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类型的水稻组合(品种)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比较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不同类型的水稻组合(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及其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亚种间杂交稻比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具有更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但生长发育后期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差,群体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较低,干物质分配不协调,库容量大,早衰,导致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差。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稻,干物质生产,光合特性,籽粒充实度


冀中南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棉花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86~1996年在石家庄河北棉花所黄、枯萎病混生病圃,对中棉所12每年8月20~25日进行黄萎病调查,并与当地6~8月每旬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等与发生黄萎病关系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气温27℃是发病轻重的转折点,7月中下旬的气温是影响黄萎病发病强度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高温、低湿、少雨轻病年和低温、高湿、多雨重病年,两者出现频率接近50%。经过对黄萎病指(Y)与所有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因子为7月中旬湿度(X5)、6月下旬降水量(X12)、7月中旬降水量(X14)、7月下旬日照时数(X24)和6月下旬平均气温(X30),得出回归方程可试用于黄萎病发病的预测预报。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37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系)的受害与未受害籽粒中生化物质含量的测定及其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生化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还原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类黄酮为次要因子;可溶性糖与品种抗虫性关系不明显。总酚和还原糖与小麦的诱导抗虫性有关,而单宁与之无明显相关性。抗虫品种籽粒受害后,可溶性蛋白谱带上出现了1条分子量为39.2kD的蛋白带,可能与品种抗虫性有关。
关键词: 小麦,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
精胺和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及D-精氨酸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土壤自然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精胺(Spm)、D-精氨酸(D-Arg)、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不改变小麦幼苗内源多胺含量变化趋势,只是不同程度地影响内源多腹水平。SPm处理提高内源腐胺(Put)和亚精胶(Spd)水平;D-Arg处理的内源Put和Spd水平也略有提高;MGBG提高内源Put水平,且MGBG作用前期降低Spd水平,后期则导致Spd水平增高。
关键词: 内源多胺 精胺 D-精氨酸 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 小麦


育苗移栽春玉米高产的生态与生理基础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塑料拱棚,人为创造与控制玉米幼苗生长需要的微生态条件,可使冷凉地区春玉米提前15~20d播种,提早20~30d出苗,有效积温增加100~1800C,光照增加200h,灌浆时间延长10d左右,光能利用率是常规栽培方式的1.26倍;移栽春玉米株高降低13~35cm,穗位下降15~32cm,结合定向移栽,可增加种植密度10%~15%,最大叶面积提早呈现10d,全生育期总光合势提高约10%;灌浆期间,CGR提高88.3%,RGR提高61%,NAR提高93.6%,LAR降低16.7%;移栽玉米根系发达,建成早,衰老慢;营养和生殖生长关系协调,同化产物的分配明显偏重于根系与生殖器官,有利于形成经济产量及提高经济系数。
关键词: 春玉米,育苗移栽,生态,生理


组织培养诱导的普通小麦─黑麦代换系和附加系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
《Acta Botanica Sinica 》 199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组织培养从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与八倍体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mack)杂种F0幼胚再生植株后代中获得2个代换系930498、930483和1个附加系930029。以黑麦(SecalecerealeL.)基因组DNA为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证实了黑麦染色体的存在。在有丝分裂中期,经FISH处理的黑麦染色体为黄绿色,明显区别于红色的小麦染色体。染色体配对、C分带、麦谷蛋白电泳分析,证明两个代换系为1D/1R代换,附加的也是黑麦1R染色体
关键词: 小麦,小黑麦,黑麦,组织培养,代换系,附加系,荧光原位杂交


包埋干燥超低温保存苹果离体茎尖
《园艺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继代培养70d的苹果离体茎尖,在5℃条件下低温驯化3周,经不同浓度蔗糖预培养及藻酸钠包埋后,在无菌空气中干燥脱水4h直接投入液氮,化冻后茎尖存活率达70%以上。通过选择材料的生理状态可缩短和简化保存过程。
关键词: 包埋干燥;超低温;苹果;离体茎尖


国光苹果花芽分化期核酸动态研究
《北方园艺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经对‘国光’苹果成花短枝和叶芽短枝的芽和叶片内核酸(RNA、DNA)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和叶芽的RNA和DNA的变化趋势在花芽分化前期(即生理分化期、初分化期、花萼期)基本相似,大都呈逐渐上升趋势。后期随着花器官的形成,动态曲线呈有升有降,即有积累和消耗,但花芽之变化幅度大于叶芽,而且,RNA一直保持较高水平,DNA则为较低水平。RNA比DNA变化幅度大。特别是在生理分化到花原基形成芽的转变时期,RNA花芽值高于叶芽和花叶值,而DNA花芽值则低于叶芽和花叶值,处于较低水平。RNA/DNA值花芽高于叶芽和花叶,分别为4.76±0.08、3.83±0.49、2.42±0.30。
关键词: 苹果,花芽分化、核酸


白香草木樨等植物对黑绒金龟甲诱集作用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园点播种植白香草木樨早春诱集黑绒金龟甲等害虫、再集中药杀的技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项研究对白香草木樨、几种作物和田间杂草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进行了比较,并试图找到白香草木樨引诱黑绒金龟甲的化学物质基础。应用嗅觉计、触角电位、田间罩笼试验及室内行为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白香草木樨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分析测定表明了白香草木樨茎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香豆素对引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香草木樨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大于玉米苗、小麦苗、大豆苗、马铃薯片、狗尾草、桃叶和杨叶;大豆苗、狗尾草喷上香豆素溶液后对黑绒金龟甲的诱集作用有所提高。黑绒金龟甲对白香草木樨、巴天酸模、藜及香豆素溶液的触角电位反应测定结果中以藜和白香草木樨引起的电位反应最大。
关键词: 黑绒金龟甲(SericaorientalisMotschulsky),白香草木樨(MelilotusalbaDesr.),嗅觉测定,触角电位,行为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