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廖长见 1 ; 谢迎春 2 ; 林建新 1 ; 张扬 1 ; 林静 1 ; 卢和顶 1 ; 陈山虎 1 ; 林海建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特色旱作物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育种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22 年 37 卷 008 期

页码: 961-9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玉米单倍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玉米商业化育种,极大地提高了玉米育种效率.针对福建省玉米单倍体育种起步晚、缺乏适应本地的诱导系等问题,开展适应福建气候特点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选育,为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育种提供材料.[方法]利用外引高频单倍体诱导系MHI和EDI、高油型诱导系H3为基础材料,分别加入甜、糯玉米种质构建基础群体,在自交纯合的同时进行适应性、油分和诱导率测定.[结果]选育出适合福建省鲜食玉米单倍体育种的诱导系2份,分别命名为FSI-4和FWI-2.其中FSI-4为高油型甜质诱导系,平均诱导率为10.32%,农艺性状及抗病性优良,花粉量大,油分含量8.99%,可采用油分标记进行筛选;FWI-2为糯质型单倍体诱导系,该系诱导率平均为11.08%,植株农艺性状及抗病性优良,花粉量大,颜色标记清晰,适合糯玉米单倍体诱导.[结论]选育出的诱导系FSI-4和FWI-2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好、花粉量大、颜色标记及含油量高等优点,可用于福建省鲜食玉米单倍体高效育种.

  • 相关文献

[1]芦笋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林宗铿,温庆放,林义章. 2010

[2]玉米单倍体胚性愈伤的诱导与鉴定. 廖长见,秦燕,陈琦,张扬,陈山虎,林海建. 2019

[3]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陈伟,卢学松,杨秀娟. 2021

[4]闽南山区鲜食玉米叶斑病季节性流行动态及药剂防治. 甘林,代玉立,卢学松,滕振勇,陈伟,杨秀娟. 2021

[5]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闽紫糯1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卢和顶,陈山虎,童川拉,林建新,纪荣昌. 2005

[6]鲜食玉米田除草剂助剂的筛选及其增效作用.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杨秀娟. 2021

[7]不同播期与覆膜处理对高山反季节鲜食玉米产量及生长状况影响研究. 廖长见,林建新,纪荣昌,卢和顶,陈山虎. 2009

[8]9种种衣剂对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顶(茎)腐病的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甘林,张扬,邹成佳,邱良妙,廖长见,李晓,何玉仙,卢和顶,杨秀娟. 2021

[9]福建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廖长见,张扬,陈山虎,许静,詹鹏麟. 2023

[10]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鞘腐病抗病性及生防菌剂防病效果研究. 阮妙鸿,郑秀琴,甘林,黄伟群,代玉立,兰成忠,杨秀娟. 2024

[11]应当十分重视能源甘蔗的育种. 翁锦周,洪月云,卢川北,曾日秋. 2002

[12]甘蔗不同用途的育种. 林一心. 2004

[13]中国枇杷育种成就与展望. 郑少泉. 2005

[14]台湾蔬菜育种进展综述. 杨勋华. 2010

[15]福建省发展粳稻生产的探讨. 黄洪河,付仰观,蔡秋华,郑苹立. 2008

[16]福建省花卉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吴建设,钟海丰. 2017

[17]赤芝全基因组SSR位点的筛选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晓兰,陈体强,兰进,陈向东,朱风丽,陈虎,石林春,陈士林. 2020

[18]中国有色稻米功能性成分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郑菲艳,郑建华,王洪飞,朱永生,游晴如,周鹏,陈春霞,涂诗航,董瑞霞,郑家团,黄庭旭. 2021

[19]龙眼子叶胚状体的诱导和试管苗的培育. 魏文雄,杨永青. 1981

[20]甘蔗不同用途的育种. 林一心.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