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未来农艺节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河北省农田用水浪费的主要路径。提出了减少地面蒸发损失和使降水有效利用是未来农业节水的主攻方向。根据研究成果,阐明了农艺节水技术潜力在目前经济用水量基础上还有100mm左右。并针对河北省灌溉农田、旱作农田和设施农田分别提出了深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基因的RAPD标记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籼3037诱变得到新的类病变坏死突变体Sp1801,以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与其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并利用RAPD技术对此突变相关基因进行了遗传连锁分析,引物OPI11和OPL03扩增的稳定的差异片段与突变性状紧密连锁,两标记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6cM和5 6cM,并且两差异片段分别为556bp和944bp,因此OPI11 556和OPL03 944可以作为此突变基因的RAPD标记。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OPI11 556与一个抗稻瘟病基因pib有高度同源性。


陆地棉亲本不同组配模式杂交后代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亲本组配原则下转Bt基因抗虫亲本(简称pr)、常规亲本(简称p)三种组配模式(pr×pr、pr×p、p×pr)杂交一代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纤维品质、抗病虫性的差异,并将具有同一抗虫亲本或常规亲本但模式不同的组合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组配模式杂种一代铃重、衣分、子指、株高均具有正向优势,而果枝数、单株铃数低于对照,pr×p组配模式杂种一代平均产量最高,铃重增加明显;pr×pr平均产量较高,单株铃数最多,纤维比强度稍好,而麦克隆值偏高;p×pr抗病性好,棉纤维略长,但比强度较差;三种组配模式抗虫性没有明显差异;组配模式相同亲本不同或有一个或两个(正反交)相同亲本但组配模式不同其杂种一代差异均较大。


耗竭土壤钾素的固定及对棉花钾素营养的作用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室内模拟和生物耗竭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钾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淹水可以减少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淹水比20%田间含水量钾素的固定减少2~29mg/kg。当土壤经过干湿以后,土壤会发生明显的固定钾作用,土壤含钾量越高,固定钾能力越强。棉花吸收的钾素中有80%来自于土壤非交换性钾,盆栽生物耗竭与连续种植10年棉花的田间土壤,具有相同的结果,土壤交换性钾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不再下降,而1mol/LHNO3不能提取的钾(层间钾)一直在下降。


利用减法AFLP有效标记小麦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3 SCI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AFLP中样品间共同片段对多态性片段识别的干扰 ,作者建立了一种“减法AFLP”标记技术 ,并运用这种技术成功对小麦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进行了标记。运用该技术 ,样品间的共同扩增片段显著减少 ,在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上带型差异十分明显 ,多态性片段很容易分辨。其真实性通过将其中两条成功转换成外源染色体片段特异的SCAR标记得到了验证。减法AFLP标记技术的建立为标记作物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减法AFLP 减法杂交 AFLP 外源染色体片段 小麦


太行山区菜用型香椿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香椿又名椿头、椿芽。香椿的芽和嫩叶是上等蔬菜,河北省的太行山区具有种植香椿的历史,但多以零星种植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品种的多样性及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迫切要求,菜用型香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2001年井陉县洞阳坡村开发荒山万亩,栽植10万株菜用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