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极早熟杏育种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我国选育的优质极早熟杏品种及其有性杂交育种技术以及性状遗传变异趋向 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谷子雄性不育系1066A不育基因和黄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2 SCI 北大核心
摘要:以谷子 (Setariaitalica (L .)Beauv .)雄性不育系 10 6 6A为母本 ,豫谷 1号三体 (1~ 7)及四体 8和四体 9作父本进行杂交 ,应用初级三体分析法 ,进行了谷子雄性不育基因和黄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通过配置大量杂交组合和反复授粉 ,利用豫谷 1号三体的极少量花粉 ,获得了三体 2~ 9的F1代杂种 ,各杂种三体的形态与豫谷 1号三体基本相似 ,略有差异 ,苗色呈绿色且可育。杂种F2 植株的苗色和育性都产生分离。结果是三体 3、5、7、8、9的F2 代分离出的可育株与不育株之比为 3∶1,三体 6的可育株与不育株之比为 14∶1(χ2 =0 .0 12 ,P =0 .0 1)。杂种F2分离出的绿苗与黄苗之比只有三体 7为 12∶1(χ2 =0 .36 ,P =0 .0 1) ,其他均为 3∶1。因此 ,可以确定 10 6 6A的不育基因为隐性单基因 ,位于第 6号染色体上 ,该品系的黄苗基因也是隐性单基因 ,位于第 7号染色体上。


华北地区冬小麦冬性程度的界定
《华北农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我们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 30多个品种进行了冬性程度的界定 ,提出并建立了界定小麦冬性程度及基本发育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在人工春化处理下 ,冬性最强的只需 30d即可 ,品种类型达 6 0 %以上 ,如东方红 3号、丰抗 8号、京双 15号、晋麦 2 9等 ,个别品种不需春化也可抽穗 ;将这些品种在大田播种 (石家庄 ,1998) ,只要不晚于 2月 17日都能正常抽穗。


植物热激反应的信号转导机理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热刺激能诱导机体产生热激响应 (heatshockre sponse ,HSR)。在热激基因 (编码热激蛋白的基因 ,heatshockgene ,HSgene)表达之前许多信号转导组分已经发生了改变。已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Ca2 + 及CaM参与了植物HSR的信号转导。真核生物中热激基因的表达被热激转录因子 (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HSF)所介导。热胁迫时 ,HSF被激活并结合到热激元件 (heatshockelement,HSE)上。在这篇综述中 ,主要介绍与植物热激信号转导途径 (包括基因调控过程 )中上游的Ca2 + CaM信号系统及下游的热激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 ,包括本实验室在将植物热激信号转导过程上下游连成一个完整的途径中所做的工作
关键词: 热激 信号转导 Ca2+及CaM 基因表达 HSE HS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