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糯性突变体的筛选
《华北农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DS -PAGE技术 ,从河北省小麦地方品种及国内外小麦育成种 12 70份中 ,发现Wx B1突变体 6 3份 ,Wx D1突变体 4份 ,Wx E 2份。红蘖麦和白芒白等品种的发现 ,丰富了品质育种的亲本 ;长穗偃麦草的蜡质基因与小麦蜡质基因不同 ,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分子水平研究。研究表明 ,地方品种和育成种具有相似的突变规律 ;国外优良品质材料含有较高的Wx B1突变频率 ;国内以源自北京、山西、陕西、云南的材料突变频率最高 ;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突变频率居中 ;而四川、天津、黑龙江和安徽等省份的样本量太小 ,突变频率也最低。该频率分布规律为今后育成种筛选的重点提供了帮助。


草莓果实成熟衰老与Ca~(2+)、CaM、Ca~(2+)-ATPase和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春星草莓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Ca2 + 、CaM含量、Ca2 + ATPase活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结果表明 ,随果实成熟衰老 ,可溶性Ca2 + 含量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 ,O2-·产生速率呈升高趋势 ,Ca2 + ATPase活性先达到高峰后降低。CaM含量以采前白熟期和采后明显衰老期为最高。与常温 (2 5℃ )贮藏相比 ,低温 (4℃ )贮藏中上述生化变化较为缓慢。表明细胞内钙信使系统的活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与果实成熟衰老密切相关。


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一代杂种‘冀研6号’
《园艺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研 6号’是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 XB为母本 ,以优良自交系 96 4为父本配制成的杂交一代甜椒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 ,果实灯笼形 ,中早熟 ,前期坐果集中 ,结果率高 ,抗病毒病 ,(抗TMV ,耐CMV) ,较抗疫病和炭疽病 ,适宜保护地及露地地膜覆盖栽培 ,一般产量 5 62 5 0kg/hm2 左右。


农杆菌介导棉花基因转化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棉花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愈伤组织培养 ,使供试的 2 0个棉花新品种 (系 )中 19个培养出体细胞胚或再生植株。在此基础上 ,选用易获得再生植株的邯 93- 2、邯无 2 0 31、衡无89- 30、C2 0 1、C312 ,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Bt基因 ,抗卡那霉素愈伤组织诱导率约为 5 0 % ,其中约 4 0 %表现GUS阳性。从邯 93- 2GUS阳性愈伤中获得再生植株 ,其 5 0 %呈GUS阳性 ,且Bt基因的导入经Southern杂交验证。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谷子 (Setaria italica Beauv.) 7个品种的体细胞无性系性状变异和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 R2株系为计算单位的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变异频率平均为 13.0 % ,不同基因型的变幅为 4 .3%~ 32 .9% ;变异涉及株高、抽穗期、穗粒重、出谷率、育性、抗病性、米色等多个性状 ;R1 代表现半不育的植株 ,其 R2 代出现变异的机率高 ;变异的性状多数能在 R3代稳定并遗传给后代。本文对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的计算方法、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育种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