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肃省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甘肃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采用C#语言,以Microsoft.NET Framework为开发环境,利用微软Access建立数据库,数据访问与存取采用ADO.NET技术,开发了一套甘肃本土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系统。该系统集成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查询功能,系统界面简洁、实用,可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推荐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春小麦耗水、产量和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季节性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并评判其年际土壤水分平衡效应。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104°36′E,35°35′N),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计算休闲效率、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指数等指标。结果 2011和2012年3个处理的春小麦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2013年FMS耗水量显著高于CK。FMS和FM可增加春小麦苗期到孕穗期耗水,且此阶段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份分别较CK增加27.2%和9.6%,在丰水年份分别较CK增加52.2%和44.6%。虽然FMS和FM在各生育期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FMS在丰水年(2012年和2013年)的耗水量较FM有增加趋势,且这一效果在2013年尤为明显。FMS和FM在休闲期可补充0—80 cm土层土壤水分25.4和18.3 mm,比CK分别低2.2和9.3 mm;补充8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78.0和71.0 mm,比CK分别高30.0和23.1 mm;与2011年播前相比,种植3年春小麦后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FMS增加了23.8 mm、FM增加了22.5 mm、CK增加了12.4 mm。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FMS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指数为0.4—0.5,比CK高32.5%。FMS的产量为1 750—3 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在干旱的2011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8.2%;在丰水的2013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0.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两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FMS较FM具有更明显的丰水年份增产、干旱年份适应干旱胁迫的潜力,能够实现该区春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目标。结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FMS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春小麦播前和生长前期的土壤贮水量,并使春小麦苗期—孕穗期的作物耗水量显著升高,增加春小麦穗粒数,扩大籽粒产量库容和促进灌浆,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在休闲期完全补充春小麦生育期消耗的0—200 cm土壤水分,保持春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年际平衡。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季节性耗水 产量 水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西北冷凉区大麦秸秆为主要原料,在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研究微生物数量、纯蛋白氮、总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微量元素、温度、pH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纯蛋白氮、木质素呈上升趋势;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温度、pH呈周期性变化,分别随翻堆递增、递减;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的含量随着培养料的发酵而上升。本研究探明了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皋兰县薄皮甜瓜早春大棚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薄皮甜瓜俗称香瓜,质脆瓤甜,香气扑鼻,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薄皮甜瓜早春大棚栽培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早,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皋兰县大力推广薄皮甜瓜早春大棚高效栽培技术。笔者根据长期生产实践,现将皋兰县薄皮甜瓜早春大棚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大棚栽培,较耐低温、耐弱光、含糖量高、早熟的优质薄皮甜瓜品种,如甘甜1号、西甜1号、盛开花等。2育苗2.1种子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早春大棚甜瓜、茄子套种高效栽培模式
《中国瓜菜 》 2014
摘要:白兰瓜在兰州有近60年的种植历史,其外形美观,瓜糖盈口,清香扑鼻,驰名全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定的声誉。白兰瓜采用旱砂田、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等多种栽培方式,可实现周年供应,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为提高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和皋兰县经作站,在连续3年试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早春大棚甜瓜、茄子套种高效栽培模式,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其增产增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