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光质处理下银耳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相关性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栽培过程中从现蕾开始采用不同光质(蓝、绿、红、黄、白光)进行处理,测定银耳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光质对银耳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蓝光处理的耳片最大,白光处理的最小;黄光、绿光和红光处理的耳片较厚,白光处理的最薄;红光处理的耳基直径最大,蓝光处理的较小;蓝光处理的子实体直径、子实体直径与厚度比最大.绿光、红光和黄光处理的纤维素含量较高,蓝光、白光处理的较低;红光处理的还原糖含量、绿光处理的灰分含量、蓝光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绿光处理的总糖含量、蓝光处理的粗多糖含量较高,白光处理的还原糖、灰分、蛋白质、总糖和粗多糖含量最低;白光处理的水分含量较高,蓝光、红光处理的较低.耳片大小与还原糖、灰分、总糖、粗多糖含量,耳片厚度与还原糖、总糖、粗多糖、蛋白质含量,耳基直径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银耳;光质;营养成分;相关性;通径分析


优质丰产大果型龙眼新品种福圆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圆是立冬本×青壳宝圆的杂交子代,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定向培育而成的晚熟优质大果型龙眼新品种。树势中庸,成花易、高坐果率、早丰产;果皮青褐色,果实侧偏圆形,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14.6 g;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细嫩、较易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1.9%,还原糖含量6.5 g·100 g-1,总糖含量17.9 g·100 g-1,维生素C含量90.7 mg·100 g-1,可食率69.4%,味浓甜,品质佳。在福州地区,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高接后3年生树平均果穗质量1 190.5 g,平均株产7.2 kg;4年生树平均果穗质量1 212.6 g,平均株产18.1 kg;丰产、稳产性好,连年结果能力强。适宜在福建福州、四川泸州、重庆万州及相似生态区栽培。


黑皮果蔗中碱性蔗糖转化酶基因ShINV6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等植物中,蔗糖转化酶广泛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在控制光合产物在不同库组织的分配上起重要作用,是决定作物经济产量的关键酶.本研究以黑皮果蔗'Badila'为实验材料,克隆了一个果蔗蔗茎中碱性转化酶基因ShINV6,并对其序列特征、表达特性及其编码蛋白的酶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hINV6基因cDNA全长共2859 bp,其中编码区为1254 bp,共编码417个氨基酸,其中精氨酸(Arg)含量最高,为12.7%,分子质量为46.29 kD,理论等电点为10.89,进化关系分析发现ShINV6蛋白与甘蔗、玉米、高粱等单子叶作物的中碱性蔗糖转化酶高度同源,具有典型的Glyco_hydro_100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发现ShINV6蛋白的C端比其他转化酶少约130个氨基酸,细胞定位和亲水性分析预测ShINV6蛋白可能为细胞质中的亲水性蛋白.在果蔗生长发育过程中,观测蔗茎中的蔗糖含量变化,发现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蔗糖含量逐渐增加,其中10月至11月是糖分积累最多的月份.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9月份ShINV6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结合果蔗生长期生物产量增长规律推测ShINV6很可能参与了蔗茎生长旺盛期光合作用产物蔗糖在蔗茎(库)中的卸载过程,把蔗糖转化成己糖以供蔗茎快速生长.
关键词: Badila;中碱性转化酶;ShINV6;基因克隆


福建主栽花生品种果柄节点强度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花生的果柄节点强度情况,快速推动花生收获机械应用,对经省级认定的8个花生品种果柄节点强度进行测定.分析表明8个花生品种果柄节点强度在1.2~25.8 N之间,强度大于5 N的占97.33%,平均值为10.7 N.品种间果柄节点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福花4号的果柄节点强度均值最大,为11.40 N,莆花2号果柄节点强度最小,均值为9.91 N.品种和荚果饱满度互作存在极显著差异,大部分品种饱果果柄节点强度大于秕果.随着花生成熟,花生果柄节点强度极显著的减弱.覆膜和浇水可以提高花生果柄节点强度,但与露地栽培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果柄含水量与果柄节点强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适合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为了减少机收造成的落果损失,对果柄节点强度较小的品种可以采取提前收获,或采用覆膜和浇水,在成熟中后期,减少田间土壤湿度,减少果柄含水量,以提高果柄节点强度.
关键词: 福建省 珍珠豆型花生 果柄节点强度 联合收获 机收损失


