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穗醋栗的国际发展现状及我省开发生产构思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豆果学名黑穗醋栗(Ribesnigrum.L)是虎耳草科、茶子属的一种小灌木,寿命可达15~30年,果实为浆果,富含多种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极高。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有俄罗斯、波兰、德国、英国、匈牙利、荷兰等,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我国,尤其是黑龙江省,具有优越的适合黑豆果生长的自然条件,开发种植黑豆果已是农村多种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经济的需要。对繁荣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积累资金,美化大地,调节生态平衡,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优质名特品种在“三高”农业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发展对策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展名优特品种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发展农业战略,只有发展名优特品种,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人民生活小平。发展名优特品种要从品种选育、繁殖出发,建立生产基地。


水稻抗恶苗病的鉴定方法研究
《作物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材料和方法 1.1 培养基的选择及接种方法 以PSA培养基、酵母淀粉琼脂培养基(酵母2g、淀粉10g、琼脂17g及水1000ml)和大麦、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天然培养基作比较试验,在等量培养基上接种,置于恒温(28℃)下,培养7~14天,用水稀释100倍,镜检10个视野,统计孢子数,重复试验2次。接种方法包括:(1)芽期接种,供试材料计100份,菌源为从龙粳1号上分离的多孢菌株(下同),将种子装入有孔胶卷盒中,经预浸及高温催芽(32℃)后,浸菌接种3小时,菌液浓度为每视野(100倍)有孢子2000个左右(下同);(2)立针期接种,在立针期喷雾接种2~3次,菌液用量为250m1/m_2(下同);(3)芽期加立针期接种;(4)铺病节诱发,将病稻节切成约1 cm长,浸透水,于播种覆土后立即在土表均匀撒上一层;(5)自然诱发,预浸后高温催芽的种子直接播种。以上各处理均为盘育苗,每品种(系)播100粒,于3~4叶期调查发病株率,重复3次。(6)穗期接种,在水泥池内进行,预先培育好的稻苗每份移栽10穴,单本植,在抽穗开花期喷雾接种3次,调查发病率、不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大豆早熟新品系
《作物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提取的含有早熟血缘供体大豆绥农8号的总DNA,直接导入受体大豆黑农26号中。在后代D_2代中获得3个早熟株系,熟期比受体提早15天,并迅速稳定。经异地鉴定,D90-1072品系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9.1%,于1993年进入省区试。经过对该组合的受体,供体及转化后代进行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证明供体DNA片段进入受体引起后代基因组的变异。


我国农业试验区播种机械的研究与发展
《农业机械学报 》 199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农业试验区播种机械的研究与发展佟超进行农业科学试验,如作物的新品种选育、良种繁殖、栽培试验及土壤肥料试验等,往往要设置大量的试验小区。不同的试验研究,小区区长、区间间隔道、小区内播种要求也各不相同。根据小区试验的特定农艺要求,研究适于小区的播种机...


外源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及RAPD分子验证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利用大豆自花受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高蛋白野生大豆总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实验结果及对导入转化后代的分子验证。 结果显示:在D_1代所获7个单株中有1株发生明显变异,其结荚习性、株型、叶型、花色等与受体基本相同:百粒重、种皮色及茎杆强度介于双亲之间:单株荚数明显增多,连续3年测定蛋白质含量比受体提高12.5%,从D_1代起已稳定遗传3个世代。对该组合的受体、供体及转化后代进行RAPD分析,从150个引物中找到24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证明外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后代基因组的显著变异,并推测大片段外源DNA同源重组可能是变异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