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椰菜与青花菜DNA标记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花椰菜与青花菜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其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国内外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章从构建遗传图谱、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DNA指纹图谱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DNA标记在花椰菜和青花菜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1-MCP处理对脱壳茭白木纤化与细胞结构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1-MCP处理对常温和低温贮藏期间脱壳茭白木纤化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0.5μL/L的1-MCP处理可较好保持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茭肉的外观品质,抑制乙烯的产生,减少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抑制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下降和原果胶含量的增加,减轻茭肉木纤化过程。用透射电镜观察常温贮藏6 d后的茭肉超微结构,发现1-MCP处理的细胞较对照细胞内含物丰富,胞间连丝仍然清晰,证实了1-MCP处理可延缓脱壳茭白的衰老过程。


拟南芥SWR1复合体亚单位编码基因ARP6和SWC6的水稻同源基因功能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T-PCR的方法分别克隆出拟南芥SWR1复合体亚单位编码基因ARP6和SWC6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OsARP6和OsSWC6,对其组织表达特异性进行了分析。构建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分别转化拟南芥突变体arp6和swc6,它们在阳性植株表达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突变性状回复,表明在拟南芥和水稻之间,这些基因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本研究结果为水稻中存在SWR1功能复合体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也有助于探明该复合体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红沙枇杷‘大红袍’与白沙枇杷‘宁海白’糖积累及代谢的差异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沙枇杷品种‘宁海白’和红沙枇杷品种‘大红袍’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发育进程中果实糖含量、蔗糖与山梨醇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果实发育与糖积累进程基本相似,蔗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山梨醇含量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果糖与葡萄糖是这两个品种积累的主要糖,90%左右的果糖与葡萄糖是在成熟前3周内积累的;两个品种间果糖含量差异较大,‘宁海白’的果糖含量比‘大红袍’高约1/3,而葡萄糖含量仅高8%。转化酶、SS分解活性和SDH的变化趋势基本类似,都是幼果期较高,此后随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到果实发育后期又转为上升直至成熟;SS合成活性和SPS活性变化与前面几个酶的变化趋势不同之处是成熟时的活性又有所下降。‘宁海白’的转化酶、SS分解活性均高于‘大红袍’,特别是果实发育后期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远高于‘大红袍’,而SDH活性是‘大红袍’略高于‘宁海白’。以上结果表明,枇杷品种间糖含量的差异与其代谢酶的活性水平有关。


家蚕孤雌生殖系与有性生殖系亲本的血液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蚕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解析家蚕孤雌生殖的发生机制,采用双向电泳(2-DE)、基质辅助质量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高发生率和高孵化率的家蚕孤雌生殖系与其有性生殖系亲本的血液蛋白质组成进行比较分析。较其有性生殖系亲本,孤雌生殖系幼虫在5龄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血液中的差异蛋白不完全相同。对6个持续表达和差异明显的蛋白进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其中2个蛋白分别是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8A,推测这2个蛋白及其余4个未被鉴定出的蛋白与2种生殖方式家蚕品系的生长发育、生殖等过程的调节有关联。
关键词: 家蚕 孤雌生殖系 有性生殖系 血液蛋白质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质量飞行时间质谱


As~(3+)和As~(5+)在番茄幼苗中的吸收积累差异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利用砂培的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As3+和As5+污染处理下的番茄幼苗的生长试验。分别设置了2、10 mg.L1两个处理质量浓度,从两片真叶时开始处理,在人工气候箱中栽培7 d后,进行取样分析植株总砷含量,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以及干质量等生长特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砷污染下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减少,表现为抑制生长的效应,并且高质量浓度时抑制效应越明显,但是根长受到的影响不大,而鲜质量和干质量都以对照为最高,并随着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有减少的趋势,并且在相同质量浓度下,As3+处理与As5+处理相比,植株的鲜质量显著减少,干质量只有在高质量浓度处理下才会显著减少。(2)番茄幼苗植株对As3+和As5+的吸收积累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s3+易于被植株吸收,相同质量浓度下的吸收量最高可达As5+的14.3倍。


人工miRNA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RNA是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基因表达负调控因子。人工miRNA是利用天然miRNA生成和作用原理设计的,以一个或多个特定基因为靶标的小RNAs分子,它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基因的表达。目前人工miRNA技术在调控基因表达、抗病毒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天然miRNA的作用原理,amiRNA的优化设计,基因构建及应用技术的最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