莱氏绿僵菌FJMR2对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的致病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 FJMR2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生物防治潜力。【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莱氏绿僵菌FJMR2对草地贪夜蛾卵、幼虫和蛹的致病性。【结果】当孢子浓度为2×10~8孢子/m L时,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5.78%、87.15%、64.67%、38.00%和93.93%;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C50分别为3.12×10~4、7.94×10~4、2.24×10~6、2.13×10~7、7.46×10~8和1.25×10~5孢子/m L。LT50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缩短、随幼虫虫龄的增长而延长,当孢子浓度为2×10~8孢子/m L时,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T50分别为3.93、4.32、5.62、7.18、9.40和4.45 d。卵期为0 h和24 h的草地贪夜蛾卵经莱氏绿僵菌FJMR2浸渍处理后,孵化率分别为84.53%和89.77%,初孵化3 d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81%和3.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莱氏绿僵菌FJMR2对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和蛹具有较强侵染致病能力,同时显著降低卵的孵化率和初孵幼虫存活率。


鸡蛋果大小测量的多种图像边缘检测算子对比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小测量是鸡蛋果采后分选阶段一个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阐述多种边缘检测算子以及基于边缘检测算法的图像识别步骤,模拟鸡蛋果采后大小测量分选现场,构建一个水果图像获取平台.为增加难度,选取40个表面具有一定皱皮现象的鸡蛋果,使用水果图像获取平台获取从顶端拍摄的40张鸡蛋果图像作为试验材料.基于Visual Studio 2017集成开发环境,调用OpenCV 3.2.0机器视觉库,采用C++编程语言,针对40张鸡蛋果图像,使用4种算子Canny、Sobel、Laplacian、Scharr进行边缘检测;使用Photoshop 7.0.1软件基于图像测算鸡蛋果大小作为真实果实大小数据的近似值,参照该数值衡量算法检测的准确度;对4种算子的检测参数进行自动调优,依次使用SPSS软件对每一种算子的检测参数、4种算子的检测准确度及单果检测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anny算子在(70,105,3)参数下进行鸡蛋果大小测量时,与其他几种算子比较,测量准确度最高,单果测量平均用时为1.98 ms,也是4种算子中最快的,可满足于鸡蛋果采后大小智能分选的实际需求.


