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MS高粱保持系叶绿体基因ps1A1和ps1A2片段的克隆与序列比对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以 15种包括同质异核和同核异质高粱材料的总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 .196个随机引物中 ,引物Y 19扩增得到一个很有规律的差异片段SAY 192 3 0 0 .该片段只出现在 4个保持系 (B)和 3个恢复系 (R)中 ,而不出现在 6个不育系 (A)和 2个杂种F1中 .进一步对cms A1、cms A2两套 8个材料 (A/B/R/F1)的总DNA、mtDNA和cpDNA用引物Y 19进行扩增 ,发现片段SAY 192 3 0 0 仅在cpDNA得到 .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了片段SAY 192 3 0 0 的叶绿体来源 ,同时也表明在cms胞质中该片段所在区未发生插入、缺失等大的结构变异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该片段为叶绿体ps1A1和ps1A2基因的部分序列 .图 6表 2参 19
关键词: 高粱 细胞质雄性不育 ps1A1和ps1A2基因 序列分析


一种经济实用的目标DNA片段回收法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一种经济、实用 ,不需任何特殊设备和试剂的从普通琼脂糖胶中回收目标DNA的新方法。首先用普通琼脂糖电泳使PCR产物分离 ,在长波长紫外灯下切割目标带胶块 ,然后制备一块新胶 ,插上两把相同的大齿梳子 ,形成“加样孔”和“回收孔”。将胶块置于“加样孔”后 ,进行二次电泳 ,并在紫外下时时监测 ,待目标带进入“回收孔”时 ,吸出DNA溶液 ,经无水乙醇沉淀后 ,可用于PCR扩增、探针制备等研究


高粱恢复系黑恢1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用优良高粱恢复系J76 4 5早和优质黑高粱 2 0 87进行有性杂交 ,对其分离后代进行选择、加代 ,育成子粒黑色的高粱恢复系黑恢 1。研究表明 ,该恢复系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 ,综合农艺性状好 ,对A1,A2 ,A5,A6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有较好的恢复能力 ,并在其F1测交后代中表现出较好的配合力。


中国塑料薄膜覆盖农业
《中国工程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全面论述了塑料薄膜覆盖农业的研究与应用。地膜覆盖对我国传统覆盖技术产生重大突破 ,近 2 0年以来 ,由于地膜覆盖的应用使我国农业产生了许多重大变革 :扩大了适种区 ,调整了作物布局 ,提高了复种指数 ,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和盐碱地区的农业发展。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是 :提高土壤温度 ,保蓄土壤水分 ,稳定土壤环境 ,提高光、热利用效率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出了塑料薄膜覆盖的问题与展望。


论最小因子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中的问题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最小因子理论经 10 0来年的证实仍有不足之处。研究表明 ,尽管作物施肥存在最小因子优势效应 ,但它与现代高产施肥获得地力潜在最高产量还具有本质的区别。从高产施肥角度来看 ,决定作物潜在最高产量的并非完全是最小因子 ,而是土壤肥力水平施肥比例和施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