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树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姜皇庄1号枣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从金丝小枣中选出的抗裂优良新品系,1998年通过河北省科委组织的鉴定。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为6.1 g,最大9.5 g,果皮红色,皮较薄,肉厚0.9 cm,可食率为92.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8.4%,维生素C 4780 μg/g,品质极佳。适于干制和鲜食,特点是成熟期遇雨不裂果。在沧州地区,4月中旬发芽,5月下旬始花,8月上旬果实着色,10月上旬成熟,11月上旬落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盐、旱胁迫,结合田间实际测定的方法,对基因枪法获得的转BADH基因小麦多个株系的不同世代材料进行了耐盐、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旱、盐胁迫条件下,转BADH基因小麦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发育以及质膜保护等方面均比受体品种(对照)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田间生长条件下的转基因株系,其叶片蒸腾强度比对照明显降低,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
BADH
耐盐性
耐旱性
《中国棉花
》
2003
北大核心
《昆虫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生物测定和生物化学方法比较了棉蚜Aphisgossypii对吡虫啉抗性 (约为 7倍 )和敏感品系几种主要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氧化胡椒基丁醚对两个品系均无明显增效作用。抗性品系中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比活力均明显高于敏感品系 ,抗性品系中羧酸酯酶的Km 值也显著高于敏感品系 ,说明抗性品系羧酸酯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明显高于敏感品系。上述结果证明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力增强在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棉蚜
吡虫啉
抗性机理
解毒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土壤肥料与环境科学研究在土壤普查与肥力监测、施肥理论与技术、土壤质量评价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望了新世纪我省土壤肥料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肥料
资源环境
回顾
展望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河北省不同地区影响持续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防治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提高水热资源利用率为主要目的的农田保护性耕作几大技术体系。河北省北部一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应以防治土壤沙化退化为主;丘陵、坡地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河北中南部平原两熟制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水热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区域适应性
土壤沙化
水土流失
水热资源
《园艺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标无核’是以二倍体‘郑州早红’×四倍体‘巨峰’育成的三倍体无核葡萄品种。果实极早熟,比‘巨峰’早熟30 d,果粒大,紫黑色,无核,果肉较脆,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4%,结实力强,丰产,抗病,适应范围广,适宜鲜食和加工罐头。
关键词:
葡萄
三倍体
无核
品种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在英格拜尔甜椒中发现的甜椒雄性不育源,经采用杂交、自交、测交、兄妹交等方法,选育出雄性不育性与优良农艺性状、抗病性、高配合力高度统一的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遗传简单、不育性稳定、恢复源广泛、配合力高、可较快地培育出不同类型的优良一代杂种。利用AB91已选育出早、中、晚熟配套的系列甜椒杂交种,解决了我国甜椒一代杂种种子生产人工去雄的难题。
关键词:
甜椒
核型不育
选育
杂优利用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n配子在植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自发、诱发2n配子已在马铃薯、苜蓿、红三叶草、越桔等作物的育种实践中应用,并分别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关于植物2n配子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近期取得的研究结果;植物自发、诱发2n配子在有性多倍化、利用种质资源、传递杂种优势、克服胚乳平衡数障碍、克服自交不亲合、马铃薯实生育种及其他领域应用的优越性和已取得的成果;国际国内通过轮回选择、2n花粉机械分离、诱导基因突变及直接诱导2n配子等方法提高2n配子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2n配子育种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
2n配子
应用
综述
《核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旱稻基因型旱 65(OryzasativaL .)为母本 ,稗草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 ,获得实粒种子。连续 5年试验结果表明 :( 1 )F0 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去雄 82 4朵小花 ,结实率为 1 2 1‰。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育性正常 ,结实率 92 2 6% ,单株产量超母本 80 3 9%。 ( 3 )F2 农艺性状分离严重 ,但育性无分离。群体 40 5株无不育株出现。选育出的优良变异单株“远F2 1” ,超亲优势为 55 64%。 ( 4)对“远F2 1”衍生F3株系 1 60株考种株穗数、株高、穗长、主茎穗一级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诸性状 ,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 2 3 2 %、1 5 1 8%、47 2 6%、3 3 84%、2 4 2 6%及 2 1 62 % ,差异显著。 ( 5)F5光合速率测定 ,超母本2 9 72 %。远缘杂交对不同属间引入目的基因 ,非常有效。
关键词:
旱稻
长芒稗
远缘杂交
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