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草莓茎尖快速繁殖体系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以"红颜"草莓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次氯酸钠质量分数及处理时间、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茎尖增殖、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筛选出外植体最适的消毒处理和最适合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草莓"红颜"匍匐茎茎尖消毒以2%次氯酸钠处理10~15 min为宜;不定芽增殖以1.0 mg/L 6-BA+0.3 mg/L IBA组合与0.5 mg/L6-BA+0.1 mg/L IBA较佳;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0.1~0.3 mg/L IBA。

关键词: 草莓 茎尖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的实践与组织模式思考——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阐述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建育种攻关协作组,培养学科带头人,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引进高水平人才等促进协同创新的做法和成效,归纳总结出4种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通过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实践 组织模式 思考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茎秆的支撑功能及其可塑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植物茎支持功能相关性状出发,阐明其在各种生态因子作用下的可塑性变化及生态适应意义。【方法】定义玉米茎的3个支撑功能性状:(1)线密度=节间重量/节间长度;(2)承重自重比=节间承重/节间重量,其中,承重=节间上方全部组织与器官的重量(不包括该节间自重);(3)承重线密度比=节间承重/节间线密度。可塑性用塑性系数表示,此系数值仿照变异系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其中方差组分根据数据的期望均方模型估算。共包括6个田间试验,处理组成分别为:5个地点×2个品种组合、11个采样期×2个品种组合、4个种植密度(3.0—9.75株/m~2)×3个采样期组合、4个种植密度(2.4—6.0株/m~2)、3种施氮量×2个追肥期组合、高密无肥对比低密有肥。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处理间差异,采用LSD比较处理均值,采用负对数模型拟合茎线密度依节位的垂直分布。【结果】节间线密度变幅为0.052—0.72 g DW·cm~(-1),其垂直分布符合负对数方程:线密度=a-b×log(节位);承重自重比变幅为7—51,承重线密度比变幅为122—260 cm,计入雌穗重量后以上两个数值比的最大值出现在穗下第一节间,分别为246和3 425 cm。茎功能性状在品种间、地点间差异明显,在灌浆中后期线密度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节间线密度持续下降,而承重自重比在较大密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加大施氮量提高了线密度,但是却不影响承重线密度比。茎性状的可塑性表现为:线密度>承重自重比>承重线密度比,干物质在茎上各节间的承重投入受最优化策略控制。【结论】以上3个茎支撑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的承重特征,从一个新的角度刻划了干物质投入及其投资效率,有助于深入认识植物的干物质分配现象。

关键词: 玉米 支撑功能性状 性状可塑性 基因型 地点与农艺措施 线密度 承重自重比 承重线密度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硒对谷子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为了探讨外源硒对谷子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长农3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抽穗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分析谷子叶绿素含量、叶片SPAD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提高了谷子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并且显著影响谷子叶绿素的荧光特性,叶面喷施合理浓度的硒可以提高谷子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电子传递(ETR、Ф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有增强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从而削弱PSⅡ光能的热耗散,增大PSⅡ的光化学效率。由此可见,叶面喷施硒对谷子叶绿素光和色素、叶片SPAD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关指标有明显正效应,在谷子抽穗期叶面喷施硒浓度67.84 g/hm2对其叶绿素荧光特性增益效果最佳。

