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葡萄枝条水分含量变化与抗寒性关系
《植物生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个葡萄品种1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0、-15、-18、-21、-24、-27、-30、-33℃8个低温处理24 h后,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葡萄枝条的总含水量、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同一品种枝条的总含水量基本恒定,自由水含量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均呈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随低温胁迫的变化呈Cubic方程,不同品种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达到最高点的温度不同,‘双红'、‘北冰红'、‘左优红'的拐点温度在-25℃以下,‘775'、‘巨峰'的拐点温度在-20℃左右,‘雷司令'、‘黑比诺'、‘霞多丽'的拐点温度在-18℃左右,‘赤霞珠'、‘梅鹿特'、‘白比诺'、‘红地球'拐点温度在-16—-17℃。对葡萄休眠枝条进行低温处理后,通过测定束缚水与自由水含水量变化鉴定葡萄品种的抗寒性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育成品种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评价与抗旱指标筛选
《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4 CSCD
摘要:产量是栽培作物最可靠的抗旱性评价指标,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以作物产量评价抗旱性的方法简便易行,并且能够兼顾作物的稳产性和丰产性,因此成为目前育种工作者选择抗旱性品种的主要方式,也常被用来鉴定作物全生育期的抗旱性。糜子是北方重要的特色小杂粮作物,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糜子抗旱性研究,对应对日益干旱的水资源短缺、促进糜子遗传改良和旱作农业生产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大棚辣椒——陇椒6号
《农家顾问 》 2014
摘要:陇椒6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适宜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及露地种植。陇椒6号生长势中等,熟性早,果实羊角形,果长22厘米,果肩宽2.8厘米,肉厚0.31厘米,单果重38.8克,果色绿,味辣,商品性好,维生素含量1.04克/千克,品质优良。两年区域试验,日光温室平均667平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花杀虫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马铃薯花杀虫活性成分提取方法,本文采用冷浸渍法、酸水碱化沉淀法、双溶剂法和超声波法对庄薯3号马铃薯花进行杀虫活性成分提取,并用虫体浸渍法测定了各粗提物对粘虫5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冷浸渍法提取以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幼虫的触杀作用为最强,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可达61.36%;酸水碱化沉淀法提取所得粗提物的触杀作用很弱或无触杀作用;双溶剂法以90%乙醇+10%氯仿提取所得粗提物的触杀作用最强,校正死亡率为48.67%;超声波法以用乙酸乙酯在温度45℃、功率350 W的条件下提取2 h,所得粗提物的触杀作用最强,校正死亡率为38.0%。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粗提物对粘虫幼虫的触杀作用强弱,证明乙酸乙酯冷浸渍法是提取马铃薯花杀虫活性成分的最佳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黍稷分子遗传图谱SSR引物的筛选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PCR扩增技术,将实验室利用高通量测序与磁珠富集法结合开发得到的1 210对黍稷SSR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在会宁大黄糜、陇糜8号、太原55号和会宁野糜子4个黍稷品种之间表现出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引物;并通过提取DNA以及PCR过程中退火温度的简单优化来建立比较适宜的黍稷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DNA提取过程中将ddH2O的量减少到100μL,增加65℃的水浴时间并增加4%β-巯基乙醇和DNA浓度等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DNA。利用优化好的反应体系从1 21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6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占总数的9.59%,其中,群体一的2个亲本所特有的引物有36对,群体二的2个亲本中特有的引物有97对,2个群体共有的多态性引物有19对;对引物碱基结构分析发现,选用的1 210对引物中有1 173个双碱基重复SSR和36个三碱基重复SSR;筛选到的多态性引物中双碱基重复SSR有102个。三碱基重复SSR有14个。筛选出的多态性SSR标记能用于黍稷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