福建省3类陈年老茶主要成分含量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比较5、10、15年陈不同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老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等成分的含量.检测发现,5年以上的陈年老茶中,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总体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最低;咖啡碱、茶氨酸含量均表现为白茶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总体高于白茶、乌龙茶,且储藏时间越长,差异越明显.在同一种类的陈年老茶中,一些主要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龙凤熟茶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几种乌龙茶(P<0.05),而没食子酸含量则明显较高(P<0.05);白茶寿眉中的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儿茶素类化合物,以及咖啡碱和茶氨酸均明显高于牡丹和贡眉.茶叶中表儿茶素、表没食子酸酯儿茶素含量在10年陈的金佛与龙凤熟茶间差异不显著,而15年陈的金佛显著高于龙凤熟茶(P<0.05);儿茶素和表没食子酸酯儿茶素含量在5年陈的金佛与老纵水仙之间差异不明显,而10年陈的金佛显著高于老纵水仙(P<0.05);5年陈的寿眉与牡丹中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10年陈、15年陈的寿眉中,这3种成分含量显著高于牡丹;5年陈和10年陈寿眉中的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牡丹(P<0.05),但15年陈的寿眉、牡丹中的茶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比较分析结果可知,虽然长时间储藏后,茶叶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含量均发生变化,但是加工工艺不同仍是这3类陈年老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等重要成分含量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各个陈年老茶之间主要成分含量差异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陈年老茶;储藏;品质;儿茶素类化合物;乌龙茶;红茶;白茶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不同生境及生长期马蓝叶指纹图谱和化学特征研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生境下不同生长期马蓝叶指纹图谱和化学特征,为马蓝的栽培过程中光强管理和品质评价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 采集11批不同生境(桉树下、稻田半阳生、稻田全阴生、稻田全日照、枇杷树下)和不同生长期马蓝叶,采用HPLC法建立11批马蓝叶指纹图谱,同时测定马蓝叶主要成分吲哚苷、色胺酮、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生境和生长期马蓝叶的指纹图谱和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11批马蓝叶的指纹图谱,共标定8个峰,指认4个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295~0.806,生长后期的马蓝叶非极性成分增加;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一致,分为4大类,稻田全日照马蓝叶与其他生境马蓝叶显著不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马蓝叶中吲哚苷、靛蓝和靛玉红含量在生长后期增加,而色胺酮降低。光照对马蓝叶4种成分吲哚苷、色胺酮、靛蓝和靛玉红有一定影响,全日照和部分光照均有利于马蓝叶吲哚苷、靛蓝和靛玉红的积累,部分光照有利于马蓝叶色胺酮的积累。结论 马蓝叶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受不同生境和不同生长期的影响,稻田和树荫下均适合马蓝的栽培,部分光照更有利于马蓝叶活性成分的积累。本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多指标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为马蓝的栽培光照强度管理和质量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 马蓝叶 不同生境 不同生长期 指纹图谱 活性成分 化学计量学


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玉米单倍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玉米商业化育种,极大地提高了玉米育种效率.针对福建省玉米单倍体育种起步晚、缺乏适应本地的诱导系等问题,开展适应福建气候特点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选育,为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育种提供材料.[方法]利用外引高频单倍体诱导系MHI和EDI、高油型诱导系H3为基础材料,分别加入甜、糯玉米种质构建基础群体,在自交纯合的同时进行适应性、油分和诱导率测定.[结果]选育出适合福建省鲜食玉米单倍体育种的诱导系2份,分别命名为FSI-4和FWI-2.其中FSI-4为高油型甜质诱导系,平均诱导率为10.32%,农艺性状及抗病性优良,花粉量大,油分含量8.99%,可采用油分标记进行筛选;FWI-2为糯质型单倍体诱导系,该系诱导率平均为11.08%,植株农艺性状及抗病性优良,花粉量大,颜色标记清晰,适合糯玉米单倍体诱导.[结论]选育出的诱导系FSI-4和FWI-2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好、花粉量大、颜色标记及含油量高等优点,可用于福建省鲜食玉米单倍体高效育种.


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防御相关信号途径基因的表达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为探明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防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菌水为对照(CK),分别接种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接种后不同时间(0,3,6,12,24,36,48,72 h)取样,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接种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后番茄植株中水杨酸(SA)信号转导途径的gluA和PR-1a基因、茉莉酸(JA)信号转导途径的loxA和pin2基因及乙烯(ET)信号转导途径的Osm和PR-1a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菌株FJAT1458和FJAT91均能诱导番茄gluA、PR-1a、loxA、pin2、Osm和PR-1a基因的表达,接种后期(36 h之后),这些基因(PR-1a和Osm除外)在FJAT1458处理组的表达量均比FJAT91处理组高;FJAT1458和FJAT91诱导gluA和PR-1A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12 h表达量最大;FJAT1458诱导番茄植株loxA和pin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K,FJAT91诱导番茄植株loxA基因和pin2基因表达量在接种初期显著高于CK和FJAT1458处理组,后期迅速降低;FJAT-91诱导番茄植株Osm基因显著高于FJAT1458和对照处理(72 h除外),该菌株诱导番茄植株PR-1b基因表达量变化较为强烈,接种3 h,其诱导的PR-1b基因表达量为CK的251.33倍.[结论]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不同,可以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法挖掘更多差异表达的基因.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番茄青枯病;水杨酸途径;茉莉酸途径;乙烯途径;防御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