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渗漏池法研究施肥对东北中部雨养区玉米氮素地下淋溶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2013年,对东北玉米土壤氮素地下淋溶年际发生规律和氮排放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淋溶年平均发生7~8次,受降雨影响较大,其中6月和7月的淋溶次数占全年的2/3。农田氮素淋溶排放强度年际间差异较大,最高值与最低值差8倍左右,农田本底(不施肥)流失量平均为5 kg/hm2,各施肥处理在4.53~7.17 kg/hm2,农田本底氮素流失70%以上,整体来看,北方农区氮素的地下淋溶强度不高,约占施氮量的5%左右,受降雨、施肥、土壤类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城市园林绿化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5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行业也随之崛起,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以及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更加高效、高质地完成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工作,尤其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城市基础建设。其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是关系到工程能否完成预定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时期选择和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有效管理和质量提高的方法。


抗苄嘧磺隆雨久花乙酰乳酸合成酶突变的研究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结合RT-PCR方法克隆抗苄嘧磺隆雨久花生物型和敏感性雨久花生物型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cDNA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与敏感性的雨久花ALS相比,公主岭(GZL)抗性生物型中第197位脯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第556位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柳河(LH)抗性生物型中第358位天冬酰胺突变为天冬氨酸;磐石市(PS)抗性生物型中第525位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分析表明,高度保守区Domain A的第197位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可能是导致公主岭稻区雨久花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他抗性生物型抗性产生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PEPC基因在高油品种吉花4号及其亲本中的表达比较
《花生学报 》 2015
摘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控制花生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了PEPC家族5个基因(AhPEPC1、AhPEPC2、AhPEPC3、AhPEPC4和AhPEPC5)在高油品种吉花4号及其两个亲本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种子发育的前期,吉花4号中AhPEPC1~4基因的表达量低于其父本唐油4号中AhPEPC1~4基因的表达量。AhPEPC5基因的表达量在吉花4号和唐油4号种子发育前期差异不大,但在果针入土后65d,唐油4号中AhPEPC5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吉花4号。


去除遮阴后自然强光对小偃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淮地区冬小麦生育后期常出现阴雨寡照及连阴骤晴等不良气候,本试验目的是阐明弱光逆境解除后自然强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在抽穗至开花期对小偃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小偃81和212遮阴处理(约自然光40%),10 d后去除遮阴,测定恢复过程中亲本与杂交后代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等参数。去除遮阴初期,亲本与杂交后代都发生了光抑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a/b比值、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光系统II(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非光化学猝灭(NPQ)和电子传递到QA下游的概率(Ψo)都低于对照,并且随着去除遮阴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杂交后代小偃81在去除遮阴后比其2个亲本和另一杂交后代品系212具有相对更高的Pn、ΦPSII和Ψo,表明小偃81对环境光强变化的适应性优于其亲本,且相对较高的PSII光化学效率活性和稳定性是其在去除遮阴后拥有更高Pn的原因之一。小偃81更能适应黄淮地区小麦生育后期光照不足和连阴骤晴的不良气候。


不同供磷水平对水稻干物质累积、磷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吉林省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依据产量(y,kg/hm2)与施磷量(x,kg/hm2)关系建立线性加平台方程得出最高产量的施磷量为106.7 kg/hm2,产量为10 687 kg/hm2。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和磷素的积累和分配趋势一致,P120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磷素于抽穗期后均为最大。施磷可显著提高茎鞘中磷素的转运量,P120处理茎鞘和叶片磷转运量、转运率、籽粒贡献率均为最大。水稻的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利用效率、磷肥当季回收率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综合产量与效益、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效率等因素,采用最佳经济磷肥用量134.0 kg/hm2较为适宜。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单粒播种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吉林省湿润冷凉区,耕地多为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0%。受气候及地理状况的影响,很难实施大型播种机械作业。只能采用便携式播种施肥器和滚动式播种施肥器完成玉米单粒播种技术。该技术省种省时省工,减少播种种子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显著[1-2]。由于单粒播种技术掌握的不全面,玉米播种后,容易发生苗期生长参差不齐或者


秋葵的栽培技术及生产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与技术 》 2015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特种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秋葵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菜,逐渐被大家青睐。从整地做畦、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黄秋葵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秋葵栽培种植参考。该文介绍秋葵的生态特性及其在东北地区的栽植技术,以为秋葵的生产提供指导。


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白粉病抗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小麦近缘物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新亚基和抗白粉病基因新类型,以小麦品种中国春和Alcedo(来自德国)为对照,对133份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进行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分析和白粉病抗性调查。HMW-GS分析发现,25份材料与对照小麦的HMW-GS类型不同,其中,含外源染色体HMW-GS的有16份;亲本部分HMW-GS发生沉默的有2份;含外源染色体HMW-GS且亲本的部分HMW-GS发生沉默的有7份。在含外源HMW-GS的材料中,73.9%的HMW-GS来自于小麦近缘物种第1同源染色体,17.4%的HMW-GS来自第2、3和5同源染色体。白粉病抗性调查显示,尾状山羊草E#1、两芒山羊草2Mbi#1、沙融山羊草4Ssh#8、高大山羊草6Sl#3和簇毛麦5V#3S染色体上可能含有抗小麦白粉病新基因,值得进一步向小麦转育。本研究发现的新HMW-GS和潜在抗小麦白粉病新基因为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小麦抗病育种与品质改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麦育种 近缘物种染色体系 高分子谷蛋白亚基 白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