关键词: 谷子 叶绿素荧光参数 SPA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通过调研分析,指出了山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国情省情农情的变化,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在山西经济转型中的地位,找准发展路径,真正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创优发展环境,强化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与培育;将农业产业作为立城(镇)的前提和主导,统筹规划,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加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 问题 对策 山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RAP-PCR技术开发荞麦种间特异标记及相关序列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摘要:[目的]荞麦种质资源繁多,天然的自交不亲和特性使甜荞繁殖的种子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而苦荞的自交亲和特性又使其繁殖种子世代生殖隔离。为开发鉴别不同荞麦品种以及种子纯度特异分子标记。[方法]基于SRAPPCR技术,根据40个荞麦品种间DNA多态性位点,将种间差异PCR扩增位点的DNA带回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特征。[结果]克隆了8个种间多态性位点;经核酸序列分析,仅有2个差异PCR扩增位点序列包含SRAPPCR扩增的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暂时命名为8802-1和M化5;其他位点分析表明均为单引物扩增序列。其中,8802-1位点核酸序列长度为705bp,包含3个常用酶切位点;预测到1个ORF区,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经BLASTP比对分析,未找到任何与蛋白质数据库中同源的氨基酸序列。M化5位点核酸序列长度为687bp,包含3个酶切位点和2个ORF,经BLASTP比对分析,预测第2个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反转座子蛋白同源性为71%,推断该序列为包含一个反转座子元件的基因。[结论]本研究获得了2个品种特异位点序列,其中一个位点序列包含编码的反转座子元件,另一个为冗余的基因组序列,可进一步将这两个序列开发为STS标记,应用于荞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纯度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甜荞 DNA多态性位点 SRAP-PCR技术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淀粉结合域蛋白基因家族序列特征及干旱胁迫响应表达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摘要:[目的]谷子属于耐旱杂粮作物,但谷子响应干旱胁迫的相关基因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为了明确谷子干旱胁迫是否与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相关,探索谷子抗旱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了谷子该家族基因的基本序列特征、启动子元件预测。构建该基因家族直系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与其他物种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基于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了PEG模拟干旱条件下,该基因家族在谷子抗旱品种‘勾勾母鸡咀’和敏感性品种‘晋汾16’的表达特征。[结果]谷子全基因组调查表明该基因家族有五个成员,暂且命名为SiSBD1、SiSBD2、SiSBD3、SiSBD4和SiSBD5。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范围为360~949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范围为39~108kD,蛋白质等电点为4.18~6.72。启动子元件分析鉴定出与抗旱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主要包含:与MYB抗旱基因调控相关,与MeJA、ETH、SA、ABA等在抗旱中起重要作用的植物激素相关,与植物防御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系统进化树表明,谷子SiSBD1基因与高粱和玉米同源蛋白SBD聚为一类,谷子SiSBD2基因与玉米SBD2、SBD3基因的聚为一类,其他3个基因归为一类。进一步分析PEG胁迫下谷子淀粉结合域蛋白基因家族表达,结果表明:SiSBD1在抗旱品种‘勾勾母鸡咀’中表达增加,在敏感性品种‘晋汾16’中表达降低,而其他4个基因的表达在这两个品种中均降低。[结论]该研究结果暗示了淀粉代谢关键酶SDB基因家族与干旱胁迫相关,可为谷子抗旱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谷子 STBD CGTase GAA 抗旱性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干鲜果经济林提质增效调查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干鲜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的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生原因,主要表现在自然、经济、社会、市场、科技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该地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科技引领干鲜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加大扶贫资金协调、管理和金融扶贫政策力度,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人员素质,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继续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拓宽市场、打造品牌、不断在营销领域增效益。通过以上措施达到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总目标。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经济林 提质 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单倍体花药外露、花药大小与花粉育性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良自交系FAPW和BN490A组配的单倍体群体为材料,利用t测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单倍体花药外露、花药大小与花粉育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率较低(28.2%),大部分花药外露(81.3%)和小部分花药不外露(15.6%)的单倍体花粉可育;花粉可育的单倍体花药大小大于花粉败育的单倍体,但在花粉可育的单倍体植株中,花粉的育性并未随着花药大小的增大而提高。在实际单倍体自然加倍过程中,可以依据玉米单倍体花药外露与否、花药大小与花粉育性的关系,通过花药是否外露与花药大小判断雄穗的育性。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花药大小 花粉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荞种质资源创新方法的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荞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界中的甜荞种质资源多存在生物学混杂现象。每份甜荞种质资源可以分化出若干份新的遗传资源类型,其遗传背景复杂。简化甜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准确描述新品种的亲子代关系和遗传背景一直是世界荞麦工作者面对的技术难题。甜荞种质资源的繁育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甜荞花粉粒大小、甜荞授粉机制、访问昆虫种类以及种子量多少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以隔离杂交圃、隔离单繁圃、隔离扩繁圃、隔离比较圃和田间试验圃的荞麦繁育新方法——"五圃法",以期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新的荞麦资源,在育种中可针对性的配制强优势组合,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关键词: 甜荞 种质资源 创新 五圃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