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节水专利现状及其对新疆干旱区的启示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生物节水专利现状,为新疆生物节水的研究应用及专利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欧洲专利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检索源。【结果】目前关于生物节水专利方面的研究,国内很少,新疆尚属首次。共查到国内外相关专利418件,其中中国专利203件,外国专利215件,新疆专利5件。【结论】与国外相比,中国生物节水专利方面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新疆未发挥干旱区地域优势,生物节水研究与国内其他地区差距明显。加强生物节水基础性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干旱区农业发展的生物节水专利战略,提升专利保护意识,紧跟国内外生物节水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建立知识产权联盟,提高新疆专利申报数量和质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对新疆农作物抗旱育种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蠹虫主要寄生性天敌蒲螨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蒲螨Pyemotes sp.是新疆杏、扁桃、桃等果树毁灭性害虫小蠹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研究蒲螨的生物学特征,为室内人工繁育和田间释放蒲螨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下观察蒲螨的发育历期、产后代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在19~31℃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蒲螨的发育历期逐渐减少,产后代数也逐渐减少;在10~15℃条件下蒲螨发育缓慢,不产后代;在19~22℃条件下产后代数较多,单雌最高产226头后代;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发育速率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67.14X+10.49(R2=0.99)(2009年)和Y=167.67X+10.00(R2=0.95)(2010年)。【结论】蒲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0.00~10.49℃;有效积温在167.14~167.67日度;最适繁殖温区为19~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ehlich 3法在新疆棉花土壤养分分析中的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Mehlich3法(以下简称M3法)测定新疆棉区土壤速效有效磷、钾、铜、锌、锰等的可行性。【方法】用Mehlich3通用浸提剂测定新疆石灰性土壤中有效养分,对目前较普遍适用于棉花土壤的浸提方法与M3法相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浸提棉花土壤有效态P、K、Cu、Zn、Mn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 6、0.903 2、0.844 6、0.785 6和0.977 6;M3浸提剂测得各元素有效态含量均高于常用浸提方法测得各元素有效态含量,其中有效Mn的相差是最大的,达3倍,而Zn的结果相差不大。【结论】对M3方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精密度测定后认为M3方法结合ICP测定精密度高,结果稳定可靠。
关键词: Mehlich3通用浸提剂 棉花土壤 有效态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优质高效持续发展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后补助课题完成项目结题验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月17日,国棉中心邀请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农业厅、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等有关部门专家,对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棉花优质高效持续发展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5个后补助课题"海岛棉新品种新海16号、新海20号产业化开发"、"中长绒新品种新陆中13号、15号产业化开发"、"棉花新型无机专用肥产业化开发"、"改型缩节胺产业化开发"、"棉花种衣剂的推广及产业化"进行验收。各课题组负责人和项目管理单位国棉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了验收会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QTL分析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遗传剖析可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尤其是对干旱胁迫下的稳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分别与自交系掖478和齐319进行杂交,构建了两套F2:3群体(分别记为Y/H和Q/H)。在正常水分灌溉和干旱胁迫下对穗长、穗粗、轴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和穗重等7个穗部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单环境分析和相同处理水平的联合分析方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2个群体的亲本及F2:3家系的各性状值均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且穗粒重与穗长、穗重、穗粗呈正相关。在干旱胁迫下和正常水分条件下,通过两种检测方法共定位到75个玉米穗部性状QTL,其中Y/H群体共定位了20个QTL,分布在第1、第2、第5、第6、第7、第10染色体上;Q/H群体共定位了55个QTL,分布在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第10染色体上;但是在干旱条件下两群体分别只检测到4个和19个QTL,明显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数目。通过联合分析只检测到3个QTL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和6对QTL存在上位性互作效应,说明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同时还发现,Y/H群体在正常灌溉与干旱条件下检测到2个一致性的QTL,分别是qKRE1-5-1和qKRE1-7-1,对表型变异解释的变化范围是6.15%~19.48%;Q/H群体检测到3个一致性QTL,分别是qKRE2-5-1、qGW2-10-1和qKRE2-3-1,对表型变异解释的变化范围是7.14%~16.65%,说明这些QTL受环境影响较小,能够稳定遗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区间应用于玉米穗部性状抗旱性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