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不同桑树品种各器官氮磷含量及其累积量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 ,不同桑树品种根、枝、叶中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累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根、枝、叶中全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极显著增加 ,全磷含量极显著降低 ,磷素累积量除叶片无显著差异外 ,根和枝条中均极显著增加。整个植株全氮含量 :叶片 >根 >枝条 ;全磷含量 :根≈叶片 >枝条。整个植株根、枝、叶的氮素累积及无氮处理的磷素累积 :叶片 >根 >枝条 ;施氮处理 ,根、枝条、叶片中磷素累积量相差不大

关键词: 桑树 全氮含量 全磷含量 氮素累积量 磷素累积量

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开花期光合速率与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田间不同水分条件种植下的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的光合速率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在正常水分处理条件下 ,开花期光合速率 (Pn)无明显差别 ;而在旱处理条件下 ,开花期光合速率差别很大 ,幅度在 7~ 2 3μmol·m-2 ·s-1。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晋麦 33、河农 85 9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 ,有利于其适应旱胁迫 ;冀麦 32 35、中麦 9号开花期光合速率受到很大抑制 ,可能是使其抗旱系数 (DRC)和抗旱指数 (DRI)较小并使其抗旱性较差的因素之一 ;昌乐 5号、温麦 6号虽然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 ,但其DRC和DRI都很低 ,说明开花期的光合速率对其影响并不大 ,其抗旱性差可能是开花期后生理代谢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小麦种质资源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有不同的抗旱机制

关键词: 小麦 光合速率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周期迟钝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携带光周期迟钝基因 (Photoperiod1简称Ppd1)的 6套近等基因系分别与其背景亲本AVALON ,BRIGAND ,BRIMSTONE ,MERCIA ,NORMAN及RENDZVOUS相比较 ,研究该基因在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基因提早冬小麦抽穗、开花及成熟 ,缩短生育期 ;缩短穗长 ,使旗叶变短、变窄 ,面积变小 ;增加分蘖成穗率 ,每穗沟数 ,穗粒数及千粒重。因此认为该基因对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小麦高产且早熟育种中利用价值很大

关键词: 冬小麦 Ppd1基因 近等基因系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培育糯性小麦新品系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利用关东 10 7和白火麦为亲本做常规杂交 ,用玉米花粉对其杂种F1进行单倍体诱导 ,单倍体加倍后得到 50个DH系 ,对这些DH系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 ,有 6个株系是糯性小麦 ,其基因型为wx -aabbdd ;同时进行了这些DH株系种子的I2 -KI染色 ,上述 6株系种子胚乳染色均为棕红色。这 2种方法同时证明该 6个DH系为纯合糯性株系 ,说明SDS -PAGE电泳和I2 -KI染色方法鉴定糯性小麦是可靠的和准确的。该文还分析了 6个小麦株系在株高、单株穗数、千粒重及粒质地等性状上的异同。糯性小麦由于具有支链淀粉含量高、高峰粘度高和膨胀势高等特点 ,成为面条专用小麦 ;支链淀粉在轻工、医药等行业应用广泛。因此 ,糯性小麦的培育成功为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和支链淀粉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单倍体 糯性小麦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选择

作物杂志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不同类型夏大豆为材料 ,研究了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及群体产量等1 0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及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 ,用相关遗传力代替相关系数和遗传力分析确定与夏大豆产量等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通过研究认为 :丰产型大豆的重要辅助性状依次为 :单株有效荚、单株粒重、单株有效分枝、每荚粒数

关键词: 夏大豆 遗传相关 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供磷水平小麦苗期根系特征与其相对产量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缺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根系形态学及生理学适应特征 ,结果表明 :在缺磷环境中 ,小麦根轴数量和侧根长度明显减小 ,同化物向根部的分配比例增加 ,根轴长度、侧根数量和根系长度等均是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麦的根轴数量及其长度的差异在每个供磷水平及不同供磷水平之间均是显著的 ,说明这两种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侧根特征的差异只在不同供磷水平之间是显著的 ,表明侧根性状主要是受环境因素控制的。对 6种基因型小麦的研究表明 ,高磷水平的小麦种子根的生长角度明显低于低磷处理的小麦 ,根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缺磷条件下 ,6种基因型小麦完整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根轴数量、根轴长度、根生长角度和根系长度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 ,缺磷条件下的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交互作用与小麦的相对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这种关系说明以上 5种性状均可作为早期有效地筛选磷高效小麦品种的指标

关键词: 小麦 根系形态 酸性磷酸酶活性 磷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质小麦研究进展及其育种途径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围绕影响小麦品质的蜡质基因 ,展开分析了国内外小麦蜡质基因突变体筛选、蜡质基因对淀粉合成的影响、电泳检测技术的发展、蜡质基因的分子遗传研究和蜡质小麦的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近况 ,并对培育蜡质小麦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常规育种、单倍体育种、反义基因转移等 5种途径的 7种方法进行了逐一分析和列表类比。

关键词: 蜡质小麦 育种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和供水对小麦维管系统发育的效应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对不同冬小麦基因型的旗叶至倒四叶、主茎基部第 2节间及穗下节间维管束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 ,叶片维管束数目随叶位下降而依次递减 ,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且集中表现于顶部三叶片。冬前水对小麦叶片维管束数目发育有明显促进 ,春季返青后供水对其促进作用很小 ,但对叶片大小促进作用明显。水分和养分输导组织在茎秆结构中体现出基因型差异。完全控水条件下水分及养分输导组织发育均受到抑制 ,不同供水对叶片形态及维管束结构的发育均有明显效应 ,供水对前者效应大于后者。拔节水对茎秆维管系统发育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冬小麦 维管系统 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带有杂种致死基因的普通小麦种质鲁资357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失蜡质蛋白类型小麦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分布

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