 室内毒力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与SNP分子标记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30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为材料,在2个环境下种植,结合油酸含量的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利用EMMAX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群体的油酸含量分布呈连续性双峰分布,受2个主效基因位点控制;GWAS分析检测到一个控制油酸含量性状的主效QTL位点,位于C03染色体的第53853975~57808820位碱基之间,贡献率为62.51%,与chrC03_53853975(A/G)、chrC03_57808820(C/T) SNP分子标记及峰值SNP分子标记chrC03_56392730(G/T)紧密连锁,对应碱基突变导致多态性。峰值SNP等位基因为TT时,该性状表型效应值为57.93%。本研究首次揭示一种甘蓝型油菜籽油酸含量性状的C03染色体主效QTL位点及其SNP分子标记,贡献率高,为该性状的高效改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板青颗粒特征图谱及其质量相关性研究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24
摘要: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检测板青颗粒中靛玉红含量的方法,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色谱柱选用Eclipse Plus C18柱(4.6 mm×250.0 mm,5μm),检测波长289 nm,以甲醇-水(77∶23)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显示,在对靛玉红定性分析中线性关系良好(R2=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8.07%,12批次样品中检测出共有峰7个,相似度为0.791~1.000。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板青颗粒中靛玉红含量的测定及板青颗粒质量评价。


优质杂交稻T香优557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中南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优质杂交稻T香优557的高产潜力,利用2年8个生态区域点试验资料,对全生育期、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T香优557有效穗数、产量、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共4个变量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通径分析发现,对T香优557产量直接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粒数。
关键词: 优质杂交稻 T香优557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通径分析


早春鲜食辣椒品种引进鉴选与评价
《中国瓜菜 》 2024
摘要:为助推贵州早春鲜食辣椒产业的发展,以引进的36个辣椒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品比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及产量等指标,筛选适宜贵州早春种植的鲜食辣椒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材料中17个为早熟品种,其中黔辣972始收期最短,仅为47 d;世研青峰发病率最低,仅为1.28%;摇钱树616校正产量最高,为2 971.07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2.3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个辣椒品种可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辣椒品种产量最高。摇钱树616、黔辣956、黔辣972、黔辣991及美螺等辣椒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贵州东南部低海拔富热区域早春种植。


水稻重金属叶面调控剂筛选试验研究
《耕作与栽培 》 2024
摘要:叶面调控技术作为有效抑制土壤重金属进入农作物的技术手段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 5 种市售叶面调控剂,于贵州省德江县进行试验,以验证不同调控剂对 5 种重金属(镉、汞、砷、铅、铬)在稻田土壤、水稻籽粒中富集情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喷富调控剂能增加水稻产量,降镉灵调控剂能减少水稻籽粒中镉重金属富集,同时能降低土壤重金属中镉含量.综上,降镉灵调控剂是该试验条件下最优调控剂,这对我国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渔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研究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贵州段的生态修复,对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省级决策部署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和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现状走访调研,结合《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对贵州省“十三五”期间生态渔业发展成效、制约因素及发展机遇进行了梳理。依据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指导性文件《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贵州省生态渔业产业特点,探索性提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并进一步从拓展生态渔业空间、推广多样化生态养殖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休闲渔业、加大渔业科技创新投入及完善生态渔业制度保障体系6个方面提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对策,期望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不同药剂与施药时期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辣椒炭疽病的适宜防治药剂和防治时期,为辣椒炭疽病化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已登记的15种辣椒炭疽病防治药剂单剂(25%咪鲜胺EC、80%波尔多液WP、50%肟菌酯WG、22.7%二氰蒽醌SC、70%代森锰锌WP、40%百菌清SC、30%琥胶肥酸铜WP、80%克菌丹WG、22.5%啶氧菌酯SC、85%三氯异氰尿酸SPX、40%苯醚甲环唑SC、500 g/L氟啶胺SC、50%咪鲜胺锰盐WP、250 g/L嘧菌酯SC和25%吡唑醚菌酯SC)和1个混剂(40%苯甲·吡唑酯SC)为药剂处理,选取贵州辣椒炭疽病的3个主要致病菌菌株(C. scovillei GL 17-25、C. gloeosporioides GL 17-42和C. fructicola GL 17-147)为防治对象,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对药剂进行初筛,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适宜的药剂和防治时期。【结果】25%咪鲜胺EC、50%咪鲜胺锰盐WP、70%代森锰锌WP对3种辣椒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为100.00%;离体果实接种试验表明,除70%代森锰锌WP外,各药剂的平均预防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25%咪鲜胺EC对3个菌株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平均值分别为72.48%和60.01%,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43.53%和30.36%)。相比发病中期用药,发病初期用药的病情指数低、防效高,25%吡唑醚菌酯SC和40%苯甲·吡唑酯SC的防效显著(P<0.05)高于25%咪鲜胺EC,前两者发病初期用药的防效分别为86.99%和88.59%,发病中期用药防效分别为50.87%和45.48%。【结论】25%吡唑醚菌酯SC和40%苯甲·吡唑酯SC能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防治时期以发病初期为佳。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药剂 防治时期 菌丝生长抑制率 防效 贵州


贵州典型蛋白原料的回肠末端生物学效价评定及减量替代豆粕的适宜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评定贵州典型蛋白原料在生长猪中的养分生物学效价,为合理利用蛋白原料减量替代猪日粮中豆粕,降低饲料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成功完成直肠吻合和十二指肠“T”瘘管手术的试验猪6头,完全随机分成2组,每组3头,每头1个重复,单头单笼饲养,采用活动尼龙袋法评定贵州典型蛋白质饲料原料鱼粉、豆粕、双低菜籽粕、黄豆、普通菜籽粕、DDGS(玉米酒精糟)和棉籽粕的回肠末端生物学效价。【结果】贵州典型蛋白饲料原料鱼粉、豆粕、双低菜籽粕、黄豆、普通菜籽粕、DDGS和棉籽粕的粗蛋白(CP)、有机质(OM)、粗脂肪(EE)、钙(Ca)、磷(P)和粗纤维(CF)常规养分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6.98%~79.81%、64.45%~82.69%、72.83%~87.34%、45.06%~55.65%、53.04%~61.42%和13.02%~19.48%。7种蛋白饲料原料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为51.49%~93.90%,标准消化率为54.36%~96.23%。原料养分CP和EE与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模型分别为y=0.49x+45.05 (R~2=0.604 9)和y=0.855x+72.95(R~2=0.868 7)。豆粕氨基酸含量与其回肠末端表观和标准消化率的相关模型分别为y=0.006 8x+61.60(R~2=0.600 1)和y=0.005 9x+66.44(R~2=0.653 2)。【结论】综合成本和氨基酸回肠末端标准消化率,DDGS适合用于猪饲料豆粕减量替代。
关键词: 猪 饲料 豆粕减量 减量替代 生物学效价 表观消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