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不同Rht基因对小麦子粒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年结果证明Rht1、Rht2、rht 3个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而Rht3基因系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前三者。Rht3基因系的子粒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Rht2和rht系 ,Rht10显著高于Rht1系 ,其他基因系之间无显著差异。Rh10基因系的面粉的沉降值显著高于Rht1,Rht8和Rht12 ,Rht3显著高于Rht1,Rht2和rht。Rht10和Rht3基因系面粉的湿面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系。此外 ,同一基因系在不同的年际之间的品质性状表现有差异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子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FP基因在棉花转化中的应用

遗传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为报道基因,用花粉管通道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分别获得转化幼胚、幼苗和转化愈伤组织。用手持紫外灯结合显微镜检术能够快速地对转化子进行活体筛选鉴定,比用GUS检测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本研究不但为花粉管通道转化法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建立了GFP用于棉花基因工程研究的检测技术体系。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花粉管通道 棉花 报道基因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库大豆种子繁殖更新阈值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大豆种子恒温 (30℃ )抽真空密封贮存不同时间后与其活力相应的生理生化和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种子贮存时间的延长 ,发芽率 (GP)、芽鲜重 (BFW )、出苗率(SEP)、株高、单株粒重、外渗量和脱氢酶活性降低 ,出苗天数和开花天数推迟 ,过氧化物酶谱带减少 ,其测定指标基本上都存在“三降点”(起始下降点、显著下降点和临界下降点 )。综合分析显示 :80 %发芽率可考虑作为大豆种子繁殖更新生活力标准 ,73%~ 86%之间所在的发芽率范围可考虑作为大豆种子繁殖更新阈值 ,73%可考虑作为基因库大豆种子繁殖更新的发芽率下限

关键词: 基因库 大豆 活力 繁殖更新 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稻种资源在河北生产上的利用

中国种业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超高产产量性状与栽培途径的模拟寻优

作物杂志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酚棉新品种省无538

中国棉花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苄基氨基比林、激动素对水分胁迫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磷酸化活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胁迫对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冀麦 38号和晋麦 33号的旗叶叶绿体Hill反应活力、光合磷酸化活力以及叶绿体偶联因子ATP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叶面喷施 6 -苄基氨基比林或激动素 ,对以上两种反应及Mg2 + -ATP酶、Ca2 + -ATP酶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6-苄基氨基比林 激动素 小麦 旗叶 水分胁迫 光合磷酸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愈伤组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不同强度的水分胁迫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花 84 (抗旱 )和冀麦 2 4(不抗旱 )的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 ,分析了其生理反应差异以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 2 4h胁迫后两品种的膜透性均增大 ,冀麦 2 4大于花 84 ;花 84的愈伤组织经胁迫后 ,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冀麦 2 4 ;二者POD活性随胁迫强度的加重都迅速提高 ,但冀麦 2 4增幅较高 ;以TTC还原力测定细胞活力 ,发现两品种TTC还原力都下降 ,但花 84较冀麦 2 4降低幅度小 ;另外 ,花 84细胞的蛋白质抗PEG沉淀能力强 ,能在水分胁迫下保持较为正常的功能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小麦 愈伤组织 POD 脯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种间杂交稻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5个粳型不育系和 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 ,按 p×q交配模式配制 2 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进行了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子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 ,充实度以穗的上位、中位和下位依次递减 ;子粒充实度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其广义遗传力在 0 82以上 ,以加性效应为主 ;子粒充实度与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 ,饱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受精粒数对子粒充实度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稻 子粒充实度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带绒棉种丸粒化加工工艺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了棉种不脱绒直接进行加工、丸粒化的新工艺 ,从而实现带绒棉种机械化精量播种。为了实现这一工艺过程 ,采用介电式种子分选机对带绒棉种进行精选加工 ,设计成功了滚筒式丸化机进行丸粒化加工。通过丸粒化工艺试验和丸粒化棉种种植试验 ,证明这一加工工艺可行。为棉花生产过程机械化提供了新的工艺和设备

关键词: 带绒棉种 丸粒化工艺 滚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