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早熟冬小麦新品种冀麦37号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冀麦37号是利用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态类型的种质材料,根据亲本性状互补的组配原则和基因分离、重组,以及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采用复式阶梯杂交方式经定向选择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集早熟、抗寒、高产、商品价值高等优点于一体,深受农民欢迎。先后在河北省冀中南山前平原及山东省德州、聊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两熟制地区示范推广,累积推广面积100万hm2以上,1995年新疆维尔自治区名为新冬20号,1996年河北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为冀麦37号,1997年被省科委、国家科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关键词: 早熟冬小麦 冀麦37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胺与番茄对烟草花叶病病毒抗性关系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胺)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病毒)侵染使得番茄抗、感品种植株体内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一般地说,Put的含量在接种后48h之前大量合成,而Spm的含量在接种48h之后上升幅度较大。总之,较高含量的游离态Put和Spd及较大的游离态Spd/Spm值有利于植株抗病。

关键词: 多胺,番茄,烟草花叶病病毒,腐胺,亚精胺,精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生育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后对种子带毒率和寄主抗性水平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别为95.6,82.4,63.6,11.1;种子带毒率分别为2.3%,15%,3.3%和0.78%。不同生育期接种MDMV对玉米的抗病性影响为玉米苗龄越小,抗病毒能力越弱,反之越强。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生育期 种子带毒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楂叶螨种群动态及其危害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5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冀中南部果产区,山楂叶螨种群消长呈单峰曲线,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不同果园的发生高峰不同,梨、桃园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苹果园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高峰的温湿度界限指标是旬日均温度26.14±2.11℃,日均相对湿度61.67%±8.92%;在发育起点温度(9.2℃)与界限指标温度范围内,种群增长与有效积温呈高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函数logy=-3.5574+2.5195logx,在果园和树冠内的种群空间分布属聚集型;山楂叶螨危害苹果、梨、桃树造成早期落叶的螨口指标分别是叶均31.79、32.34、19.47头(均指雌成螨),叶片被害指数分别为61.27%、60.07%和58.01%。

关键词: 山楂叶螨,种群动态,果园,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乔砧苹果断根对根系及新梢的促控研究

果树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早春断根后连续3年的观察,较完整地记载了苹果断根根系的再生状况及对新梢生长的影响。调查表明,盛果期乔砧苹果在发芽前断根,当年的抑梢效果不明显,第2年表现出显著的控长效果;距主干80cm左右断根后,根系再生复原期至少需2年以上,恢复期内对果实产量及品质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苹果 断根 新梢抑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有色纤维基因遗传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棉花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用5个不同来源的有色纤维陆地棉材料(3个棕色棉、2个绿色棉)与2个白色棉配制10个杂交组合,分析其后代的纤维颜色遗传情况。试验表明,陆地棉有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同时采用经测验具有良好等基因性的两对近等基因系,研究有色纤维基因对产量、品质等共15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色纤维基因对皮棉产量、衣分、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抗病性有负效应,对子指有正效应,影响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对子棉产量、铃重、单株成铃、株高、果枝数等性状无明显不良反映。但结合有效选择,通过杂交、回交等方法对原有色棉亲本的产量、品质性状可有一定程度的改良

关键词: 陆地棉,纤维,颜色,遗传,近等基因系,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杆基因对春小麦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子粒产量的间接作用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著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性状的作用均为负向最大;上述3种矮秆基因及其不同的结合形式均有显著的使茎秆矮化的作用。因此认为Rht1半矮秆基因在小麦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Rht3矮秆基因利用价值则较小。

关键词: 春小麦,矮秆基因,半矮秆基因,近等基因系,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以冬麦品种Maris Huntsman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及其不同结合形式的6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穗数、粒数和粒重、地上部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或单穗)粒数和粒重、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显著降低了千粒重;Rht3矮秆基因对单株粒数、地上部生物产量均有负向作用,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1+Rht2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2+Rht3对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有负向作用;以上5种矮秆基因型均有显著的降秆作用,但对旗叶面积、穗长、每穗小穗数无影响。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半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习性及其栽培特点

山西果树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习性及其栽培特点杨每宁(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目前,不少果农颇感红富士苹果栽培管理难,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充分了解红富士苹果的生长、结果特性,在红富士苹果的栽培管理上盲目地沿用其它苹果品种的传统管理方法,致使一些红富士苹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超高产优质新品种冀粳14号育成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超高产优质新品种冀粳14号育成SelectionofaSuperHigh-yieldCultivarofRice——Jijing14在水稻育种中,高产一直是首要指标,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质和高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